李森 馬立新 賈繼鋼


摘 要:介紹了某發電廠PG9371FB燃氣 - 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所配的三壓、再熱、無補燃、臥 式自然循環型余熱鍋爐,其爐頂保溫材料大面積脫落,保溫流失,從而造成爐頂嚴重超溫情況,并對該情況進行分析、改造處理。
關鍵詞: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爐頂超溫;保溫治理
分類號:TK229 ? ?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某電廠現有兩臺SG-329.7(47)(27.4)/13.31(2.98)(0.52)-Q8103 型余熱鍋爐(HRSG),是由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三壓、再熱、臥式、無補燃、自然循環、自身除氧、全封閉、全鋼構架、懸吊結構的燃氣輪機余熱鍋爐。鍋爐受熱面采用模塊化設計,煙氣流程見下表1。爐頂主要包含模塊1、2等受熱面,煙氣中心溫度達到650℃。按照《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規程(DL5210.2-2018)》要求,在鍋爐正常運行條件下,當環境溫度≤27 ℃時,鍋爐爐墻及熱力設備和管道的保溫表面溫度應≤50 ℃;當環境溫度>27 ℃時,保溫表面溫度應≤環境溫度高加25 ℃[1]。
2 情況簡介
兩臺余熱鍋爐自試運開始后均不同程度發生爐頂超溫現象。通過紅外成像儀對爐頂區域進行持續監測,發現爐頂部分區域最高溫度達到424℃,平均溫度達到320℃。爐頂墻板保溫原設計結構為最上部為外部鋼板,中間為保溫棉,最下層為鋼絲網。最下層鋼絲網只能起到固定保溫棉的作用,不能將煙氣隔絕,當煙氣隔板存在縫隙漏煙的情況下,煙氣極易吹透保溫棉造成爐頂鋼板超溫。
該區域典型超溫情形如下圖:
3 原因分析
利用機組試運期間的停機機會與設計、施工單位及廠家進入爐膛進行檢查發現以下主要問題:
1、煙氣隔板安裝時接縫間存在一定間隙,主要原因是
(1)煙氣隔板制作期間與圖紙存在偏差;
(2)施工單位未按照圖紙對縫隙進行處理,造成了爐膛內煙氣竄入集箱封閉區域對爐頂保溫直接沖刷,導致保溫棉部分位置變薄出現了超溫現象;
2、在第一區間,穿墻管道在穿墻位置未安裝保溫繩,煙氣沿管道外壁直接沖刷爐頂墻板,此施工漏項造成了管道穿墻周圍的爐頂墻板超溫;
3、脫硝區域頂部活動蓋板與鍋爐本體間未安裝密封條,造成了脫硝區域頂部活動蓋板與剛梁間存在縫隙,致使煙氣從縫隙中漏出,高溫煙氣直吹鋼梁致使鋼梁嚴重超溫;
4 超溫影響
爐頂超溫不僅可能會造成人員傷害、設備損壞等不安全事件,對電廠的經濟性也影響較大。在整個發電系統中,能量損失程度極大的影響了機組的發電效率、煤耗,對電廠的經濟性運行帶來較大挑戰。因燃氣輪機機組不存在灰渣熱損失和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與燃煤機組相比能力損失途徑較為單一,因此要高度重視散熱損失對機組經濟性的影響。
由于爐頂區域溫度極大高于機組周圍環境溫度,因此主要的熱量傳遞方式為對流換熱和輻射換熱。在此換熱過程中,工程上常采用牛頓冷卻公式、輻射換熱公式來計算傳遞熱量的大小。
式中,Q1為對流換熱量,W;Q2為輻射換熱量,W;A為換熱面積,m2;α為對流換熱系數,W/(K·m2);ε為發射率;Cb為黑體輻射系數,W/(m2·K4);T1為爐頂溫度,K;T∞為環境溫度,K;
在環境溫度T∞為308K時,T1取爐頂平均溫度593K,A取爐頂超溫區域累計面積為122m2,α為15W/(K·m2),Cb為5.67W/(m2·K4),ε取0.6。
經計算,對流換熱損失熱量為521550W,輻射熱量損失為475876W,共計997426W,則每小時散熱量為3590733.6KJ。按照《火力發電廠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方法(DL/T 904-2004)》[2],其標煤發熱量為29271kJ/kg,該廠余熱鍋爐效率為90.6%,年利用小時數為3500小時。則每年因爐頂超溫而消耗的標煤數量為473噸,兩臺爐共計946噸,由此可見,爐頂超溫造成的能耗損失巨大。
5治理方案及效果
針對兩臺余熱鍋爐超溫的特性,廠家會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制定了有效的整改方案,利用大修期間開展超溫治理工作。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把爐頂原保溫和金屬釘等其它支承件全部割除,護板內部全部打磨一遍,把浮銹清除干凈。
(2)在相關工作面焊接保溫釘,鉤釘長度275mm,粗Φ6mm,一頭呈“7” 型,另一頭制作成30mm長螺紋,另配以50*50mm,厚2mm的壓片,鉤釘、壓片、螺母全部為耐熱不銹鋼材質,鉤釘“7”字處必須兩邊點焊,且焊接牢固。焊接密度以每平方16只左右,呈梅花狀布置,間距一般不超過250*250mm。
(3)在保溫施工方面,大平面、穿管和轉角處應同步施工。一層錯縫,多層壓縫,轉角處、穿管處與大平面必須呈階梯型結構,不能有垂直通縫。靠護板側保溫層上必須涂滿粘合劑,然后錯縫粘貼于護板內墻上。每層用耐熱不銹鋼絲通過鉤釘把每層保溫固定住,防止保溫下墜。保溫采用3600*610*50陶瓷針刺氈,安裝5層,厚度為250mm。
(4)敷設4目耐熱不銹鋼網,施工時應拉緊、拉平,不能出現空鼓,要服帖于保溫層;然后上50*50mm耐熱不銹鋼壓板,擰緊耐熱螺母與鉤釘點焊固定。
改造后,爐頂的保溫層在運行中沒有脫落,外墻各點溫度在 50 ℃以下,沒有超溫現象, 徹底排除了不安全隱患,確保機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張輝濤. 650 MW鍋爐保溫不良造成的熱量損失分析[J]. 設備管理與維修, 2019(10):49-51.
[2]龔立賢. 對火電廠供電煤耗和節能計算的探討[C]// 度熱電聯產學術交流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2009.
作者簡介:
李森(1994—),男,河北唐山人,碩士,從事工程管理、技術監督工作;賈繼鋼(1988-),天津華電南疆熱電有限公司;
通訊作者:馬立新(1970—),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