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濤
摘 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鐵礦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目前,國家也在加大鐵礦資源勘察開發力度,加快推進國內鐵礦新項目和在產資源接續項目建設,統籌做好社會再生鋼鐵資源回收利用,提升國內資源保障能力。本文介紹了當前常見的鐵礦地質勘察技術方法以及技術方法的應用情況,以期通過提升鐵礦數量的方式,切實滿足我國對鐵礦資源的需求,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鐵礦;地質勘察技術;地質填圖法
引言:我國國土面積遼闊,礦產資源豐富,但對鐵礦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盡管我國鐵礦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礦石中鐵含量較低,導致我國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鐵礦石,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鐵礦地質勘察情況的重視程度,合理應用勘察技術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一、常見的鐵礦地質勘察技術方法
現階段,能夠勘查鐵礦地質的技術有很多,為切實滿足當前鐵礦產量不足的問題,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每個勘察階段運用合理的勘察技巧,以實現降低我國對進口鐵礦石依賴性的目的。
(一)地質填圖法
在進行鐵礦地質勘察工作的過程中,這種勘探方法是一種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其具體應用方式為,首先,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勘探區域進行系統性的觀察,并依據觀察結果繪制出合適比例的地質圖;其次,查明該區域內的地質結構特征,估計鐵礦形成原因,以便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最后,依據各階段的勘察情況,制作具有較高精度比例尺的填圖。舉例來說,在進行新疆式可布臺鐵礦地質勘察的過程中,為使后續找礦工作的便利性能夠得到提升,相關工作人員就采用地質填圖法的方式,對該地礦床的特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結合當地的成礦地質背景,提出了相應的成礦模式[1]。
(二)遙感技術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在當前鐵礦地質勘察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這一技術明確某一地域的具體地質資源情況。這一技術的實際應用方式為,首先,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借助遙感平臺上的傳感器裝置,接收某一地區不同波段的反射波;其次,對這些反射波信息進行可科學的處理,達到探測識別該地區植被、地形、礦藏等信息的目的;最后通過反饋的信息分析該地區存在鐵礦的可能性,以便為后續勘探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
(三)數學地質法
數學地質法是一種將計算機、數學與地質知識結合到一起的地質勘探方法,在使用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某一地區地質的實際情況,為后續勘探工作精確度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鐵礦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情況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我國用鋼量大大提升,粗鋼產量以及鐵礦石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粗鋼產量達到18.68億噸,其中中國的粗鋼產量達到了10.53億噸,占全球粗鋼產量的56.5%,在此過程中,為滿足鋼鐵企業粗鋼的生產需要,當年我國鐵礦石的進口量達到了11.7億噸,并且礦石的平均進口價格同比上漲了7.3%,在此過程中,為進一步降低鐵礦石進口量,科學應用鐵礦地質勘察技術提升國內鐵礦石產量成為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性任務之一。
(一)確定鐵礦地質勘察類型
現階段,在利用地質勘察技術進行資源勘探的過程中,為明確工程的密度,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依據礦體的分布情況、形態變化、質量情況等信息,對礦產的開采難易度進行簡單的判斷,然后依據勘探結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勘探方式,明確鐵礦的具體變化情況,以便為后續勘探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
(二)明確鐵礦勘察深度
由于不同礦體的埋藏深度、鐵礦含量等性質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勘察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依據鐵礦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勘察深度。鐵礦勘探規范中所確定的深度,是按礦山開采下降速度每年10m深,服務年限30年計算的,因此從礦床露頭起向下延深300m,即為礦床的勘探深度.具體來說,當前我國大部分鐵礦的勘探深度為300—500m,對于深度大于500m的鐵礦,在勘探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用稀疏鉆孔技術明確鐵礦的實際情況。同時,為避免因過早勘探造成鐵礦資源的浪費,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從礦床露頭的地方開始,分期分階段地開展勘探工作,以便達到延長礦產開采年限的目的。
在鐵礦地質勘探中,因要滿足礦山設計對地質資料和礦產儲量的需要,故對礦體不同部位應確定不同的勘探控制程度。通常將鐵礦儲量劃分為A、B、C、D四個級別:A級儲量供礦山編制采掘計劃用,一般由礦山出產部分勘探,B級儲量是地質勘探階段取得的高級儲量,分布于礦山建設的首采地段;C級儲量是礦山設計的依據,其勘探工程密度較B級儲量控制稀疏;D級儲量是由稀疏探礦工程控制,只能作為礦山前景規劃或進一步勘探的依據。
(三)鐵礦勘探技術要求
在進行鐵礦地質勘察工作的過程中,為保證勘察結果的準確性,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前就應對所需勘察區域的地質資料進行細致的分析,并且在勘察過程中,為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工作人員需要嚴格依據相應的勘察規范展開工作,以便達到提升自身工作質量的目的。同時,在當前的鐵礦地質勘察過程中,明確鐵礦石中鐵元素的含量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工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依據相關工作規程完成勘探地點地質的系統采樣工作,并且在采樣工作完成后,對樣品進行科學的加工測試處理,以便提升采樣結果檢測準確性,達到為后續鐵礦開采工作提供便利的目的[2]。
結論:總而言之,鐵礦資源作為保障國家鋼鐵工業健康發展的原料來源,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資源,由于大部分鐵礦資源被深埋在地下,因此,在開發之前,需要開展地質勘探工作,找出鐵礦資源的埋藏地點,以便為后續工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范僥.關于新疆式可布臺鐵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模式[J].中國金屬通報,2020(22):234-235.
[2]武楊,萬亞輝.關于地質礦產資源勘察的方法及工作建議研究[J].信息周刊,2019(17):0187-0187.
[3]李獻林.工程勘察過程中水文地質治理問題探討[J]. 科學之友. 2013(12)
[4]宋志,張修照,劉石橋. 尾礦庫工程地質勘察有關問題探討[J].工程建設. 2012(06)
[5]汪青松.安徽省淮北前常—徐樓覆蓋區綜合找礦方法研究[J].安徽地質. 2010(03)
[6]汪青松.淮北地區矽卡巖型鐵銅礦床控礦條件分析與成礦模式[J]. 資源調查與環境.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