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恒 賀華秀 鄭宇航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也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而更受重視,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就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以做好植被生態建設、加強因地制宜治理、生態與經濟共發展、積極創新用水策略、對水資源綜合規劃、建立良好環保體系的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建設;水資源;環境保護
引言:近幾年,工業與農業的進步,使得我國生態環境出現了較大問題,尤其是水資源的問題尤為嚴重,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科學利用水資源就是在保護人類本身,因此,要保證水資源的合理運用,進而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現狀分析
我國人口數量相對比其他國家較多,對于生態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并不高,且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當前的水資源浪費與污染問題極為嚴重,這也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與水資源保護面臨巨大困難。通過調查發現,我國水資源呈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情況,且隨季節變化水資源的分布也會出現不同,除此之外我國還存在水資源保護困難,農業、工業等產業耗水量過多的情況,甚至部分地區存在用水浪費、沒有合理使用的問題,這也是造成我國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的問題之一。
2 ?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具體保護措施
2.1做好植被生態建設
因在人們的生活過程中缺乏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這使得各類生產與建設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污染,例如:植被的亂砍亂伐現象、農業生產中農藥的大量使用、工業生產中的氣體排放等,這些問題都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大氣污染問題、水土流失問題以及土地荒漠化問題嚴重,其中水資源的不合理使用還會對部分人的生活造成影響,因此人們要注重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注意保護水資源,例如: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選用不同的植被建設方案,想盡辦法提高植被的覆蓋率,與此同時,還應當推進天然林的保護,并進行人工林的營造,要保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進而在最大程度上推進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為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保障。
2.2加強因地制宜治理
在保護生態資源與水資源時,要積極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時,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生態植被建設是一種系統性工程,在治理時,必須要堅持標本共治的理念,要保證做到以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為重點“改革”對象,從而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因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嚴重,因此,相關部門非常有必要建立雨水收集與儲存的節水管理機制,并使用收集而來的雨水對土地進行灌溉,進而實現保護水資源的目的。對于水土流失現象嚴重的問題,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相應的防范與預防工作,在對農田進行灌溉時,要采用新型技術,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以此保證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的充分結合。
我國學校與小區的人流量往往都會非常大,因此,在校園當中開展保護環境的宣傳教育工作,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與宣傳效果。學校也應當積極發揮自身的教育能力,積極倡導全校師生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在食堂、教學樓門口以及宿舍都可以張貼“保護環境”的標語,提高其宣傳力度,使全校師生都可以參與到節約用水的隊伍中,從而為保護水資源貢獻力量;在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小區中老年人的數量都會相對較多,因此社區可多次進行演講,其還可以發起節水比賽,并進行物質獎勵,提升老年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興趣性[1]。
2.3生態與經濟共發展
想要實現生態資源與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就要把保護生態環境當做是一項長期的、必要的工作來做,要積極投入資金保證技術發展,還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制度與工作規劃,不可以用任何理由拖延其相關工作的完成。在治理過程中要注意根據生態發展制定計劃,并且還要保證遵循生態與經濟共發展的原則,要保證廣大企業能夠看到生態建設的發展前景,進而吸引其進行投資,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2.4積極創新用水策略
想要保證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首先應當優化農業灌溉方式,要使農民明白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在不同的生長周期所需的水量也是不同的,在灌溉農作物時可以使用滴灌或噴灌的方式,例如:構建滴灌體系,利用管道將水直接澆灌到植物的根部,這會有效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且與傳統灌溉方法相比也會具有無法比擬的優點,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分蒸發,或因土壤濕度過高引起的根系潰爛導致的死亡,這也是節約用水行動的重要表現,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都可以被廣泛應用;其次在保護水資源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海綿理論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有效加強城市的蓄水與凈水能力,相關技術人員就可在雨季時收集并存儲大量雨水,這樣在旱季時就可以將雨水資源加工并利用,這不僅有利于水資源的循環使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城市中的用水量,為供水部門解決供水壓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最后提高城市中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能力,使污水得到迅速凈化,并將處理后的污水用于工業生產中,也可達到保護水資源的效果[2]。
2.5對水資源綜合規劃
水利工程的構建對于保護水資源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夠有效保障我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想要保證我國水資源的長期規劃、綜合利用,就要促進水利工程的開展,并且要保證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對所有可能會對水資源造成影響的因素都要充分把控,對所有相關因素都要進行綜合性調查并實施科學性分析,進而保證水資源合理規劃的科學有效性。在對當地飲用水系統進行建設時要注意提前調查當地的居民人數、人口流動情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并計算出人均用水量;在管理綠化用水時要注意擬定綠化面積,并根據當地環境、氣候條件等綜合分析,計算出實際用水量,保證水資源的合理運用。
2.6建立良好環保體系
想要構建優良的生態平衡體系就需要不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為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水資源的利用率,相關部門需建立并完善相關環保體系,在某些方面需滿足城市對于水資源的規劃與要求。建立優良的環保體系需不斷增強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并有效提高其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相關部門還要保證定期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可以在其施工現場粘貼保護環境的條幅,從而有效提升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如若在施工時對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管理人員就需要在完成施工后監督施工人員復原其生態環境,這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質量,進而保護生態平衡。
結論:綜上所述,為保證水資源的持續利用,相關部門需不斷提高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并積極進行水資源的保護工作,進而大幅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李美玲.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J].環境與發展,2020,v.32;No.171(10):202+204.
[2]范懷心,黃靜.對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的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No.218(01):25+27.
作者簡介:
周博恒,性別-男,出生年:1991.03,籍貫到市:浙江省衢州市,民族:漢, 職稱:助力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 環境工程,單位名稱:浙江鼎清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第二作者姓名:賀華秀,單位:浙江碧水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作者姓名:鄭宇航,單位:杭州寧旺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