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航 羅建華 夏翕鞏 王仁驍
摘 要:新形勢下裝備試驗鑒定體制進行了調整改革,增加了“在役考核”這一關鍵環節,作為一個全新的試驗類型,各項工作還處于摸索起步階段,還需要不斷深入研究探索。本文對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在役考核工作進行了思考,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在役考核 ?裝備 ?基層部隊
裝備在役考核重點關注的是裝備在部隊是否適用,裝備質量水平是否穩定,保障資源是否配套、合理,裝備的經濟性好不好,編配模式是否高效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裝備戰斗力發揮的關鍵所在,也是長期困擾我軍裝備建設的實際問題。試驗鑒定工作延伸至裝備的服役階段,開展裝備在役考核工作,以考促建,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1 提高思想認識,加快在役考核制度機制建設
1.1 在法規制度方面。裝備在役考核目前在組織實施、數據管理、人員培訓、質量管理、跟蹤問效等方面還缺少必要的法規制度。例如,跟蹤問效問題:裝備在役考核工作在列裝定型后開展,此時裝備已完成規模生產和部署,在役考核的反饋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不容易形成“約束力”。在當前情況下,應當從法規制度層面上,在基層部隊抓緊建立“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專職實施、歸口管理”的裝備在役考核組織管理體系,確保職能明確、功能完備,為裝備在役考核工作有效落實奠定基礎。因此應當抓緊研究建立相應的法規制度,形成剛性約束,保證裝備在役考核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1.2在標準規范方面。缺少標準規范,是制約裝備在役考核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裝備在役考核的標準建設,只是剛剛起步,按照新的標準體系規劃,后續建設還有很多工作,包括在通用標準的技術類,比如裝備在役考核的設計技術、評估技術等,通用標準的保障條件類,比如裝備在役考核的條件規范等。應當按照迭代發展的思路,建立相關技術標準,構建適合不同考核目的、不同考核形式、不同裝備類型的在役考核評估指標和評價準則,形成指導性較強在役考核規程,并逐步建立形成標準體系。
1.3 運行機制方面。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保障,才能確保工作正常運行。為保證在役考核工作順利、高效開展,應盡快理清、捋順各單位與部門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裝備在役考核試點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在役考核運行機制。科學合理的建立規劃計劃制度、審批報告制度、數據管理制度、考核保障制度、科學研究制度,以及溝通協調機制、指導監督機制、人員培訓機制、質量管理機制、評價激勵機制,合稱“雙五制”,確保在役考核工作的高效推進。
2 緊貼實戰需求,科學合理統籌實施在役考核
2.1 圍繞裝備完成任務的能力,設計考核內容。在裝備在役考核階段,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作戰使用效能已經不再是考核重點,在役考核的評估重點應當是裝備是否滿足部隊服役要求,特別是要考慮部隊當前反應比較強烈的不好用、不好修、不好保障等實際問題。裝備在役考核,需要從“戰斗力標準”出發,并根據部隊裝備運用的實際,開展考核內容的設計。也就是說,裝備在役考核服務于裝備戰斗力建設,裝備的任務能力需要提升的重點方向,也就是裝備在役考核的重點內容。
2.2 依托部隊裝備的實際運用,采集數據信息。在役考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組織工作量大、牽涉面廣、考核時間長,依托列裝部隊、相關院校結合正常戰備訓練、聯合演訓及教學等任務組織實施,既能夠提高組織效益,又能夠最大程度貼近部隊實際檢驗裝備。在役考核的實施過程中,重點是做好數據信息的采集工作。一方面要結合部隊正常的戰備、訓練、保障、管理、演習等活動,開展跟蹤數據信息采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部隊長期積累的歷史數據信息。
2.3 綜合運用系統性方法手段,開展評估分析。裝備在役考核,就是要通過“時間上的縱向比較”以及“同類裝備的橫向比較”,開展多維度的分析評估,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必要時,可以采用計算機模擬仿真的方法,彌補實裝考核的不足,給出某些分析評估結論。例如,為彌補在役考核周期、考核規模的不足,可以利用歷史數據,構建仿真模型,對裝備作戰效能進行仿真評估。通過對比分析,系統評估裝備的綜合表現,充分反映裝備任務能力的制約因素或問題。
3 堅持試訓一體,突出成建制體系檢驗考核
3.1 堅持考、訓、演、管相結合。貫徹考、訓、演、管相結合原則,在籌劃過程中要強化頂層設計,搞好整體優化,科學確定考核方式方法,合理選取或制定考核內容,使考核要素能夠與部隊訓練、演習、裝備管理等活動緊密結合,滿足考核檢驗需求,實現系統的最優化;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部隊使命任務對在役考核的牽引作用,以實戰化訓練、檢驗性演習作為主要考核時機,注重收集和掌握部隊裝備管理實踐中的數據和信息,把考察裝備在役適用性、查找裝備問題缺陷作為主要任務,堅持考場服從戰場,重在發現裝備在實際運用中的不足。
3.2 堅持部隊主導與專業力量支持相結合。在役考核組織實施過程中,堅持部隊主導與專業力量支持相結合,既能夠充分體現部隊的“話語權”,又能夠發揮專業力量的支撐作用,確保考核任務高質高效完成。任務部隊受領在役考核任務后,要根據裝備在役考核大綱,開展實施方案擬制、人員動員與培訓、條件準備等各項準備工作;按照考核實施方案開展數據采集與處理、進行安全和質量管控等組織實施工作;在役考核結束后,要牽頭編制工作總結和在役考核報告,并對裝備在役考核的數據進行整理、匯總;技術總體單位、試驗評估機構等專業力量要發揮好支撐作用,協助任務部隊開展數據采集、匯總、分析、處理與管理等工作,協助開展考核質量監督檢查、數據分析評價、問題分析、技術咨詢、總結評價等工作。
3.3 堅持成建制成體系檢驗考核。當前,我軍武器裝備建設主導思想是以體系建設為主線,在裝備體系建設發展上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持續發展,正逐步由裝備型號主導向裝備體系能力主導轉變,由后期綜合集成向前期一體化設計轉變,由各軍兵種條塊建設向全軍一體聯合建設轉變。貫徹成建制成體系檢驗考核原則,就是要把實戰要求貫穿于在役考核過程,利用部隊開展重大演訓活動和執行重大軍事任務等時機,對裝備開展全流程、全要素式的檢驗考核,來真實檢驗裝備支撐體系完成特定作戰任務的程度,檢驗個體裝備對作戰體系功能、結構和能力帶來的綜合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孟慶均,郭齊勝,曹玉坤等.裝備在役考核評估指標體系[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8(01).
[2] 孟慶均,曹玉坤,張宏江等.裝備在役考核的內涵與工作方法[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7(05).
[3] 李遠哲,付昭旺,易兵.陸軍裝備同步籌劃試驗鑒定研究[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9(07).
作者簡介:
周宇航(1991-),男,陸軍裝甲兵學院演訓中心(上尉),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裝備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