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馮生奇 趙向東
摘 要: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大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建筑行業與汽車行業皆得到了巨大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而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城市停車難這一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智能立體化停車庫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國內智能立體停車庫的發展前景以及相應的優化策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智能化技術;智能停車庫;行業發展;實踐策略
引言:眾所周知,智能立體停車庫是一種極為高效、極為便捷的停車設施,建立在智能化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引入智能化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大眾在停車環節遇到的行車速度較慢、繳費方式單一、停車困難、找車困難等問題,恰當地引入智能立體停車庫,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居民停車壓力,在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汽車行業發展、建筑行業發展、現代化技術發展乃至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1智能立體停車庫發展前景與發展政策
2015年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鼓勵建筑工程建設地下停車場、停車樓以及機械立體化停車庫等便民停車設施,在符合條件的區域內,建設公共停車相關設施。 同年9月,住建部也頒發城市停車規劃結合規劃內容,人口大于50萬的大中型城市車位數量總量應當控制在汽車保有量的1.1~1.3倍左右。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已存在停車位不足這一現象,因此應當專門制定相關措施,改善該行業的發展前景與發展方向。相關發展政策的提出,為智能立體化停車庫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前景與發展契機。2000年以前,國內社會經濟蕭條,城市內汽車保有量并不大,因此停車問題也沒有受到重視[1]。自2010年后 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顯著增加年復合增長率高居不下,一度保持在10%以上。而隨著國內汽車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停車問題也成為大中型城市的通病,尤其在老城區以及商業區內。更是呈現出一位難求的現象目前國內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2億大關,僅次于美國,成為汽車保有量第二大國。目前國內智能化停車屬于起步階段相關企業還處于向外國技術學習,攻克相關技術難點的階段為主,而隨著國家建設水平的提升,汽車價格也有所下調,未來國內汽車保有量有望突破新高,停車矛盾這一問題也會明顯加劇[2]。因此 智能立體停車庫相關產業,這是一次巨大的發展契機與發展前景。同時也是智能化車庫發展的曙光。目前國內公共設施已經日益完善,智能立體化車庫行業發展極為樂觀。結合目前國內智能化停車庫的技術分析,主要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超聲波技術、車牌識別技術、大型停車場計費技術、互聯網監測技術、底盤檢測技術。而智能停車庫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為以下兩種,首先是以價格為導向,只要提升停車位的使用性能,就可以迅速占領市場。其次是以技術為導向,要求停車位具有良好的性能為車主提供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的停車方式,對技術與性能要求較高。除此之外,未來停車設備市場應當完善售后服務工作,啟用大量的遠程監控系統以及遠程處理系統等智能化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3]。
2 智能立體化車庫發展優化策略
2.1科學規劃車庫類型
停車位的建設規模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來開展精細規劃,結合當地的實際用地情況,停車需求、出行特征、道路承載能力以及交通管理等核心因素來進行綜合考量。在用地條件較為緊張的地方開展車庫建設,構建立體停車庫是不二選擇。不同類型的停車庫應當在空間利用性節能性來展開規劃,通常而言,大眾在進行取車環節首先追求的就是取車速度以及方便程度,停車設施的構建需要結合城市的不同交通情況來進行科學選擇,例如:在商業圈,娛樂設施以及大型教育場所應當體現出明顯差異,同時也需要結合當地的交通管理情況來展開精細化判定,分析各種因素科學的制定車庫選型與車庫規劃寫字樓停車位需求量較大且人員較為密集,立體停車庫構建符合這一建筑物的整體結構[4]。可以同時容納較多車輛且存放便捷、安全可靠,出入口采用全自動機械化模式,減少車輛進出時間以及等待時間,方便車輛快速進出。住宅式車庫則應當是取車時間集中在傍晚與清晨,因此應當選擇自動升降這種形式,以此擴大區域內的停車能力。大型商業場所應當擴建高智能型立體車庫,如魔方式立體車庫就是一個極佳選擇,停車容量大且適用于平面結構較廣的場所,運行速度較快且安全可靠[5]。
2.2與城市交通產生聯系
停車換乘是一種核心的交通管理模式,出行者在合適地點展開換乘,選擇更為高效、更為便利的出行方式已經成為目前城市交通系統的核心部分。將立體停車庫工程與軌道交通產生聯系,可以做到有效優化出行方式,減少環境污染,對于緩解交通壓力、解決停車難問題以及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都有重大的作用與意義。
2.3完善審批環節
整體審批流程以及審批環節是否清晰、明暢,審批時間是否科學、合理,對于整個立體停車庫行業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審批流程嚴重影響到意向投資者以及投資單位的投資信心,同時也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例如:國內南方某城市搶占先機立體停車庫的引入時間較早,政策對車庫設備認定相對模糊,前期政策不明了,部分直轄市通常認為立體停車庫屬于機械類設備。而部分城市則認為立體停車庫是建筑類工程,要按照建筑類管理來進行審批,審批流程相對復雜,涉及到房管部門、城管部門、城建部門等多個部門,因此導致審批流程較難、審批速度慢,甚至審批材料無從著手,造成不少企業連續申報兩年以上審批還沒有完全通過。為此,相關人員應當積極解決審批流程復雜、審批速度較慢、審批較為困難等問題,以明確政策支持地方城市立體停車庫行業發展,緊隨機械化發展的潮流,為智能立體化停車庫行業發展提供助力的同時,也為緩解城市停車壓力,促進城市發展提供助力[6]。
結語:
總而言之 智能立體停車庫是緩解城市停車壓力的重要途徑,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相關人員可以通過科學規劃車庫類型、與城市交通產生聯系、完善審批環節等方式來開展智能立體化停車庫發展優化,為解決城市停車問題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蕓君,王育升,王標極,等. 基于微信平臺的低成本通信系統設計 ——以智能停車場為例[J]. 科學技術創新,2019,12(25):274-275.
[2] 何文思. 基于STEM理念的VEX機器人創客作品設計——以智能停車系統為例[J]. 讀與寫,2019,16(12):1252-1253.
[3] 劉偉,戴衛東,潘晨,等. 公共停車場”建設難”問題及其解決對策——以武漢市為例[J]. 中國經貿導刊,2020,13(29):2130-2134.
[4] 趙振宇,黃瀟楠,易士堯,等. 城市中心區大型醫院就醫停車問題調查與優化 ——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例[J]. 城市建筑,2018,17(29):168-171.
[5] 雷銘. 基于公交優先的預信號交叉口智能控制系統的算法設計及仿真評估——以無錫市濱湖區太湖大道-青祁路交叉口改造工程為例[D]. 江蘇:東南大學,2018,17(12)136-139.
[6] 劉婷,郭可佳,劉陽. 談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在P+R停車場建設中的運用——以北京通州北苑P+R立體停車庫設計為例[J]. 價值工程,2017,36(22):101-102.
作者簡介:
楊丹丹(1988.10-),女,漢,安徽,助理級工程師,大專,研究方向:機械式停車設備。
馮生奇(1988.11-)男,漢,浙江省杭州市,大專,研究方向:機械式停車設備。
趙向東(1989.3-),男,漢,河南省信陽市,本科,研究方向:機械式停車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