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逐步深入,本文通過一學年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比較,發現兩種教學模式對我院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影響。研究發現:1.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在提高中級班學生英語水平方面與高級班相比效果更加顯著;2.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對學生聽、說、技能的提高最有效果;3.學生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較高。本文最后對于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并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混合式教學
【作者簡介】成功(1982-),男,朝鮮族,遼寧沈陽人,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英語教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一、引言
產出導向法(POA)是為解決我國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學用分離問題提出的中國方案,目前關于產出導向法的研究較多集中于本科層次。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指的是把傳統面對面學習方式和在線學習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如今在“互聯網+教育”的形勢下,產出導向法與混合式教學結合在一起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還十分少見。本文將介紹產出導向法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結合起來對高職學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
為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從2014年開始進行英語分層教學改革,在大一開學初對新生進行分班測試。將學生分成以英語四級為目標的高級班、以英語A級為目標的中級班和鞏固基礎的初級班。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采用還是傳統教學,成效不十分顯著。因此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我院高職英語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以上的問題,本研究將討論以下問題:
基于產出導向法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在提高我院高級班和中級班學生英語水平方面是否更具有效果?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對聽、說、讀、寫、譯哪種技能提高最有效果?
學生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如何?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英語教學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對策和建議?
二、研究設計
1. 實驗對象。本研究實驗對象為19級高級班63名學生(測試組30人,對照組33人)和19級中級班84名學生(測試組 45人,對照組39人) 。高級班的測試組和對照組都由筆者分別采用混合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授課,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英語水平無顯著差異(p=0.805)。中級班的測試組由一名教齡11年的副教授采用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授課,對照組由另一位教齡11年的副教授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授課。兩位老師在教學水平和敬業精神上無明顯差異,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英語水平無顯著差異(p=0.294)。
2.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本次教學實驗共持續24周,每周2課時,合計48課時。下面我以《新編實用英語2》第五單元飲食文化——西餐點餐口語課為例來具體說明一下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根據產出導向法的教學設計原則,我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驅動、課中促成、課后評價三個環節,評價環節采用師生合作評價,共計2學時。
(1)課前驅動。教師布置產出任務,要求為在本次課結束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所學知識制作一個在西餐廳點餐的視頻。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學習本課相關的詞匯,并通過學習平臺完成詞匯測試之后,學生嘗試通過完成補全對話的方式嘗試性產出,教師根據學生測試、觀看視頻情況確定本次課教學的重難點。
(2)課中促成。①情景創設。教師首先播放視頻創設情景并滲透課程思政,引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
②詞匯促成。通過詞匯游戲利用思維導圖梳理課前布置的詞匯,并根據學生課前測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各個擊破。鞏固所學詞匯知識。之后再次進行詞匯測試,與課前成績相比,學生進步明顯,初步體驗了學習成果。
③句式促成。教師將點餐句式按照點餐流程總結為AMD流程(Appetizer, Main Course, Drink & Dessert),學生按照此流程并結合課本,以頭腦風暴的形式,歸納句子,教師以點贊標識出必會句型,其余為提高句型,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表達方式,也實現了差異化、個性化教學。然后,學生利用電子白板的游戲功能進行句式分類,增強了學習興趣,也檢驗了學習效果。接下來結合教師講解,利用微軟小英、英語趣配音練習造句和句子發音,教師個別指導,通過學生小組配音接力練習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④即時評價。教師再次發布課前任務,學生根據此任務,以小組為單位編寫對話并進行對話表演,教師從詞匯、句型、發音等角度予以輔導,力求符合真實環境,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隨后,教師選出一組進行組間、生生互評,全方位生成學生成績。
(3)延時評價。學生課后完善視頻表演上傳至平臺,教師與外籍專家對作品進行評價,校企合作,助力成長。教學平臺全程記錄課前、課中、課后成績,并生成經驗值來激勵學生,同時,智能分析學生成績,形成雷達圖,多角度多元化予以評價,并伴有督學促學,提高學習自覺性。
3.數據收集與分析。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開學初通過高職高專英語A級試題進行英語水平的前測,在第二學期期末利用同樣的試卷進行英語水平的后測。兩組學生前后測成績通過SPSS進行量化數據比較。定性分析則通過問卷和訪談了解學生的哪些英語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同時深入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和存在的問題。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1.定量研究結果與討論。以下主要介紹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對于我院高級班和中級班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在哪一個層次更為顯著,以及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分項英語技能的影響。
(1)對我院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效果。為了檢驗混合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對我院不同層次學生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者對兩個層次的測試組和對照組的后測數據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來比較數據差異。通過數據對比發現,高級班測試組的后測平均成績略高于對照組的成績,但是沒有顯著差異(p=0.004),這個數據說明混合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在高級班的教學效果無明顯差異。從中級班的后測成績數據對比可以看到,測試組的成績同樣高于對照組,但是兩組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0.214),也就是說混合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效果有明顯優勢。從兩個層次的數據對比來看,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教學模式在我院中級班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筆者對這一現象對參與實驗的師生進行了訪談,因為高級班的學生學習動機比較強,因此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對于中級班的學生來說,混合式教學倒逼了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課前線上的預習、課中的突破重難點到課后綜合評價,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2)學生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的滿意度和該方法分項技能的影響。在課程結束后,研究者對高級班和中級班的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對于“通過本學年的學習,你的英語綜合能力有多大程度的提升”這個問題,76.32%的學生認為有提升,其中10.53%的學生認為有非常大的提升,20.18%的學生認為有很大提升。認為沒有提升的學生僅僅占3.51%。數據表明,大部分參與實驗的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是認同的。對于“通過本學年的英語學習,聽說讀寫譯哪項能力提升最大”這個問題,排在前三項的技能分別是聽力67.54%、口語64.04%和閱讀46.49%。數據說明,新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聽力和口語技能的提高作用比較明顯。
2.定性研究結果與討論。在經過一學年的研究,通過訪談筆者也發現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教師會有顧慮。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教學方式改革需要教師付出額外的時間去提高信息化教學技術,所以教師應該會有更大的付出,學校應該利用制度激勵,為采用新模式的教師提供制度保障,對使用新方法的老師在職稱評定和課時上給予激勵。學校還應該提高信息化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的經費投入,為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和保障。
對于學生的訪談中發現,學生在混合式學習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與傳統課堂相比也要更多一些。因此,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學分。在開展實驗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學生存在掛網湊時間的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平臺監控。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的視頻反芻比、筆記、作業、在線學習數據等方式來監控學生。
四、結語
本研究由于條件限制,對于線下的大班產出導向法混合式課堂教學如何來設計,針對初級班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產出導向法混合式教學如何來開展等問題還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邱琳.“產出導向法”語言促成環節過程化設計研究[J].現代外語,2017(3):386-396,439.
[2]孫曙光.“師生合作評價”課堂反思性實踐研究[J].現代外語, 2017(3):397-406,439.
[3]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4]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設的新評價形式[J].外語界,2016(5):37-43.
[5]張文娟.“產出導向法”對大學英語寫作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代外語,2017(3):377-385,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