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英語教學屬于基礎教學范疇,兩個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均有所不同。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發現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愈加凸顯。本文在奉行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進行了淺顯的分析,旨在合理設計銜接策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中小學英語銜接的過渡階段。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銜接策略;情感態度
【作者簡介】呂鷗,沈陽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
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小學英語主要是基礎學習,中學英語是小學英語的深化與延伸,二者之間相互交叉、相互關聯。在實際教學中,中小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感和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身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重視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脫節現象,針對如何有效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作出必要的補充與創新。
一、教學內容的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相互穿插的情況非常普遍,很多知識點小學階段出現過,又會多次出現在初中英語教材中,那么在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過程中就要著重把握好中小英語學習內容上的銜接,充分把握小學和中學英語教材設計的異同點和知識分布的異同點,從而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避免知識點重復教學和學生重復學習的現象,為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教師要認真研讀中小學各個年級的教學內容。尤其是了解小學六年級和初一上冊的教材內容安排和設計特點,以便更好地找準銜接點,幫助學生平穩過渡。如,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小學教材每單元的詞匯量大概在十幾個,這樣的詞匯量符合小學生的學習任務需求。但是到了初中階段,就會發現一單元的詞匯量多達五六十個,可見詞匯教學內容大大增加,如果此時教師沒有考慮到初一學生的學習能力,一節課就講解十幾個單詞,想必學生接受起來會非常困難。在了解了中小學詞匯量不同后,教師就要有目的地設計初一年級的詞匯學習,一開始先讓學生學習幾個詞匯,在此基礎上慢慢加大單詞學習的數量,讓學生逐步加以適應。
其次,要強化中小學英語教師的交流與研討。英語教學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僅各個年級知識點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中小學英語知識點之間也同樣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系。學校要經常組織中小學教師開展研討會、交流會,進一步把握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異同點。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教學勢必會出現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與貫穿,小學與中學教師坐在一起討論與交流,就會發現針對同一個知識點,小學和中學的教學側重點是不同的,在清楚和熟悉了教學內容脈絡之后,教師的教學才會更有針對性,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新鮮感,由此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二、教學方法的銜接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有效課堂實現的基本保證,雖然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但是低效的方法勢必要多走彎路,多花時間,多費心思。由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更多的是放在語音的糾正、詞匯的學習和興趣的培養上,中學階段的教學任務更多的是放在語法和句型上,這就直接導致了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本質上的區別。就現階段而言,小學英語教學更傾向于游戲教學法,并兼用任務型教學法,而中學英語教學則更傾向于講練教學法,也會兼用任務型教學法。鑒于初中英語知識點繁多,很少會有教師用到游戲教學法,如此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很難贏得學生的青睞,尤其是對于剛升入初一的學生來說,從聽、說、讀、演、唱快速轉變為機械訓練方式,學生難免會有所不適,從而影響到接下來的英語學習。
因此,教師要注重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銜接,尤其是初一上學期的英語教學更要考慮到學生心理適應上的過渡,從初一上冊前兩單元的教學內容“Making friends”和“Daily life”可以看出,這部分內容仍舊以迎合兒童的喜好為主,那么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可以繼續沿用小學階段最常用的聽、說、讀、演、唱等方法,讓學生以對話表演的方式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適當添加一些與講練有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中學階段的講練有初步的認識和適應,這樣初一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就會有一個過渡緩沖期,他們會由兒童的趣味化學習向初中的機械式學習進行平穩的轉換。此外,雖然講練教學為中學階段的主要教學方法,但是教師仍舊要適當穿插一些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如游戲教學法、表演教學法等,在攻克教學難點時,在學生的學習遇到瓶頸時,在學生出現負面的學習情緒時,教師都可以引入趣味化的教學策略,以活化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情感的銜接
教學情感是一個相對綜合與復雜的體系,它囊括了學習興趣、學習目的、學習狀態、參與度和對教師的態度等多維因素,這里主要從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和對英語教師的喜愛程度兩個維度展開研究。從現階段的中小學英語教學情感現狀來看,小學生普遍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對英語教師的喜愛程度較高,而初中生的這兩種維度指標均大幅下降,從情感教學分支加以分析,上述兩個維度之間存在著正向的關聯性,學生對英語教師喜愛的程度越高,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度也就越高。而實際上,六年級學生與初一學生屬于同一年齡群體,無論是生理上還是身體上,二者之間并無跨越式的變化,為何二者的情感態度會有如此之大的差別呢?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教師并沒有處理好中小學的教學情感銜接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教師自然要重視情感銜接的巧妙過渡。
一方面,初一英語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會更加親密,初中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便會逐漸的產生隔閡,這一現象形成的根本源于初一師生之間關系的變化,在了解到小學生與教師的相處模式后,初一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加以借鑒,增加與學生的溝通時間和次數,在課堂上要學會邁出三尺講臺,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教師要做到在教室里來回走動,隨時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再者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盡可能站到學生的旁邊,對其進行指導和鼓勵。在初一年級切實做好溝通銜接,讓初一學生自然融洽的融入中學英語學習氛圍中去。
另一方面,初一英語教師要注重多元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英語教師的喜愛程度大多可以在多元教學活動中慢慢培養,在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參與和討論。如在“Making friends”一課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完成“比一比”的競賽游戲,教師說出單詞的中文含義或者是英文含義,猜者需要快速反應出對應的英文含義或者中文含義,大家共同參與,激烈的競爭氛圍不僅讓學生快速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習的新單詞,還可以大大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教學情感銜接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評價的銜接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也是學生知識掌握反饋的重要方式。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評價側重于過程性評價,以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但是在實際教學評價中,筆者發現小學和中學評價完成的情況有著明顯的差別,在評價環節中,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完成度遠遠高于中學階段。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評價在多元評價、師生共評、語言評價以及評價頻率等方面的實施均起到了良好的評價效果,而初中階段的評價仍舊沿襲了單一的評價和書面評價。在教學評價的銜接中,初中教師要努力向多元評價、多主體評價靠攏,初一年級教師的評價改善任務更為繁重,既要做好教學評價的改革,又要注重中小學教學評價的有效銜接。
總的來說,初一英語教學評價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度的提升,在評價中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包容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足,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和感染學生。此外,教師的評價要考慮到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雖然初中生年齡跨度并不是很大,卻正處于青少年身心快速發育和叛逆的關鍵時期,每一個年級的評價方式都要有所不同。初一年級的學生與六年級學生心理上并無較大的差異,那么教師在評價中可以借用可愛的、趣味的評價語言,如“Very brave! ”“You've got it!”“Cool!”等,同時以夸張的表情和動作等加以輔助,以增強評價的感染力。初三年級的學生與初一年級的學生又有所不同,初三年級的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還要面對英語學習各個層面教學的大幅跨度,這時教師的評價就要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如“It couldnt be better!”“I knew you had It in you!”“You've made progress!”等,不定期地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表現,讓學生品嘗到被肯定的喜悅,從而逐步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應該從教學內容、方法、情感和評價四個方面同步展開,著重強調六年級和初一年級這兩個關鍵年級的銜接策略,在充分了解兩個階段教學異同點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順利、平穩地走過過渡階段。
參考文獻:
[1]蔣孝臣.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應對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178.
[2]李建雄.農村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