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英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的后面都有一些經過精心設計與編寫的課后練習題,它們與課文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教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課后練習題能很好地體現教材編寫者的想法與意圖,體現大致的教學方向。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并合理運用這些課后練習題,從而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內容,優化語文教學。本文對此展開了一系列有效的研究和探討,僅供參考。
一、課后習題在課前預習中的合理使用
對于高質量的語文教學來說,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大概脈絡,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與整體的方向,從而為課堂的學習與課后復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但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較為欠缺,沒辦法準確地把握學習的方向,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后習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預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課后習題就是學生們預習的指向標,它能為孩子們指明預習的方向,幫助他們在上課之前積累一些與文本有關的語文知識,理解主要內容。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由于老師還沒有講,孩子們進行自主的預習時往往會產生一定的疑問,而這些疑問是最寶貴的。當上課時,孩子們帶著這些疑問去提問與聽講,能夠有效活躍他們的思維,加深他們的理解,提升整體的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統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中的《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便可以首先通過課后習題為孩子們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幫助其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方向。分角色朗讀課文能鍛煉孩子們的口語能力,讓他們初步了解文章在說什么,為其解決一些生僻字的讀音問題;而“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這道連線題既有文字又有圖片,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們初步把握小蝌蚪進化的過程,而這一進化的過程正好與他們尋找媽媽的過程相對應,能幫助孩子們初步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而為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讀一讀,寫一寫”這道題能幫助孩子們在上課之前積累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詞語,比如“荷塘”等等。這樣,教師通過課后習題引導孩子們進行科學高效的課前預習,初步解決了諸如生僻字讀音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等到正式講課時,便能節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后習題在授課過程中的合理使用
(一)通過課后習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對于一堂完整的小學語文課來說,課后練習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課后的習題往往是根據相應文本的重點來設置的,因此具有較高的參考與使用價值。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做課后的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之外,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理解文本。從而讓他們在擁有清晰目標的前提下去剖析文本的內涵。
例如,統編版五年級上冊中的《白鷺》一課,語文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講解時,便可以通過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談一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便能幫助他們捕捉到白鷺的美,要知道,白鷺的美正是這篇文章的重頭戲,當學生能夠找到文章中能體現白鷺美的地方,也就相當于已經初步把握了白鷺美的具體內容,而“為文中三個自然段中所描繪的畫面起名字”這道題,能充分考查學生對文中這幾個自然段的概括情況,當他們能準確地概括,也就相當于能夠準確地理解這幾段的內容。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對課后習題的使用,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二)通過課后習題,幫助學生理清重難點
課后練習能夠有效體現文章的重難點,因此,教師應當通過對課后習題的使用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難點,提升總體的教學效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憶讀書》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是著名的作家冰心所寫,作者的讀書經歷與方法正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但由于這篇文章的時間跨度較大,提到的書和事相對較為繁雜,學生在梳理文章的脈絡時往往會感到頭疼,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后練習的第一題帶領學生一起梳理文章的整體脈絡,解決“作者的讀書經歷與方法”這道難題。由于課后習題的第一題是“要求學生說一說作者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歷,她認為什么樣的書才是好書”,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梳理作者回憶的內容,理清作者的讀書經歷與方法。
三、課后習題在課外拓展中的合理使用
(一)通過課后習題培養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文學的翅膀。對語文學科來說,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語文這門學科包含了古詩、文言文、白話文等多種形式的文本,由于漢語言的博大精深,有很多文本都能留給孩子們無窮的想象空間,而部分課后習題正是考查學生的想象與續寫能力。因此,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這部分課后習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式的思考與創作,開拓其思維,培養其想象力,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的《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時,教室完全可以充分運用課后習題,幫助孩子們打開思維,培養其想象力。這篇文章的第一題是“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教師就可以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結合老師所講的內容,以課文的中心為基礎,進行發散式的續寫與文學創作。一方面,這樣的方式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另一方面,它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對老師所講知識的掌握情況,畢竟,倘若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這篇文章,也就無法很好地完成這道題。
(二)通過課后習題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內容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看,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無論學生在課堂上的吸收情況怎么樣,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對于已經習得的知識會逐漸產生遺忘,此時進行有效的復習鞏固就顯得異常重要,因此,教師應當靈活運用課后的練習題,以問題帶動回憶,幫助學生對課堂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保證教學的效果。
例如,四年級上冊中的《觀潮》一課,這一課課后習題的第二題是“說說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你在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當學生去做這道題時,他們必然要重新拾起課文去梳理和思考文章的寫作順序,這種二次梳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復習和鞏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遺忘的東西也會逐漸被想起,教學的質量自然就有了充分的保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并學會合理的使用課后的練習題,因為這些練習題往往能體現課文的大概方向。教師應當通過這些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與課后復習,從而打造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語文課堂,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