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杰
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下,要求建設智慧工程系統,配合云平臺數據庫、設備管控系統、風險識別系統及綜合調度中心,可為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以此為基礎,結合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整體結構,提出信息智能化平臺深化應用措施,從而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項目施工;安全管理;信息智能化;深化應用
前言:
21世紀的中國邁入了大建設時代,工程數量及規模的增加,使得施工階段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愈發凸顯出安全管理重要性。而在工業信息化、數字化轉型階段,智能建造向智慧建造的推廣應用成為未來發展趨勢,采取信息智能化方式的安全管理隨之興起,以信息技術結合先進的智能化設備,可預測風險、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對現場進行動態分析處理,有效規避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在降低安全事故發生幾率的同時,還能降低經濟損失,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一、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是指對現場機械、物料、操作人員采取防護措施,避免事故發生的管理方式,對施工企業而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難度高,不同于其他行業。一是存在高層操作,按照國家“高程工作分類”,建筑工作90%為高海拔區域完成;二是戶外工作多,露天施工作業為總量70%,不同季節氣候條件、天氣情況等有所不同,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三是重體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建筑行業多為手工操作,易誤操作、疲勞,造成事故;四是交集運算多,施工進度緊張、結構復雜,需多類型、多單元互相協作,做到交叉立體作業,否則會出現互相傷害的情況。
為此,在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中,需做到滿足以下要求:
(1)建設智慧工程系統,在施工現場安裝各類型傳感器,感知環境狀況,且將數據傳輸至以BIM為基礎的項目施工智能化管控平臺。
(2)建設云平臺數據庫,收集和存儲建立公務基礎數據庫,為人員決策提供分析基礎,轉變行政紙質審批為主的模式與現場信息不透明質量監管情況,保證各部門信息能夠互聯互通。
(3)建設智慧設備管控系統,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收集物聯設備數據,研判數據后管控設備。
(4)建設安全風險識別評估的設備及預警監測平臺,預測施工突發事件,且在發生事件后,落實應急處理、科學決策與智慧化管理,以合理機制、整合資源、統一標準、搭建平臺的方式,為共享信息資源提供條件,提高信息效益。
(5)建設綜合調度智慧指揮中心,借助中心網站、展示屏、移動終端、大屏、觸摸信息屏與廣播系統,發布智慧公務信息。
二、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整體結構
1.管理體系定位
以BIM為基礎的項目施工智能化安全管控平臺,服務對象為施工、建設機構、制造機構,在施工中利用BIM技術對相關信息加以處理,創設安全管理作業系統,且該系統涵蓋GIS、質量安全、進度管控、3D電子日志、建設監控、報表中心、相關數據、可視化交底等。通過BIM強化施工安全管控信息質量。
2.管理整體結構
在安全管理中,應結合工程特點、人員配置、施工要求及安全管控要求等,立足于BIM技術,建設BIM數據安全管理結構,以保證實現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整體結構分為BIM模型與安全管控體系兩個模塊,包含C/S、B/S,利用體系接口,連接BIM模型與安全管控平臺,實現BIM平臺的安全數據交互、共享,B/S架構作為瀏覽器與服務器的典型架構,服務端處理大部分事物,前端解決個別事物,利用Web瀏覽器,用戶能夠根據集成信息及資料實現動態加工、交互、共享、傳輸。
BIM安全管控,利用3D系統模型能夠體現構件圖形幾何規模、物理屬性jqi特點作用等,還能體現出構件間的空間聯系、邏輯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在3D模型中輸入作業參數、現場施工情況,建立具有4D效用的模型,包含項目人員、造價、建材、設備安全等信息數據。在傳達數據信息與交互信息中,工程主體所需信息數據,或上交信息、數據存在差異性,甚至部分信息、數據為商業機密,需落實信息安全工作,結合主體管控數據的個性化需求,劃分BIM數據庫模塊,根據模塊內容,各參建方信息權限不同,只有通過驗證后方能訪問信息,查詢所需資料,實現BI,數據庫的訪問、查詢控制。
三、信息智能化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實現智能考勤
在智能考勤中,利用信息技術,將無源標簽安裝至安全鞋、安全帽內,要求全體員工齊全佩戴裝備驗證身份,無論是現場進出,還是所處位置聚能準確記錄。該技術主要是在數據庫內存儲員工基礎信息,支護后與安全鞋、安全帽加以配對,不僅能夠在電腦上輸入數據,手機下載APP聯網還能落實管理。人員進場中,無需同時穿戴安全鞋與安全帽,僅需穿戴一種,即可匹配信息,核實身份。但是,智能化管理不能替代傳統巡檢,仍然需要在現場安排充足巡檢人員,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2.落實封閉管理
施工現場封閉式管理可解決“民擾”與“擾民”兩個問題,現場施工由于不安全因素多,操作中不僅容易損害自身,也會傷害其他人員,封閉式施工能夠控制現場不安全因素,也能夠落實文明施工、美化市容、保護環境的要求。在施工現場可安裝閘機,僅有工地人員能夠通過閘機進入,對比身份成功后進入,身份對比未成功則禁止入內,能夠避免其他麻煩,保障工地安全。
3.異常信息管理
在現場管理中,對于帽子、鞋子中任意信息反饋不合理,需要手持機獲得數據,工地巡檢人員針對性核對人員信息。巡檢工作屬于日常工作,通過巡檢監督、制止施工人員不規范操作行為,加強安全管理,隨時合適施工人員信息,把控與監督整體項目安全。巡檢中也可能查詢到外來人員與私自替班,需及時控制,避免為工地帶來隱患。
4.現場合理布置
施工中臨時布置設施較多,布置合理性與科學性對于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具有直接影響,應用BIM智能化管控平臺,有助于施工單位準確估算材料、設備等資源,評估臨時設施,明確其施工便捷性與布置安全性等,及時發現工程設計問題。根據現有施工方能,對安全生產細化分解,分解為周轉材料與維護材料結構模型,以建模方式展現出構件重量、尺寸、布置形式和連接方法,靈活選擇施工設備、方法與機具,提高施工安裝效率。如,在工程初期人員可通過BIM智能化管控平臺預測現場布置、機械布置方案、施工材料、月資金、勞動力等,發現問題后優化。
5.提高人員素質
在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中,為提高管控效率,不僅需獲得技術支持,也要人員配合,要求安全管理人員擁有計算機能力,熟練應用網絡。所以,施工單位需結合智能化管理目標,人員選拔中考慮其現代化水平,特別是管理人員,考察其智能化能力、管理知識等。現場施工中,除了安全管理部,還有其他職能部門,安全管理也要其他部門配合,實現全員參與,其他部門成員也要提升自我、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BIM智能化安全管理提供人才。
總結:綜上所述,智能化作為現代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升華,施工安全管理采取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可提高管理便捷性與針對性。因此,應當結合工程情況,從智能考勤、封閉管理、異常信息管理、現場布置及人員素質這幾方面出發,提高信息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亞麗.關于現代建筑質量安全管理智能化路徑的探索[J].中國設備工程,2021(04):23-25.
[2]陳向紅,張樂,臧建軍,楊濤.我國地下工程建設安全信息化技術及發展探討[J].中國煤炭地質,2019,31(06):91-94.
[3]吳松槐.施工現場智能化安全管理應用研究——以玉溪市智慧工地實施方案為例[J].建筑安全,2019,34(02):66-68.
[4]姜嘉男,王濤,徐永鑫.地下綜合管廊盾構法施工智能化安全管理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2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