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啟東
摘 要:隨著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道路橋梁工程的質量問題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人們對其也逐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橋梁工程建設質量與效果,一定程度上與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有效運用密切相關。因此,在施工中要科學、詳細地分析軟土地基的環境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恰當解決軟土地基存在的密實性低、固結期長、極易變形等問題,便于有效提高軟土地基的穩定性,使其承載力滿足施工要求,對減少施工安全事故也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道路橋梁;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前言
在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地基是一種空隙小、滲透性差、硬度不夠的常見地質類型,運用合理措施處理軟土地基顯得尤為關鍵,便于有效解決道路橋梁工程安全隱患。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軟土地基對道路橋梁施工的影響,從中提出幾種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策略,以期促進道路橋梁施工的順利開展。
1道路橋梁工程項目中軟土地基的特征
1.1疏松多孔的結構
相對于建筑工程項目中常見的一些地基結構類型而言,構成軟土地基的泥土大多屬于松散、顆粒狀的黏土與粉土,因此土質的松軟也進一步導致形成的軟土地基結構具有疏松多孔的特點。軟土地基疏松多孔的特點一方面會造成土壤中的電荷分布不均勻,這會嚴重影響到地基結構的各項性能。除此之外,部分軟土地基除了由黏土構成之外,其中還摻雜有泥炭和松散砂石等,這些雜質的存在會進一步增加軟土地基中的空位數量和孔隙的大小。當雨水透過土層滲入到這些空隙中時,便會進一步提高軟土地基內部的含水量,大幅度降低了地基結構的密實度和強硬度,嚴重影響到路橋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因此,只有利用科學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對土質結構進行有效的改善,才能確保軟土地基上部的建筑物穩定性和安全性達到國家要求的使用標準。
1.2流動性能較強
流動性也是軟土地基的一個重要的特點。產生流動性的原因主要在于軟土地基土質松散,而且內部含有大量的孔隙與水分。一方面隨著外部壓力的增大,軟土地基中的空氣會在壓縮中不斷消失,從而促進了軟土地基內松軟的土層不斷移動,表現為一定的流動性。另一方面,軟土地基內部存在較為豐富的自然水資源,而在溫度的影響作用下,水的蒸發與擴散會進一步帶動周圍的泥土也不斷移動。在道路橋梁工程項目中,隨著車輛的通行導致橋面或者路面受到的外部壓力不斷增大,當量變產生質變時,會進一步促使軟土地基的不均勻沉降發生。而這一問題的出現,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地基坍塌和建筑結構損毀等現象的產生,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與人員傷亡。
1.3抗剪強度相對較低
對于現代化道路橋梁工程項目的地基結構而言,抗剪強度是衡量一個地基結構穩定性與抗剪切、壓縮能力強弱的一項重要指標。軟土地基疏松多孔的結構,導致其很難在高強度的外部載荷作用下,依然保持較為完整的結構和較好的結構強度。因此,軟土地基的抗剪強度系數普遍較低。另外,這種地基結構的壓縮系數本身偏高,所以以這種軟土地基作為主體地基結構的道路橋梁工程項目,其承載能力與結構穩定性方面便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問題。例如,在道路橋梁的實際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塌陷與地基下沉等問題,大多是由于施工現場地基中存在有部分未被發現的軟土地基結構。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地基的承載能力不足以抵消上部建筑的重力與下沉趨勢,所以會導致一些質量與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2軟土地基在道路橋梁工程中的危害性
路橋工程項目中軟土地基的普遍存在,是導致很多道路和橋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和滲水滲漏等不良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對現代化道路橋梁工程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道路橋梁的軟土地基由于其自身結構的多孔疏松性,因此很難和上部建筑形成較好的整體穩固性,通常會由于軟土地基強度與承載力相較于其他部分較低而出現部分形變或地基不均勻沉降等現象。除此之外,道路橋梁工程中路面和橋面的平整度也會受到軟土地基的影響,由于它的存在而引起的不均勻沉降問題會進一步演變為路面出現大量的裂縫或表皮脫落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基體結構部分脫離道路橋梁工程主體結構的情況,嚴重影響路橋工程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由此可見,軟土地基在道路橋梁工程中表現出的危害性和容易引發的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得到有關施工單位的重視。在勘測地基土質情況和周圍巖石結構的分布情況時,應按照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結合道路橋梁工程所在地的氣候條件與水文地質特點,深入分析軟土地基可能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采取科學有效的改善方法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與承載能力,從而保障道路與橋梁的使用安全和國民出行的便捷通暢。
3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
3.1表層處理技術
表層處理技術在道路橋梁工程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在處理軟土地基的表層軟弱、強度較低等問題時,能夠取得非常良好的強化處理效果。軟土地基表層結構強度低、承載力較差等問題,主要是由于軟土地基內部含水量較大而引起,而空隙中水的流動性影響了地基整體結構的承載性能。因此,軟土地基表層處理技術的技術原理,便是圍繞如何通過添加強化材料來實現對軟土地基孔隙內的自然水進行有效排除,從而顯著提高軟土地基表面的強度和硬度,減少局部變形發生的可能。同時,為了避免道路橋梁工程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由于軟土地基疏松土質的影響而導致受力不均勻,最終形成不均勻沉降和應力不均勻分布等問題,還需要對與軟土地基相接觸的土地表面進行必要的強化和加工,從而顯著提高其可塑性來實現更好的支撐效果。
3.2強化夯實法
在應對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軟土地基松軟土質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時,施工單位還可以通過夯實的物理手段,從宏觀角度改變軟土地基內部結構的密實度與內部組織的分布情況,從而顯著提高軟土地基內部結構的密實度與強硬度。在運用強夯法強化軟土地基表面時,首先需要施工人員準確地測量軟土地基的著力點和基體內部密實度情況,同時結合測量數據合理設定能夠最大幅度提高軟土地基強度的強夯點。之后要向地基內部填充強化材料來提高地基的整體密度。在選擇填充材料時要盡可能選取耐用性較好、強度硬度更高、可塑性更好的填充材料,這有助于更好地適應和補充軟土地基內部存在的大量空隙,從而達到更高的強化和加固效果。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運用強夯法要遵循規范的夯實處理順序,應盡量先從軟土地基兩側按照強夯點的分布對地基進行夯實處理,并保持均勻的夯實速度,逐步向軟土地基的中央區域推進。在夯實強化結束后及時對各部分軟土地基結構進行取樣檢測,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軟土地基表層強化的均勻性和完整性。
4結語
綜上所述,進一步提高道路橋梁工程項目中軟土地基施工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是改善當前我國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及安全系數低下問題的有效措施。在應用軟體地基處理方法時,需要進一步加強有關施工人員對核心技術要求和施工標準的重視,利用高科技技術和培養專業化人才來推動道路橋梁建設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辰.大型山地水廠土石方工程設計[J].市政技術,2020,38(1):163-166.
[2]許文學,楊輝,李鋒,等.河池機場邊坡高擋墻的變形監測方法[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9,42(4):210-212.
[3]朱懷宇,仉荃.金沙江碼頭超高擋墻施工關鍵技術簡析[J].港工技術,2019,56(2):100-102.
[4]張敏,袁奇,秦龍.扶壁式擋墻在貴州高速公路建設中適宜性研究[J].交通科技,2018,44(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