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祥
【摘 要】目的:解析有助于提高重癥創傷患者ICU護理質量的措施。方法:挑選我院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16名重癥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個小組8名患者。對照組遵循常規護理模式執行,實驗組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進一步采取優化護理措施,最終通過比對兩個小組患者病情恢復狀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確定提高重癥創傷患者ICU護理質量的措施。結果:對照組中,顯示“效果良好”的患者共計2位,“效果一般”的患者共計4位,“效果欠佳”的患者共計2位,整體護理質量一般,小組護理綜合有效率為75.00%;實驗組方面,顯示“效果良好”的患者共計5位,“效果一般”的患者共計2位,“效果欠佳”的患者共計1位,整體護理質量良好,小組護理綜合有效率為87.50%。結論: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優于對照組,證實對護理措施進行優化可以切實提高重癥創傷患者病情恢復狀況,值得臨床普及。
【關鍵詞】重癥創傷患者;ICU;護理
重癥創傷患者病情波動較大,醫護人員所提供護理服務的質量對患者病情恢復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常規護理措施效果并不理想,應當根據不同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具體護理措施上,醫護人員需要重視對細節的把控,提高每項護理措施的質量,以保證患者的病情可以有效得到控制[1]。并發癥方面,醫護人員同樣要考慮患者的既往病史、慢性病史,以及年齡、體重等因素,實施干預護理措施,以降低并發癥發病的概率。
1.1 患者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來院接受治療的重癥創傷患者,每個小組8名患者。對照組,年齡49歲~63歲,平均年齡(53.30±0.31)歲;實驗組,年齡50歲~65歲,平均年齡(53.52±0.25)歲。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按照ICU護理規范執行,嚴格監控患者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情況,對其實施飲食、肢體、安全,以及病情護理。
1.2.2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進一步優化的護理措施,首先是對患者個人病例檔案進行定行分析,綜合評估其病情,對患者進行評級,并按照評級結果制定護理方案;其次,細化對患者各項生理指標的監控護理,詳細記錄患者任意一項生理指標出現波動時的數值,第一時間上報,確定導致患者相應指標波動的根本原因[2]。同時,對55歲以上存在既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實施肢體護理,降低長期臥床致使其身體機能下滑嚴重的可能性。
1.3 評價指標
患者病情恢復狀況:根據患者護理期內的表現進行記錄,患者病情恢復狀況良好,且護理期內無并發癥發生記錄為“效果良好”;患者病情恢復效果一般,且在護理期內出現有并發癥,記錄為“效果一般”;患者病情恢復效果欠佳,且出現有并發癥則記錄為“效果欠佳”。并發癥發病情況:統計患者并發癥發病情況,按照“抽搐”“心率紊亂”“嘔吐”,以及“其他”劃分。
1.4 統計學方式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個小組患者病情恢復狀況對比,見表1。
對照組中,顯示“效果良好”的患者共計2位,“效果一般”的患者共計4位,“效果欠佳”的患者共計2位,整體護理質量一般,小組護理綜合有效率為75.00%;實驗組方面,顯示“效果良好”的患者共計5位,“效果一般”的患者共計2位,“效果欠佳”的患者共計1位,整體護理質量良好,小組護理綜合有效率為87.50%。
2.2 兩個小組并發癥發病情況對比
對照組共計3位患者出現有并發癥,其中“抽搐”2例,“心率紊亂”1例,實驗組共計1位患者出現有并發癥,為“心率紊亂”。
通過對本次研究的兩項指標進行深度分析可以發現,在護理質量方面,實驗組整體護理質量要優于對照組的,整體護理有效率為87.50%,而在并發癥發病情況上,實驗組僅有1例“心律紊亂”,例數明顯小于對照組。綜合上述兩項指標,證實有必要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護理方案,基于患者病情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才能切實保證護理質量。
ICU危重癥病患的護理問題一直是醫療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問題之一。一方面,護理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病患后期的恢復情況;另一方面,ICU危重癥病患的護理也為所有護理行業同仁帶來一定的挑戰。由于ICU病房封閉性強、價格高昂、對家屬探視的控制性較強,因此,對于病患及其家屬造成的心理壓力難以估量,而護患關系也日趨緊張[3]。就護理措施而言,為了有效提高護理,還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醫護人員應當進一步細化等級護理制度,即在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之前,應當深度解析該名患者的既往病史等基礎信息,綜合分析后給定護理方案,以保證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緩解的同時,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可以降低。其二,需要在實施各項護理措施的過程中,應當深入細化,確保每一項護理措施的質量都可以得到保障。作為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患者的反應,尤其是肢體類護理,應當注意動作輕柔,而在開展需要醫療器械支持的護理服務時,則要在護理前對器械進行檢查。
參考文獻
[1] 張寰.重癥創傷患者ICU護理方法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8):204-205.
[2] 劉凌云,李璐,陳瀟,等. ICU出院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9):1172-1175.
[3] 張雅萍,吳繼萍.心理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急性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S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