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男
【摘 要】目的:研究為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執行護理風險管理對皮膚損傷的影響。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間在我院神經外科中隨機抽選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20例為調查對象,遵循數字表法劃入兩組,即對照組(n=60)與觀察組(n=60)。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執行護理風險管理。統計兩組患者管理后的皮膚損傷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的壓瘡、皮膚擦傷發生率為15.00%、16.67%,結果均顯著高于觀察組的1.67%、3.33%(P<0.05)。結論:為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執行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預防皮膚損傷事件的出現。減輕病人的痛苦,臨床推廣意義較高。
【關鍵詞】皮膚損傷;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護理風險管理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群罹患高血壓的概率也在逐漸上升[1]。而腦出血則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多數病人常存在意識障礙。有調查指出,腦出血的發病,與高血壓存在密切聯系,會嚴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常需長時間臥床休養,因軀體局部長期受壓,增加了皮膚損傷事件的發生率[2]。本文旨在研究為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執行護理風險管理對皮膚損傷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間在我院神經外科中隨機抽選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20例為調查對象,遵循數字表法劃入兩組,即對照組(n=60)與觀察組(n=60)。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44歲~78歲,平均年齡(61.83±4.75)歲。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42歲~79歲,平均年齡(62.11±4.68)歲。對比兩組病人的基本資料,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士 強化對病人飲食、心理、用藥等方面的指導。觀察組患者執行護理風險管理,可分為:(1)加強護理巡視:護士需加強對病人的巡視頻率,一旦病人出現意識不清、情緒躁動等不利情況時,可使用約束帶約束病人。防止患者出現摔傷,并合理調整約束帶的松緊,定時松解。(2)壓瘡預防:軀體局部長時間受壓,易增加壓瘡發生率。護士需定期為病人實施翻身、拍背等,勤換洗衣服、床單。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并叮囑病人主動進行相關床上運動。必要時可應用氣墊床、減壓敷料,關注患者血紅蛋白、白蛋白水平變化。(3)燙傷預防:病人在洗漱時,護士需調控好水的溫度。叮囑家屬指導其完成洗漱,防止因水溫過高而燙傷皮膚。在擦拭身體時,也需注意調整力度,防止發生皮膚擦傷。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管理后的皮膚損傷事件發生情況,評價內容:壓瘡、皮膚擦傷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管理后的皮膚損傷事件發生情況:對照組患者的壓瘡、皮膚擦傷發生率為15.00%、16.67%,結果均顯著高于觀察組的1.67%、3.33%(P<0.05)。詳細數據見表1。
高血壓腦出血,會嚴重影響病人的語言、肢體功能,嚴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3,4]。在護理、治療期間,也易出現護理風險,延長病人的疾病康復時間。在醫院醫療服務中,護理風險也是評估醫療質量的重要因素。神經外科臨床中,也需及時轉變護理觀念,實施恰當、合理護理措施,預防皮膚損傷事件[5]。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根據病人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性措施。預防皮膚損傷,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的壓瘡、皮膚擦傷發生率為15.00%、16.67%,結果均顯著高于觀察組的1.67%、3.33%(P<0.05)。結果提示,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很好地預防各類風險的發生。從皮膚擦傷、燙傷、壓瘡等事件出發,采取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加強對病房的巡視頻率,均能預防患者皮膚出現損傷。
綜上所述,為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執行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預防皮膚損傷事件的出現。減輕病人的痛苦,臨床推廣意義較高。
參考文獻
[1] 李強,陳剛,柳再明.軟通道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對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0,37(1):149-151.
[2] 王如海,謝時帥,于強.mGS評分對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術后不良結局預測價值[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2013(7):390-394.
[2] 胡一萍,孫念.思維導圖在高血壓性腦出血康復期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0,25(12):70-71.
[3] 李軍,管義祥,劉小江,等.不同入路途徑神經內鏡治療方案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20,26(3):54-58.
[5] 趙麗,田姍,辛紅娟,等.Snyder希望理論的護理干預對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心理狀態,生命質量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