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亮
老宅的東邊是一條南北貫通的胡同,我們家的大門在胡同中央,出門左拐進胡同,迎面就是一棵槐樹。很小的時候我就被大人告知,槐樹是在大哥出生那年種下的,因此它還比我早4年來到這個家庭。不過槐樹顯然長得比我快多了,當我記事的時候,槐樹已長成碗口粗的大樹,它樹干蒼虬,繁葉如蓋,站在樹下,我只能仰視。
大槐樹下有個用碎石墊起的磨盤,奶奶喜歡在磨盤上鋪一個蒲團,坐在上面穿針引線;那只粘人的大花貓也喜歡臥在旁邊打呼嚕;我們則喜歡午飯過后,在樹下鋪上草席午睡,奶奶會不停地搖扇為我們驅趕蚊蟲,涼風習習,很是愜意。
奶奶心靈手巧。針線活做得極好,我們兄妹一年四季的衣服、棉帽、書包、手套、套袖甚至我們玩的沙包,針腳細密,都是奶奶的手工;春節貼在窗戶上的剪紙、各式各樣的針線筐、點心盒子、甚至面缸,也是奶奶的杰作。小時候我們流行玩打紙片子(一種用紙疊的玩具)的游戲,二哥是打片子的高手,贏的片子無數,這些就成了奶奶糊紙盒的原料。先把片子拆開泡進水里變成紙漿,用席篾圍成方或圓的形狀,再用針線固定住,然后在席篾內外糊上紙漿,等紙漿干了之后,在里外貼上彩色的印花紙,框上滾上花邊,一個精致的純手工盒子就糊成了。
每年的春末夏初,都是槐樹花盛開的季節,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掛滿枝頭,胡同里、院子里都飄蕩著槐花的甜香味。父親會爬上樹,用鐮刀割下槐花最多的樹枝,我則和妹妹在樹下來回穿梭,忙不迭地把砍下來的樹枝送到奶奶那里,一個上午就可以采集一大筐子槐花。用玉米面拌上油鹽等調料上鍋蒸,中午就可以吃到軟糯香甜的槐花飯。
大槐樹下是個乘涼的好地方,每到收獲季節,麥穗、玉米棒子、花生都垛在樹下,一家人圍著收拾忙碌。奶奶是個極勤儉的人,地上遺落的一草一木一穗,她都會彎腰撿起。麥稈里夾雜的麥穗、花生藤里沒摘干凈的花生,或是大豆秸稈里沒裂開的豆莢,她都會仔仔細細地摩挲一遍,這還不算,收拾好了這些,地上遺落的泥土草碎,她也會坐在蒲團上,一點一點地挪動著,用笤帚仔細地打掃成堆,然后讓我們放學后運到豬圈里,給豬鋪在身子底下。
大槐樹還在一天天地變粗,我也一天天長大,奶奶卻一天天變老。終于我要離開家鄉,離開奶奶及家人遠赴外地求學。臨走那天,奶奶一早起來收拾利落,執意要送我到村口。我攙扶著奶奶,慢慢地走出胡同。路過大槐樹,我抬頭望去,它還是那樣的枝繁葉茂。
再見了,大槐樹;再見了,奶奶。
家里的老宅翻新,庭院擴建,大槐樹成了新房子的椽梁。
第二年的8月,慈祥又善良的奶奶離我們而去。
夜來幽夢忽還鄉,槐花又掛滿枝頭,微風徐來,沁香撲鼻,奶奶依然坐在樹下,安詳又寧靜,微風吹散了她灰白的頭發,斑駁的光影照在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