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政芳



1950年10月的一天,南京火車站,有人截住幾名正準備乘車南下返回部隊駐地上海的軍人,告訴他們部隊已經離開,正在趕往山東途中。這4名軍人是三野9兵團20軍選出來的代表,其中一位是20軍58師172團三連的連長,出席了全國英模大會,參加了國慶觀禮,與800多名戰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一道,受到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親切接見。他與戰友馬不停蹄地一路追趕,終于在山東追上大部隊。11月7日,三連長帶領全連169人跨過鴨綠江,奔赴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
由于美軍用轟炸機對志愿軍的后勤保障線狂轟濫炸,部隊口糧不能及時供應,三連戰士每人每天就靠幾個凍得硬邦邦的土豆充饑。大家餓了就吃樹皮,從被炸彈炸開的凍土里找草根吃。小高嶺戰斗前,營部獎給三連一筐土豆,連長全部分給戰士,而三連長自己一個沒留。
11月29日,三連長帶領三連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投入第二次戰斗,阻擊南逃的美軍陸戰一師以及英軍部隊。營指揮員的命令是:“不許敵人爬上1071高地寸步,堅決把敵人消滅在小高嶺陣地之前!”三連長沒有絲毫猶豫,把兵力和火力進行精心布置,親率3排把守小高嶺。由于部隊是急速過江奔赴朝鮮,許多戰士還穿著單衣,加上糧食和彈藥嚴重缺乏,要在極其嚴寒的冰天雪地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作戰,困難可想而知。三連長向戰士們喊出錚錚誓言:“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同志們,在反抗美國侵略者的正義戰爭中立功吧!”
部隊連續打退了敵人的8次瘋狂進攻,陣地前堆滿了敵人的尸體,部隊也傷亡巨大。當敵人發起第9次進攻時,三連長命令通訊員把重傷員背下陣地,又命令機槍手把打光子彈的重機槍撤下陣地,自己孤身一人留下堅持戰斗。打出最后一顆子彈后,他埋伏在高地上,當美國兵快到山頂時,他抱起一個炸藥包,拉響導火索,沖向敵群,伴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與40多個敵人同歸于盡。這一天,他年僅28歲的生命定格在朝鮮長津湖下碣隅里東南面的小高嶺1071高地。這個連長就是我軍著名的“爆破大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戰斗英雄、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同志。他用生命為奪取戰役勝利贏得時間,踐行了“三個不相信”的豪邁誓言——
“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同志們,在反抗美國侵略者的正義戰爭中立功吧!”
英雄犧牲了,但“三個不相信”響徹云霄,成為志愿軍戰勝困難走向勝利的精神財富,影響和激勵了廣大志愿軍戰士。在臨清江反擊戰的時候,就涌現了38位“楊根思式英雄”。到了上甘嶺戰役,出現了68位“楊根思式英雄”。黃繼光犧牲后,從他的飯包里發現3本連環畫,第一本描繪的就是楊根思。
1952年5月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并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為“楊根思連”。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朝鮮人民軍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參加簽字的“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馬克·克拉克后來回憶朝鮮戰爭的情況時說:“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