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愛兵



正午陽光出品的2021年開年大劇《山海情》中,當紅小生黃軒飾演男一號、農村基層干部“馬得福”。他樸實生動的表演,接地氣的寧夏方言,演活了這位年輕的村干部,成千上萬網友為他的演技點贊。劇中的馬得福經受了不少苦痛,而現實中的黃軒與馬得福經歷的苦一樣多。黃軒能一路走來,成為演員,得益于遇到很多貴人,但鮮為人知的是,黃軒的最大貴人卻是書法家崔志強。如果沒有崔志強,黃軒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黃軒從小父母離異,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舞蹈學院,初出道演戲有好幾次被棄用、被頂替換角。22歲那年,在黃軒事業還沒有任何起色的時候,和他感情很深的爸爸因突發心臟病去世,不久后爺爺奶奶也相繼去世,女友也和他分了手。黃軒一下子陷入人生低谷,他在博客上悲觀地寫道:“突然之間,生活沒有了支點,親人、愛人、工作,嘣嘣嘣都沒了。不知道要干什么,生活只剩下痛苦。”
極度絕望的黃軒整日酗酒,喝醉了就在北京午夜的街頭號啕大哭。直到有一天,他路過一家文具店,店里正在處理筆墨紙硯,20元一套,黃軒鬼使神差地買了一套回家。每天,攤開紙張,蘸上濃墨,橫豎撇捺,嘩啦嘩啦地寫,那一刻黃軒把塵世間所有的煩惱都拋開了,心神仿佛全部凝聚在筆尖上,內心安靜了許多。
但從沒練過書法的黃軒,盡管閉門苦練,卻始終摸不著門道。他十分嫌棄自己寫的字,越看越丑,便萌生了拜師學藝的想法。后來通過朋友牽線搭橋,有幸認識并拜師書法家崔志強門下。
崔志強年長黃軒32歲,是當代書壇大名鼎鼎的篆刻家,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主任。第一次見面,崔志強對黃軒的第一印象是:“小伙子年紀輕輕,卻沒什么精氣神。”當了解到黃軒的苦痛經歷和想當演員走紅的執念后,崔志強開導他:“書法可以靜心,排解憂傷,你先不要刻意追求章法,隨便揮毫,通過書法先把心靈調養好。記住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黃軒從老師家離開時,崔志強還叮囑他一句話:“吃苦對一個強者來說,是歷練。”
從此,書法就成了黃軒的精神寄托。每天晨起,點一枝檀香,放一曲高山流水,泡一壺清茶,臨習古人墨跡。魏時鐘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古人瀟灑超逸的風神、自由放達的靈性總令黃軒心馳神往。漸漸地,古人書法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境,仿佛會從帖中升騰彌漫開來,進入黃軒的內心,讓他豁然開朗,心胸廣闊。
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有一天,黃軒去探訪老師,兩人對窗飲酒。崔志強問黃軒最近書法練得怎么樣,黃軒便把字拿出來給老師看,崔志強領首道:“小楷這種字體你已經練得很好了,可以換一種。”黃軒疑惑,自己一直專注小楷,正是得心應手的時候,為啥要換字體呢?崔志強說:“學習書法的第一境界是尋尋覓覓,刻意求是,不斷地模仿借鑒前人,追求帖意、古意。到了第二境界,不僅需要突破前人,更需要突破自己。你不去試試其它的,怎么知道是否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呢?書法是這樣,演戲也是這樣。”崔志強還告訴黃軒:“不同的書法字體有著不同的修身養性效果。楷書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筆法嚴謹,適合焦慮、緊張、恐懼等癥狀的心理調節;隸書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對于調節焦躁不安、固執偏激的情緒有幫助:行云流水、輕松自如的行書對抒發靈性、培養人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很有幫助;草書體態放縱,筆勢連綿回旋、離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一氣呵成,適合精神壓抑、抑郁者練習。”
此后,黃軒對癥下“筆”,每逢焦慮時就讓自己靜下來,臨摹一篇端端正正的楷書,心情明媚時就揮毫在紙上添上幾筆如流水般的行書大字;感到生活不易時剛好狂草幾行緩解壓力。就是這樣,黃軒在家里寫了3年的書法,直到走出人生最痛苦的低谷時期。
苦盡甘必來,黃軒終于迎來了事業的春天。即使拍戲再忙,黃軒也沒有把他熱愛的書法放下,去劇組都要帶上文房四寶。他的書法技能也著實在角色里發揮了作用,《妖貓傳》里他飾演的白居易可以自己寫起居注,不需要人代筆:《海上牧云記》里牧云笙寫字的鏡頭他都可以自己完成。
黃軒的書法頗得老師真傳,并且和崔志強結成了忘年交。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