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輝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廣東梅州514641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化推進,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更高要求,除了牢固掌握課本知識外,還要求學生能基于課本知識的學習,實現對應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傳統教學背景下,教師設置相同的教學目標,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情差異。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部分優秀生感覺教學內容淺,不利于知識和技能的拓展,部分后進生感覺教學內容困難,學習起來很費勁。因此,教師要在新課標背景下,深入調研學情,依據學生的不同學情為其量身制定對應的學習層次,并鋪排對應的教學計劃,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實現在對課本知識掌握基礎上的核心素養能力提升。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學習,旨在通過分層教學法,引導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之余,實現對應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物理學基礎,其次,需要學生能在對知識的掌握基礎上,充分發揮發散與創新思維。不同的學生,學習基礎差異明顯,教師要深入調研學生學情,依據學生各項能力差異,合理分層。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談話、口頭提問以及紙面測試等方式,全方位探究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能力差異,并結合測試結果,將學生按照學習基礎、學習潛力的差異劃分為A、B、C 三個層次,層次劃分完畢后,基于探究式學習的互動要求,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打散,組合成探究學習小組,共同針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展開探究,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
基于學生學情,對學生完成初步分層后,要為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對應教學目標。應當遵循的原則,是將目標設定為每一個對應的層次的發展區。分兩步進行,首先依據教學大綱要求,為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對應的教學基礎目標,其次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對應學習能力,為其設定發展區目標。舉例說明,針對B層學生,我們要求其能夠通過知識的學習、實驗的操作,獲知結論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針對A 層學生,我們要求其在理解知識之余,能從多角度探究知識和規律,并能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有效應用;針對C 層學生,我們要求其在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能夠對理論、規律做簡單總結與聯想。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目標,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更有針對性,還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滿足A、B 層次學生的拓展需求,鞏固C 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
以人教版課程《電阻》為例,首先設定統一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懂得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對變化的關系探究,并能依據給定的電路完成測量,得出變量之間的關系,依據定律完成應用題的計算。在此基礎上,為不同層次學生制定層次目標,要求C 層次學生通過簡單的實驗操作,記憶、理解變量的關系;要求B 層次學生依據給定的線路圖,完成線路連接;要求A 層次學生在理論基礎上,設計出一個新的電路圖。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開始前要將相關的實驗知識,以課前導入資料的方式,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微課方式要求學生下載預習,對當堂課要進行的實驗有一個大概認知,對基本步驟做到了然于胸,有效提升課堂實驗效率和質量。課堂上,教師要重點分析實驗的重難點,以電流、電壓實驗為例,在實驗前教師可手把手的指導學生對滑動電阻器與電表進行連接,教導學生如何正確讀數。之后,教師設定問題,結合問題驅動法,一步步引領學生在問題導向的指引下,通過實驗來獲取結果。這個探究過程,考驗的是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同時也是團隊互動的成果。結合前述內容中提及的分層以及小組劃分,以團隊分工形式共同展開對實驗的探究,由C層次的學生做主要觀點闡述,分解教師問題,設置實驗框架,由A、B 層次學生負責實驗步驟的操作以及對C 層次學生觀點的補充,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助力全層次學生均能在實驗中獲得對知識的感悟與理解,強化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
傳統教學背景下,教師設置相同的教學目標,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情差異。針對學情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制定對應教學目標,鋪排針對性教學內容,輔以實驗分層,切實強化全層次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實現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