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章, 池美女, 池鑫晨
(永康市耕地質量服務中心,浙江 永康 321300)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水稻播種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67%[1]。合理施肥是水稻保質保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合理施肥不僅化肥利用率低下,影響農戶的投入產出比,而且造成一定的面源污染[2-3]。緩釋肥具有緩慢釋放養分的作用,在滿足作物生長發育周期內對養分需求的同時,可有效減少肥料損失,即在保證作物產量的同時能減少施肥量或施肥次數[4-5]。永康市水稻種植面積相對較大,化肥施用量較高,因而進行緩釋肥氮素減量試驗,以期為緩釋肥在水稻上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試驗在永康市石柱鎮郎村進行,試驗田土壤為潴育型水稻土,質地為輕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基本理化性質pH 5.48,全氮1.66 g·kg-1,速效氮88 mg·kg-1,有效磷38.2 mg·kg-1,速效鉀95 mg·kg-1,有機質27.3 g·kg-1。
試驗所用肥料有尿素(N 46%)、過磷酸鈣(P2O512%)、氯化鉀(K2O 60%)和威斯諾威緩釋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26%、10%、15%)。水稻品種為嘉優中科13-1。
試驗設4個處理,667 m2施肥量分別為:處理1,常規施肥為對照(CK),即根據農戶施肥習慣進行設置,肥料總投入量折純后為N 16.0 kg、P2O54.8 kg、K2O 9.0 kg,其中磷鉀肥一次性投入,氮肥按照基追比6∶4的比例投入;處理2,緩釋肥等氮一次基施,按照氮素等量原則一次性基施緩釋肥,緩釋肥用量為61.5 kg;處理3,緩釋肥減氮10%一次基施,按照氮素減量10%一次性基施緩釋肥,緩釋肥用量為55.4 kg;處理4,緩釋肥減氮20%一次基施,按照氮素減量20%一次性基施緩釋肥,用量為49.2 kg。小區面積30 m2,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各處理除肥料施用存在差異外,病蟲害防治及田間管理均保持一致。
水稻收獲時,進行考種并實打實收進行測產。
從表1可知,緩釋肥等氮、緩釋肥減氮10%和緩釋肥減氮20%處理比對照常規施肥處理株高分別增加0.7、0.2和0.4 cm;667 m2有效穗分別增加0.46萬、0.37萬和0.11萬穗;每穗總粒數分別增加3.3、2.1和0.3粒;結實率分別增加0.4、0.4和0.1百分點;千粒重分別增加0.1、0.3和0.1 g。通過水稻經濟性狀比較發現,施用緩釋肥處理水稻各項指標表現更好,即使緩釋肥減氮20%處理水稻各項指標依然稍高于對照。緩釋肥具有緩慢釋放養分的能力,可減少養分損失,有效減少施肥次數或施肥量,具有減量增效的作用。從經濟性狀角度考慮,緩釋肥減氮20%處理水稻生長發育幾乎不受影響。

表1 不同施肥處理水稻嘉優中科13-1的經濟性狀與產量
水稻嘉優中科13-1 667 m2產量,緩釋肥等氮、緩釋肥減氮10%和緩釋肥減氮20%處理比對照分別增產5.9%、4.5%和1.1%。從產量數據可以發現,緩釋肥等氮和緩釋肥減氮10%處理產量差距不大,明顯比對照高;而緩釋肥減氮20%處理增產不明顯。表明在等氮量條件下緩釋肥能明顯提升水稻產量,即使減氮20%,水稻產量也沒有降低;因此,水稻施用緩釋肥有利于減少施肥次數或施肥量,省時省工。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各處理水稻嘉優中科13-1經濟性狀指標較常規施肥處理均有所提升,緩釋肥有益于水稻的健康生長發育;緩釋肥等氮、緩釋肥減氮10%和緩釋肥減氮20%處理比常規施肥處理分別增產5.9%、4.5%和1.1%。緩釋肥具有緩慢釋放養分的作用,可有效減少養分的損失,減少施肥次數或施肥量,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在保證水稻產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試驗地改施緩釋肥后可降低氮素投入20%,以達到肥料減量增效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