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杰
摘? ?要:以通用技術中的實踐項目操作課為基礎,通過幾個方面的操作讓學生在通用技術核心素養中的物化能力方面加以滲透和提升,使學生真正的可以做到在“做中學”,學以致用,終身受益。
關鍵詞:通用技術; 實踐項目; 物化能力
在新一輪的課改中,核心素養這一詞被提出來,他是指學生要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而相應的各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形成這些能力的基礎,通用技術的核心的五個方面也相應的被提了出來。分別為: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 1 ]。每一個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如何提升其中的物化能力做研究,讓通用技術在課堂中更好地對核心素養進行滲透,使學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以便學生以后可以更好地生活與發展[ 2 ]。而物化能力在通用技術課堂中最能直接提升的就是實踐項目的制作,實踐項目也是通用技術課中不可缺少的課程,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操作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下面就如何在通用技術實踐項目教學中提升學生物化能力進行進一步論述。
1? 欣賞作品,感受結構,學習他人
物化能力是指將意念、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學生不可能在剛進行通用技術學習中就具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有物化能力,首先要自己的頭腦中有設計方案,而頭腦中的設計方案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些火花的支撐,所以在學生進行方案構思之前,通用技術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設計產生興趣,那么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實踐。
1.1? 感受發明家的魅力,從崇拜出發
從古至今,中外都有很多偉大的設計師,為了讓學生感受設計師的細心、耐心,通用技術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從設計師本身出發,使學生進而受影響,從而使這些設計師成為學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使學生在榜樣的驅動下進行設計。在這里提供一些案例供大家參考。 第一個案例是大家都熟知的魯班,他是古代著名的發明家,他的很多設計一直被人們所用,像鐵鋸、斧頭等工具。而他也被稱為木匠師祖,把學生熟悉的人物做更為祥細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認真觀察生活,遇到問題不逃避就可以有辦法去解決。
1.2? 感受生活中的設計,從實際出發
如果前面是讓大家提起興趣,感受到設計師的智慧,那么在高大上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腳踏實地激勵。學生容易在看完偉大的發明家的智慧后產生設計的沖動,但靜下心來有一部分同學會覺得那些離自己太過遙遠,自己的水平和其相差甚多,這時候就需要通用技術教師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設計把學生拉回現實,讓其覺得設計就在我們生活中。在這里面可以用一些案例,第一個案例象央視我愛發明欄目里經常會介紹一些“小人物”的發明,象捉老鼠的工具等等,可以讓學生感受發明創新其實離我們不遠,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可以自己自主創新設計,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第二個例子可以用桌子的腳墊,當桌子不穩時,可以墊在桌子底下的一種小物件,這種小物件的出現就是源于認真觀察生活,大膽想象,才設計出來的。這樣的例子有很多,象可以彎折的吸管、馬桶刷子等,這些案例就可以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再一次的使學生進入設計的殿堂。
2? 模仿作品,熟悉工具與工藝
想讓學生提升物化能力,光頭腦中有方案和意念還遠遠不夠,是需要把學生頭腦中的東西轉化成實物。而把方案變成實物就需要用到一些工具與工藝,所以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要教會學生使用基本的工具,知道常見的一些材料的屬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設計不會難產。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都有配備自己的通用技術實踐室,常見的實踐室有木工實踐室、金工實踐室、3D打印室等。在實踐項目中就可以細致地教同學們如何使用相對應的工具,什么樣的材料要用什么工藝加工。在讓學生自主創新設計前可以用一兩節課的時間進行模仿作品,從而使大家熟悉各種工具與工藝的使用。下面提供幾個案例供大家參考。
案例一:六根孔明鎖的制作、案例二:多功能紙巾盒的制作、案例三:便攜式小凳的制作(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中案例)等。這些案例可以根據學校的實踐室不同選取不同的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工藝。例如,多功能紙巾盒的制作,有木工實踐室的可選用木材及木工加工工具;有3D打印室的可以選擇3D打印、再差一點的可以選用pvc板與美工刀。選取任何一種形式的制作,只要學生可以把東西做出來,都可以提升學生的物化能力。
以孔明鎖的制作具體分析如下:
大家都知道孔明鎖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土木建筑固定結合器,不用釘子與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他體現了人類不平凡的智慧。教師可以把孔明鎖展示給大家觀看,也可以把現成的孔明鎖拿給大家進行分解、組裝。在大家感興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大家嘗試自己制作孔明鎖,因為時間的關系,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制作孔明鎖。具體操作為:(1)每個小組分發孔明鎖(以六人為一小組)。(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組裝。(3)因為為六根孔明鎖,可以讓每個人領取一根,每個人把自己的一根量尺寸并繪制圖樣。(4)每個人依據自己的圖紙進行加工。(5)加工后,六個人把分別加工的孔明鎖進行組裝。(6)檢驗孔明鎖的契合程度。
孔明鎖的制作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圖樣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熟悉木工加工過程,像劃線、鋸割、打磨等等,學生在模仿一件作品的過程中不僅練習了各種工具的使用,也可以知道木工的加工加藝,并且增加學生的物化能力的信心,一舉多得。
3? 設計作品,自主創新,提升自己
在進行模仿他人的作品后,學生對各種工具的使用已經熟練,而且制作作品的信心也已經有了,在這時通用技術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項目讓學生自主創新設計并制作出來[ 3 ]。
3.1? 選擇合適的項目,提升物化能力的基礎
想要提升學生的物化能力,選擇項目是關鍵。一個合適的項目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最好可以把項目教學情境化,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設計,這樣才可以在頭腦中進行清晰的設計分析,從而設計出一個好的作品。選擇項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情況1:可以根據實踐室的情況來選擇,對于相對比較簡陋的實踐室,項目選擇:可以選擇操作性相對簡單的項目進行。項目的特點為:.占用實踐的面積小、所用的加工工具簡單。案例選擇:可以用簡單的吸管和牙簽做手機支架,雖然材料和加工工具都比較簡單,但也可以把學生頭腦中的想法展示出來,以提升學生的物化能力。對于相對成熟的實踐室,項目選擇:可以操作更鍛煉學生操作性的項目。項目特點:工具多樣性、工藝多樣性。案例選擇:承重結構的設計、各種橋梁的設計等。情況2:可以根據材料來設計實踐項目,例如木工實踐室,項目選擇:以木材為原料選擇實踐項目,項目的特點為:A.可以做的項目更加的穩定結實;B.可以更加的熟悉木工工藝;C.可以在生活中進行應用。例如:木質手機支架,多功能紙巾盒,防震小車等實踐項目。例如,創客實踐室,項目選擇:根據學校所有的東西進行選擇項目,例如:各種傳感器,項目特點:根據實踐需求,可以進行控制的設計,例如:掃地機器人等。情況3: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選擇項目,對于創新能力強、會電腦繪圖的同學可以選擇3D打印,激光雕刻、各種傳感器等。也可以選擇一些創新大賽中的具體項目讓同學們去進行創新設計,也可以去參加各種大賽。例如,在幾年前我的一個學生,通過我對課程的講解,他對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面自己設計了一款精度量角器,當時還入圍了省創新大賽的決賽,這樣也是提升物化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3.2? 及時評價,提升物化能力的強針劑
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會有很強的成就感,這時要對照課程的相關目標,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通過對設計過程與最終作品的評價,使學生知道自己作品是否還有欠缺,可以讓學生知道在合作的過程中是否順利與高效。教師在設定評價標準時也要根據學情不同,而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對于進步大的同學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使學生保持創新設計的熱情。具體可以采用以下的過程進行評價。
首先可以通過學生介紹作品,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作作品,在評價課上分小組上臺講解推銷自己的作品,使學生有成就感,再以其他小組成員提問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優點與缺點,使學生更加的愛上設計與制作。其次可以讓教師和學生評分,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評分,使學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得到肯定,使其創作的熱情保持,更進一步的感受到設計與制作的魅力。最后要總結與反思,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使設計者自身得到反思,把自己的作品更一步的改進,使作品更好展示給別人,也可以讓學生物化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通過上面幾個方面的操作,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項目方面去理解技術,去運用技術,使學生對創新設計產生興趣,在興趣中設計作品,繪制圖樣,最后用熟悉的工藝制作出來,使學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物化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學以致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第一反應不是找別人幫忙解決,而是自己去面對,去尋求解決的方法,這才是真正使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的有效方法,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去面對生活,適應社會,得到的能力終身受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趙柏巖.淺談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的構建[J].通訊世界,2016(18):242.
[3]楊翠.基于創新項目實踐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通用技術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