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摘要】? ? 在新課改與互聯網背景下,強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與文化教育,能夠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用。本文以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現狀為導向,分析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途徑與課堂教學策略創新的有效方式,還原詩詞文化的初始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們用歌唱的形式學習詩詞文化知識與內容。期望能夠在不斷發揮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文化素養與綜合學習能力,進而在不斷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保障和提升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的課程質量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 互聯網背景? ? 小學語文? ? 詩詞教學? ? 歌唱策略? ?課堂有效性
引言:
現代化時期,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學習方式,中國傳統文化同樣也受到了現代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各種改編過的詩詞歌曲和視頻也在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想法。受此啟發,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良好學習習慣,能夠在有效發揮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有效性作用的基礎上,奠定小學生扎實的文化知識基礎與詩詞學習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運用歌唱策略的作用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文學中詩詞本就屬于歌詞,作為中國古典和傳統文化,即使是在現今文化背景下,依舊具備較強的音樂特性。為此,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期間運用歌唱式教學引導策略,培養學生們的詩詞學習興趣,能夠在有效保障課程教學效果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發揮詩詞原有的藝術性作用價值[1]。另外,以歌唱的形式再現詩詞內容,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營造濃厚學習氛圍,讓學生們在古典文化與藝術環境中盡情體會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的現狀與反思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中,古詩詞教學一直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與教學困難。
首先,古今文化的差異性令很多學生并不愿意適應和接受、探索傳統文化,尤其是具有深遠意境的古詩詞文化,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像是“天書”一樣的文字組合,不僅嚴重考究學生們的文化積累,也嚴重消耗學生們的學習耐心。
其次,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接觸的“網絡流行”文化已經改變了學生們的學習和文字理解思維,形式豐富和“內涵”繁多的網絡流行詞讓學生們的思維理解方式越來越線性化和扁平化,學生們寧愿研究和探索更多網絡流行“梗”,也沒有太多耐心和興趣去分析古詩詞文化和內容中的“之乎者也”與詞牌、詞曲名之間的差異性。為此,教師即使在課堂上“費盡心機”、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表演和講解詩詞知識內容,學生們依舊只能夠記住一些簡單的知識內容和結論,他們或茫然或冷漠或枯燥的眼神與表現狀態,不僅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信心,也讓傳統文化、古典文化的傳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和斷層[2]。
最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各式各樣的教學問題,依舊需要保持勇往直前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態度,分析學生們學習古詩詞與到的困難和問題原因,能夠在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與文化素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進而在不斷鍛煉學生們詩詞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思維理解能力與詩詞審美能力,促進小學生文化水平與綜合素養的全面成長與進步。
三、發揮小學語文詩詞課堂有效性的歌唱式教學策略
3.1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形式
明確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目標,創新課堂教學形式,適應互聯網背景形勢變化與小學生學習成長需求,能夠在不斷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發揮小學語文詩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傳承古詩詞文化與傳統文化[3]。首先,細化課程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學習發展需求,創新課程教學形式與詩詞教學方法。合理運用古詩詞編曲配樂等形式,引導學生們一起吟唱詩詞和理解詩詞中蘊含的不同情感與文化內容,讓學生們快速掌握課程知識內容,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與主動學習詩詞知識內容的探索欲望,能夠在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效率與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關注詩詞學習和傳統文化;其次,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活動與教學方法。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們長期網絡與現代流行音樂等元素,創新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策略,運用詩詞編曲與文化融合等形式,將詩詞唱出來,能夠在充分符合現代化流行趨勢的同時,引導學生們感受詩詞學習的樂趣。
例如:部編版教材《送別》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們先熟悉詩歌的曲調和旋律,共同哼唱和學習課本內容與知識,能夠在不斷加深學生們學習印象的同時,利用音樂輔助學生們記憶和背誦詩詞,達成課程教學目標與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目的。當學生們能夠熟悉課程內容、主動吟唱詩詞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觀看課件,一同了解和學習詩詞內容中蘊含的深刻情感,進而利用課程知識講解與文化知識傳遞等方式,促進學生們文化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與進步。
3.2刺激感官體驗,傳遞文化內涵
用歌唱的方式教授詩詞課程,加深學生們的學習印象,培養學生們的古典文化審美能力,向學生們傳遞傳統文化內核,不僅比較切合學生們學習認知詩詞知識的學習規律,也能夠有效刺激學生們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們學習詩詞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詩詞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直接為學生們播放歌唱版本的《長歌行》和《明日歌》,讓學生們熟悉古詩詞內容、吟唱古詩詞,觀察分析和對比兩首古詩詞表達形式、蘊含的情感等內容之間的差異性。如果學生們在吟唱環節配合積極較高,但在詩詞內容復述和情感分析環節表現和表達積極性略顯不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交流和探討自己學習和感受到地體驗和想法,利用小組合作互動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探索積極性,引導學生們觀察、分析和探討珍惜時間和不斷積累知識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們互相探討、交流合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表現進行鼓勵和指導,引導學生們掌握課程知識重點,并幫助學生們總結和歸納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能夠在促進學生們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不斷提升與進步的同時,建立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進一步培養學生們勇于探索詩詞文化和知識內容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意識[4]。
另外,在課程教學期間,教師也可以結合詩詞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內容,引導學生們建立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們是意識到學習和積累知識技能,不僅是提升自己、獲得成長的有效途徑,也是不斷建立自己價值觀念和知識結構的重要方法。
只有學生們擁有堅定的學習信念與思維意識,才能夠在互聯網時期主動規、辨別避低俗和劣質信息,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與價值觀念,收獲長期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
3.3豐富教學活動,營造詩畫氛圍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和古詩詞時,難免會產生一直與現實生活嚴重“脫軌”的感受,學生們基本能夠朗讀和背誦古詩詞,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會主動表達或者運用詩詞,這對于小學生學習古文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都是一種影響。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采取豐富的課程教學活動與教學形式,在詩詞課堂教學期間營造良好的詩詞畫意的教學氛圍與傳統文化學習環境,能夠在充分增加學生們接觸古典詩詞機會的同時,建立良好的詩詞教學軟環境,讓學生們在快速集中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和同學、教師交流分享詩詞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等[5]。
例如:在詩詞復習課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一起參與歌唱版“飛花令”游戲,引導學生們回憶自己學習過和掌握的詩詞完成學習任務,能夠在有效激發學生們學習游戲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表現。首先,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和表現,指導學生們參與課堂游戲活動,如果學生們在游戲中挑戰失敗,教師可以懲罰學生演唱或者朗誦一首古詩詞,反之,則給予學生們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獎勵,獲得一次免除懲罰的機會。增加學生們的游戲挑戰難度,也能夠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其次,加強與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想法和情緒,遇到學生們存在的學習問題和困惑時,教師可以直接進行指導和幫助,建立學生們良好的學習認知和思維觀念,避免學生們陷入學習僵局,更加抵觸和學習詩詞知識;最后,總結學生們的學習表現和不足。學習和成長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作為學生們人生道路上和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引路人,時刻觀察學生們的學習狀態與表現,積極與學生們進行交流互動,并指出學生們存在的錯誤,能夠構建學生們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與學習思維觀念。文化的傳承并不單單是知識的傳輸,也是精神和民族思想文化的傳遞。為學生們創設生動有趣的詩詞學習課堂環境氛圍,刺激學生們的聽覺和多重感受體驗,能夠在有效增加學生們詩詞學習新鮮感的同時,提升學生們的詩詞學習水平與古典文化審美能力。學生長期耳濡目染在這樣濃郁的詩詞學習氛圍和環境中學習詩詞,接受傳統文化和表述詩詞就會成為日常習慣,學生們將不在對語文和詩詞學習存有疑慮和抵觸情緒,那何愁古典詩詞和傳統文化被冷落和擱置呢?
四、結束語
現代化教育時期,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們終身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主要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能夠給予學生們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采取趣味化和多元化的課程教學策略,能夠在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滲透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而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與活動內容,也能夠讓學生們在歌唱和活動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收獲文化知識和藝術素養。
參? 考? 文? 獻
[1]韋莉秋. 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與探究[J]. 考試周刊, 2019, (46):71-71.
[2]李倩.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3):1.
[3]陳玉婷.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C]// 2020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 2020.
[4]蔡燕輝. 發現古詩詞之美——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 好日子, 2019, (23):P.1-1.
[5]林佳佳. 淺談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課堂有效性——把詩詞唱起來[J]. 新課程(教研版), 2019,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