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月 周一諾
最近,廣東省東莞地區工廠普遍接到“開二停五”通知;中山市要求規模以下企業“開一停六”,規模以上企業“開二停五”,高級優保企業“開四停三”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限電停產公告,許多制造業產業被強制減少生產。東北地區甚至出現居民停電。
從經濟學的供需角度看,“拉閘限電”的本質在于供不應求。進一步深究可以看出,供給偏緊的原因在于發電企業在嚴格的電價管制下無法消化煤炭價格的暴漲,盈利狀況的惡化迫使電力企業減少發電。
從需求端來看,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背景下,各地紛紛恢復生產,由于國外疫情仍在擴散,一些東南亞外貿訂單轉向中國,全球市場對中國制造的需求大幅增加,制造業產業鏈滿產滿銷,用電需求激增。外加近期南方持續高溫,電力需求明顯增加,而電力供應跟不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據統計,我國全社會用電由2016年的近5.7萬億千瓦時增至2020年7.5萬億千瓦時,2021年1-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為428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13.7%,用電需求不斷增加,而原煤產量的增速只有4.4%,低于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增速12.6%。數據顯示,我國9月單月動力煤價格漲幅高達50%。然而,由于我國對電價實施嚴格管控,最終導致“市場煤,計劃電”矛盾再次爆發。
從供給來看,電力企業也是迫于無奈進行限產。據統計,2020年我國發電來源中,71.19%來自于火力發電,其余的電力來自于新能源或者清潔能源,其中光伏發電占1.92%,風力發電占5.59%,水電占16.37%。無論是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還是水力發電,都嚴重依賴自然條件,有周期性限制,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煤是火力發電的主要原料,其價格的變化直接影響電力市場的供給。根據秦皇島動力煤綜合交易價格,今年9月5500千卡的電煤價格達到1079元/噸,是去年同期的1.9倍。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從8月初670元/噸左右上漲到9月初750元/噸。由于煤炭價格暴漲,導致火力發電成本劇增,電力企業盈利狀況迅速惡化。對于火力發電廠來說,以當前煤炭價格計算,每多發一度電,發電廠虧損1毛多,而我國“市場煤,計劃電”的制度安排,讓發電廠無法將成本轉嫁出去。最后出現發電越多,虧損越大的尷尬局面。因此,電廠限電的主要原因不是發電能力不足,而是成本太高,有些發電廠甚至刻意停止發電或讓設備處于檢修狀態以減少虧損。
此外,運動式減碳和“能耗雙控”目標的倒逼,是南方地區限電的主要原因。我國“兩高”項目數量多,消耗能源比較多,影響了國家能源雙控的目標完成進度。2021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表中顯示,青海、廣西、廣東、福建、江蘇等9個省(區)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青海、江蘇、廣東、湖北等8個省(區)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方面為一級預警。倒逼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9月11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地方政府既需要考慮電價管制,又要考慮績效考核、民生保障,情急之下選擇限電模式。
自今年9月中旬以來,我國電力形勢驟然緊張,廣東、江蘇、湖南、遼寧、吉林等地相繼發布程度不等的限電措施。
“拉閘限電”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9月份,東北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時段突然停電,導致紅綠燈停電引發交通擁堵,電梯停運,甚至有些地區因停電引發停水,給居民生活帶來巨大不便。
其次,對企業經營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9月23日,浙江西大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電力緊張,預計停產至9月30日。晨化股份發布公告稱,受限電影響,全資子公司臨時停產全部生產線。另外,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不斷增加,面對原材料成本增加和限電停產要求,中小企業抵抗風險能力較弱,不敢接單。中上游原料及工業品價格上漲,下游企業利潤縮減,但價格漲不起來,導致上游過熱,下游乏力,中游制造企業被擠壓,出現虧損的局面。如果上游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下游企業可能會把高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市場,進而引發微通脹。
“拉閘限電”舉措顯示出地方政府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盲目生產,采取運動式減碳、突擊行動完成能耗目標。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要采用更加科學的調控手段,杜絕“一刀切”的做法。
不過,最近的“拉閘限電”也有某種積極意義。一方面,電價上漲壓力會倒逼新能源產業,加大技術創新,提升廢舊電池的利用效率,實現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可再生利用,優化電力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提升電力存儲技術和核電安全技術,加速各類能源的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這次電力危機以及后續的電價調整會強化居民和整個社會的節電意識,減少電力浪費。
第一,增加煤炭進口,開拓國際市場,補充國內煤炭供應。近年來,我國雖然增加了對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加拿大等的煤炭進口,但是煤炭進口成本較高,需要尋找性價比更高的煤炭來源。
第二,穩定國內煤炭生產,保障國內煤炭市場正常運行。最近,山西、內蒙兩大煤炭主產區都已經出臺鼓勵生產,對接國內用電大戶的相關政策。
第三,進一步推動電價市場化改革,理順煤電價格關系。政府應在保障居民用電的同時,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消不合理的政策干預和限制。落實“基準價+上下浮動”的電價政策,保障市場價格在合理范圍內正常浮動。
第四,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和效率。遵循市場競爭,使煤炭、光伏、水電、風能等自由競爭,市場會最終選擇最有效率、最安全、便宜的能源結構。
第五,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培養居民、企業、政府的節電意識和低碳文化,鼓勵全社會節約用電。企業應主動配合電力調度,科學安排生產,主動實行錯峰用電,減少非生產用電。每位公民應樹立節約用電的觀念,隨手關燈,從點滴做起。機關事業單位應做好示范作用,踐行綠色節能辦公,減少非必需用電,關停不必要的夜間照明、辦公樓景觀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