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苦阿牛
一、體育課堂的改變與收獲
1.轉變教學理念
受地域偏遠、體育教師數量不足、體育課及大課間開展不充分、教學內容不系統、課程建設不完善、學年(學期、課時)計劃不完整等現狀影響,導致四開區鄉村學校難以形成系統的教學內容,教師缺乏專業的指導,學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鍛煉。
自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省教科院)幫扶活動開展以來,學校體育課程建設越來越規范、完善。尤其是隨著每學期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頂崗支教教師的加入,使學校師資人員配置更加充足,體育課和大課間有了活力、教學內容有了依據、課程建設有了層次……針對鄉村學校體育現狀,在省教科院的帶領下,四開區編寫了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的體育校本課程教材,并針對不同學段編寫了有助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教學計劃,更好地指導教學,提升了教學質量。在省教科院的指導下,筆者更清楚地知道了學校體育的價值與重要性,也學習了新的理念,并將理念融入體育教育教學中。如,課堂教學首先應以“健康第一,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遵循《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要想讓體育課從“放羊式”教學中脫離,需要體育教師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方式、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與技能以及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方法等。作為體育教師,應通過教學設計與教學指導來達成促使學生掌握技術、發展體能的目的,再通過設計課堂中學、練、賽的合理銜接,使學生體驗到體育課的樂趣。
2.規范教師行為
合理制訂教學計劃。通過省教科院的指導,教師逐步從學年的角度思考教學內容,將學年目標逐步落實到每一節課中。教師由原來的上課前臨時設計教學內容,變為現在的根據學年、學期、單元、課時計劃設計教學內容,并做到每節課的教案有依據,每個單元的計劃有延續,每學期的計劃有遞進,每學年的計劃有思路。如,筆者將校本課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分為3個階段,3個階段分別對應水平一至水平三的學生,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制訂了學年、學期、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再如,水平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熟悉并掌握課堂的要求和指令,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發展學生跑、跳、投以及攀爬平衡等能力;水平二階段,初步讓學生了解疾病預防和個人衛生保健的知識、方法,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合作意識和團結協作的能力,發展柔韌性、靈敏性、速度和力量練習;水平三階段引導學生感受并了解多種體育活動以及比賽樂趣,基本掌握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組合,初步掌握人體運動系統知識并能簡單處理常見意外傷害,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與保健知識,提高靈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只有制訂好每個階段的教學計劃,課堂教學才有方向、有內容、有目標,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和運動技術掌握奠定基礎。
完善體育課堂監督管理機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落實,省教科院設置了較完善的將每個階段教學計劃與績效考核掛鉤的獎懲制度,并且還組織了定期研討,以拓展教師的專業技能,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更好地結合彝族當地的具體情況,設置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民族地區鄉村學校體育活動建設,為其他民族鄉村學校體育提供范本。
3.達成育人目標
通過省教科院的幫扶,體育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更加系統,教學方法更加恰當,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也更加投入和專注。能夠看出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術動作的效果也更加明顯,整節課的精神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由于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的恰當使用,教學手段的巧妙運用,教師節省了更多的時間,將時間交給學生練習和比賽。在比賽中,教師教會學生如何依據規則獲勝,如何拼搏堅守自己的勝利,如何團結一致共同進退,乃至如何面對失敗。讓學生通過學練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
此外,學校的體育活動組織也越來越規范,讓本就身體素質優異的學生得到更合理的鍛煉,讓青春活力的氣息充滿大壩鄉中心校的每一個角落。
二、體育活動開展的改變與收獲
為了促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省教科院每月都選派經驗豐富的專業體育教師指導學校開設體育社團,目前已開設了足球、籃球、田徑等社團活動。體育社團的開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增加了學生的專項特長,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充分發揮自身的運動優勢,學習專業的體育技能和專項知識,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得到提升。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不僅充實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為舉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如六一兒童節舉行的主題為“童心向黨,陽光成長”的首屆體育文化藝術節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同時為師生展現自我、交流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也為促進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拼搏意識、合作意識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并將紅色教育融入到體育活動和體育學科教育中,真正貫徹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方針。
三、學校體育活動的賡續
通過幫扶,學校的體育課越來越規范,大課間的內容越來越豐富,體育社團也越來越多。學校會把體育文化建設活動延續至以后的工作當中,爭取能參與到校與校之間、區與區之間、縣與縣之間的競賽活動中,通過比賽讓學生發揮自身特長,促使學生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改變學生的生活習慣。今后還應在此基礎上吸取經驗,推陳出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感受體育之精神、體育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