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豪 于漫牛紅艷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若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對血管、腎臟、神經、眼、心臟等全身各個器官系統造成損傷[1]。2型糖尿病神經病變容易造成皮膚潰瘍,而糖尿病患者如出現皮膚損傷,其修復愈合速度明顯較慢,傳統治療手段效果有限,嚴重者還需截肢,甚至威脅患者生命[2-3]。因此,探索糖尿病伴皮膚潰瘍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討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伴皮膚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醫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伴皮膚潰瘍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男52例,女48例;年齡43~80歲,平均67.48±6.32歲。納入條件: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診斷標準[4];并發有難治性皮膚潰瘍。排除條件: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合并有嚴重藥物或食物過敏;合并有免疫系統嚴重疾?。淮嬖谝庾R障礙。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66.84±5.94歲;糖尿病病程10.48±5.19年;皮膚潰瘍病程3.42±1.29個月;創面面積8.69±3.21 cm2。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8.06±5.28歲;糖尿病病程9.98±6.32年;皮膚潰瘍病程3.31±1.62個月;創面面積8.32±3.94 c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指導飲食、監測患者血糖和血壓變化、鼓勵日常運動、指導生活作息、加強疾病知識宣教等;根據醫囑予以皮膚創面護理;督促患者定期返院復查。
1.2.2 觀察組 對患者采用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具體如下:
(1)心理干預:糖尿病伴皮膚潰瘍患者往往病程較長,患者入院時常常已伴有焦慮、緊張的心理,因此在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及主要關注的問題,予以針對性的回應。在住院治療期間,由于疾病特點導致創面恢復較慢,患者容易出現焦慮、不耐煩、對醫護不信任等情緒,住院期間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幫助患者盡早宣泄上述不良情緒,排解其負面心理和壓力,從而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健康宣教:運用疾病宣教手冊、視頻播放、公眾號推送等手段以及日常溝通等方式,向患者宣教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指導患者按時、按量用藥,維持血糖、血壓穩定。為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每日血糖、血壓變化以及癥狀變化趨勢,并將治療過程中的檢查、檢驗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另可詳細記錄每日體質量、飲食、運動情況,待患者出院后繼續使用該檔案記錄相關指標變化,以便復診時可進行詳細復盤并為優化診療方案提供參考。此外,糖尿病伴皮膚潰瘍的患者創面容易因細菌感染而產生異味,患者病恥感較大,容易出現自卑的情緒,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讓患者了解到這是病程的自然發展,隨著治療進展可逐漸減輕并恢復正常,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必過于焦慮。
(3)潰瘍創面護理:根據患者創面潰瘍情況,協助醫生對患者潰瘍創面進行清創、沖洗、紅外線照射、換藥等;根據患者潰瘍創面位置,幫助患者按摩和鍛煉患肢,注意力度輕柔,避免損傷皮膚。
(4)延續性護理:患者出院后繼續予以跟蹤隨訪,以電話指導或微信為主要形式,督促患者按時記錄健康檔案,并根據記錄內容予以針對性指導;及時回應患者或其家屬的疑問,提高家庭護理效果;按時提醒患者返院復查。
(1)糖代謝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糖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2)創面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腐肉脫凈時間和新鮮肉芽生長時間[5]。
(3)生活質量:運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健康8個維度,每個維度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4)負性情緒: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6]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嚴重程度,SAS、SDS各包括20個條目,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入院時糖代謝指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糖代謝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創面腐肉脫凈時間和新鮮肉芽生長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創面腐肉脫凈時間和新鮮肉芽生長時間比較(d)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SDS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分)
兩組患者干預前SF-36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F-36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增高為首要表現的代謝紊亂綜合征,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會造成動脈硬化、微循環障礙、神經病變、免疫功能障礙等各種病理生理反應[7]。慢性皮膚潰瘍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主要是由于皮膚黏膜屏障作用減弱,可以促進皮膚生長的胰島素生長因子減少等,這類皮膚潰瘍往往發生在遠端肢體,特別是小腿或足部,但也可見于手部等其他部位[8]。對糖尿病伴皮膚潰瘍的患者,除了要針對皮膚潰瘍進行相應的對癥處理外,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十分重要,既是促進皮膚潰瘍的修復,也是為了延緩患者其他并發癥的發生[9]。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較長,部分患者表現出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另一部分患者則容易出現自以為是、放松警惕、治療依從性差的心態,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有限,阻礙了疾病??苹o理的展開[10-11]。針對患者的潰瘍創面情況,制訂個性化延續性的護理方案,有利于創面的盡快修復,同時將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到的糖尿病??谱o理干預延續至出院后,針對患者日常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差異,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策略,出院后通過電話、微信、返院復診等方式對患者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出相應調整。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個性化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糖代謝指標優于對照組,特別是糖化血紅蛋白反應了過去3個月的血糖情況,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能夠更好地管理血糖,所接受的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干預比常規護理更為有效。比較兩組患者的潰瘍創面恢復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創面腐肉脫凈時間和新鮮肉芽生長時間早于對照組,這一結果提示根據潰瘍創面的嚴重程度進行個性化護理能夠更好地促進創面修復,這也有賴于觀察組患者更好地血糖控制。既往有些研究提出,在足部潰瘍創面的護理中,還可以增加活血化淤中藥進行足部熏洗、熏蒸等[12-13]。本研究中對創面恢復較難的患者,主動邀請了造口治療師加入護理團隊對患者進行護理,運用其更具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有利于潰瘍創面的盡快修復[14]。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評分都優于對照組,提示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心理,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個性化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在糖尿病并發皮膚潰瘍的患者中效果較好,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加快創面修復,改善負性心理,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