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娟
(西藏自治區獸醫生物藥品制造廠 850003)
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是由C群馬鏈球菌獸疫亞種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尤其對山羊和綿羊具有高致病性,多伴隨全身性出血性敗血癥和纖維素性胸膜炎。C群馬鏈球菌獸疫亞種為革蘭氏陽性菌,形態為不規則圓形,菌體呈長鏈狀排列,至多有170個單球相連,不形成芽孢,一般無鞭毛。部分菌株在病料中或含血清的培養基中能形成莢膜。羊敗血性鏈球菌病常呈地方流行性或散發,在新發病區多呈流行性發生,而老疫區則往往呈散發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于冬春季節。缺草、寒冷、體弱、擁擠等易誘發此病,發病率達15%~24%,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90%左右。臨床上將羊敗血性鏈球菌病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等。最急性型病羊的最初癥狀不明顯,多于24 h內死亡。急性型和亞急性型臨床癥狀相似,急性型病程2~3d,亞急性型癥狀相對較輕,病程1~2周,大部分病羊在發病初期體溫升高,食欲不振或完全廢絕,呼吸困難,有黏性鼻涕流出,糞便中帶有黏液或血等,亞急性型病羊在發病后期還多表現臥地不起,全身寒戰,伴隨尖叫或磨牙等特征。慢性型病羊癥狀不穩定,體質消瘦,常伴有咳嗽和關節炎,病程可持續1個月。
1.1.1 藥品
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滅活疫苗和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購自西藏自治區獸醫生物藥品制造廠,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購自青海生物藥品廠。注射用青霉素鈉、注射用磺胺嘧啶鈉購自合肥中龍神力動物藥業有限公司。本研究所用培養基有本廠小培養組自制。
1.1.2 試驗用動物
本試驗所用家兔、小鼠、易感羊均由本廠實驗動物組提供。
1.2.1 病原學檢查
1.2.1.1 涂片鏡檢
取病料涂片、染色、鏡檢,見到呈單個、成對或短鏈有莢膜的革蘭氏陽性鏈球菌。
1.2.1.2 細菌分離與鑒定
將適量病料分別接種至馬丁氏肉湯、鮮血瓊脂平板、葡萄糖朧氨酸鮮血瓊脂斜面、石蕊牛奶、1%美蘭牛奶、含50%膽汁的培養基、朧氨酸肉湯(pH9.6)、含6.5%氯化鈉的朧氨酸肉湯、馬尿酸鈉培養基、纖維素固體培養基等培養基中,于37℃培養適當時間,觀察其生長狀況及現象。隨后利用含疊氮化鈉的培養基選擇分離鏈球菌,并通過乙酰甲基甲醇(VP)試驗、甲基紅(MR)試驗、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半乳糖、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鼠李糖)試驗等進一步鑒定分離得到的鏈球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1.2.1.3 動物回歸試檢
向家兔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1 mL鏈球菌菌液,向小鼠腹腔注射0.5 mL鏈球菌菌液,觀察家兔和小鼠5d內的死亡情況。取死后家兔和小鼠的肝、腹水涂片鏡檢。
1.2.2 疫苗免疫和藥物治療試驗
1.2.2.1 疫苗免疫試驗
將40只易感羊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第1組皮下注射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滅活疫苗(5mL/只),第2組尾根皮下注射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1頭份/只),第3組皮下注射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5mL/只),第4組為對照組(不做處理)。免疫21d后向每只羊靜脈注射1 MLD的羊鏈球菌強毒菌液,連續觀察21d。
1.2.2.2 藥物治療試驗
將40只易感羊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向每只羊靜脈注射1 MLD羊鏈球菌強毒菌液。當易感羊出現羊敗血性鏈球菌病臨床癥狀時進行治療。第1組每天肌肉注射2次注射用青霉素鈉(160萬U),第2組每天肌肉注射2次注射用磺胺嘧啶鈉(10mL),第3組每天肌肉注射2次注射用青霉素鈉(80萬U)和注射用磺胺嘧啶鈉(5mL),第4組為對照組(不做處理),連續觀察至臨床癥狀消失。
病料于馬丁氏肉湯中培養24 h后,菌液混濁,管底有沉淀;在鮮血瓊脂平板上形成R溶血,菌落細小無色,呈露珠狀;葡萄糖朧氨酸鮮血瓊脂斜面上的菌落呈半透明淡灰色,且濕潤,閃光,極粘稠。我們進一步將通過疊氮化鈉選擇分離得到的鏈球菌做鑒定,得到以下結果:該鏈球菌可使石蕊牛奶變紅但不凝固,不能使1%美蘭牛奶褪色,在含50%膽汁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耐受膽鹽,在朧氨酸肉湯(pH9.6)和含6.5%氯化鈉的朧氨酸肉湯中均不生長,不能水解馬尿酸鈉、纖維素和葡萄糖,可產生硫化氫,不還原硝酸鹽,不液化明膠,不產生靛基質,能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半乳糖、山梨醇、甘露醇、產酸不產氣,不發酵木糖、鼠李糖等。
動物回歸實驗表明該鏈球菌具有強毒性。攻毒后,家兔多于24~48 h內死亡,小鼠多于第4d死亡。取肝、腹水涂片鏡檢,均可觀察到3~5個相連的革蘭氏陽性鏈球菌菌落。
2.2.1 病理診斷
羊發病后的特征性病理變化主要包括各個臟器泛發性出血,淋巴結腫大出血,鼻、咽喉和氣管黏膜出血;肺水腫或氣腫,出血,出現肝變區;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出現大量積液;心冠溝及心內外包膜有小點狀出血;肝腫大呈泥土色,邊緣鈍厚,包膜下有出血點;膽囊腫大2~4倍,膽汁外滲;腎臟質脆、變軟,出血梗塞,包膜不易剝離;各個器官漿膜面附有粘稠的纖維素性滲出物。
2.2.2 疫苗免疫試驗結果
免疫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滅活疫苗和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兩組均未出現免疫羊發病和死亡的情況,第3組免疫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的10只羊均發病出現鏈球菌病臨床癥狀,觀察至21d僅4只羊死亡,第4組未免疫任何疫苗,10只羊均發病出現鏈球菌病臨床癥狀,觀察至21d有7只羊死亡(表1)。我們推測第3組免疫效果較差是由于鏈球菌感染病程長導致羊抵抗力下降,從而引起猝疽、羔羊痢疾或腸毒血癥等梭菌病發作,免疫梭菌病疫苗后有效控制了梭菌病引起的癥狀,第4組則是由于感染梭菌病引發了易感羊的大量死亡。

表1 羊敗血性鏈球菌病疫苗免疫效果
2.2.3 藥物治療試驗結果
從表2可知,對照組臨床癥狀持續存在,最后全部死亡,在易感羊剛發生羊敗血性鏈球菌病臨床癥狀時,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鈉(160萬U)或注射磺胺嘧啶鈉(10 mL)進行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臨床癥狀,當聯合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鈉(80萬U)和注射用磺胺嘧啶鈉(5 mL)進行治療時,仍有2只羊出現臨床癥狀,我們推測這是兩種藥物相互拮抗或產生副作用的結果。

表2 羊敗血性鏈球菌病藥物治療效果
近幾年,在西藏自治區羊鏈球菌病多發的拉薩、山南、日喀則三市進行疫苗免疫。結果表明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免疫效果與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滅活疫苗相近,均優于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疫苗,且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無佐劑和甲醛引起的副作用。因此,建議優先采用羊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進行免疫。
在未進行疫苗免疫的地方,若發生羊敗血性鏈球菌病,為避免羊只發病死亡,建議采用每天肌肉注射2次注射用磺胺嘧啶鈉(10 mL)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療程較短,效果較好。
3.3.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在換季時,給羊群飼喂添加有維生素、礦物質及預防藥物的飼料,并在春冬寒冷的季節,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3.3.2做好羊舍消毒工作,不混群放牧,減少病菌傳染。常用的消毒藥有2%來蘇兒、0.5%漂白粉和2%石炭酸等,也可采用日光照射,以上消毒方式均可在2h內殺死羊鏈球菌。
3.3.3嚴格執行隔離檢疫。在羊敗血性鏈球菌病非流行地區購買養殖,且新購入的羊必須隔離20d后才能移入消毒后的羊圈。
3.3.4消滅體外寄生蟲。羊虱蠅是羊的常見寄生蟲,由于羊鏈球菌能存活在羊虱蠅體內,因此建議每年使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兩次以消滅羊的體外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