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體玉,韋 瑩,蘇 華,陳 浩,盤寶進,陳立軍
(南寧海關技術中心 530021)
近年來,國內外對實驗動物要求越來越多,科研對實驗動物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規?;B殖,是解決實驗動物短缺的有效途徑。但是規?;B殖密度高,動物個體之間接觸密切,容易導致某些致病性微生物在實驗動物個體之間傳播,對實驗動物的健康質量產生了很大影響。
沙門氏菌是一群寄生于人和動物腸道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廣泛存在自然界中,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1]。大部分的沙門氏菌對人和動物有致病性。在實驗動物規?;B殖過程中,沙門氏菌不僅能引起試驗動物的感染,還能在環境中傳播病原體,對實驗動物的質量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實驗動物規模化養殖,對環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養殖場所日常消毒管理,是保障實驗動物健康的重要環節。為了解不同消毒劑對沙門氏菌的殺滅效果,做好養殖場所有效的消毒工作,本次研究以沙門氏菌為對象,觀察復合酚對其殺滅效果。
1.1.1 菌種:沙門氏菌,從實驗動物糞便檢測分離所得。
1.1.2 消毒劑:復合酚。
1.1.3 試劑: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基(TSA)、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基(TSB)、吐溫-80、卵磷脂、磷酸鹽緩沖液(PBS)。
1.1.4 儀器:生物安全柜(HR1200-ⅡA2-E)、高壓蒸汽滅菌器(GR60DP)、恒溫培養箱(MIR-254)、低溫恒溫槽(DC-0506)、博世冰箱(BCD-25)、超低溫冰箱(DW-HL398S)。
1.2.1 菌懸液的制備:將活化的沙門氏菌接種到TSB培養基上,按照《消毒技術規范》(衛生部2002版)2.1.1有關規定制備菌懸液,采用10倍稀釋法,將滅菌PBS稀釋菌懸液,使其濃度在1×107~1×108cfu/mL。
1.2.2 中和劑鑒定試驗:根據文獻報道,采用30g/L卵磷脂+3%的吐溫80作為中和劑[2]。選擇適宜濃度的復合酚溶液,用沙門氏菌為受試菌進行中和試驗。中和試驗分為6組,第1組:消毒劑 + 菌懸液,驗證消毒劑對試驗菌殺滅效果。第2組:消毒劑+菌懸液+中和劑 ,觀察殘留消毒劑被中和后受到清毒劑作用后的目標菌是否能恢復生長。第3組:中和劑+菌懸液,觀察中和劑是否抑菌。第4組:(消毒劑+中和劑)+菌液,觀察中和產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殘留消毒劑對試驗菌的生長繁殖是否有影響。第5組:稀釋液+菌懸液,作為菌數對照。第6組:稀釋液+中和劑+培養基,作為陰性對照。用TSA傾注法培養。
1.2.3 定量殺滅試驗
不同濃度消毒劑對沙門氏菌殺滅效果的影響。用PBS將消毒劑按照使用說明配制成不同濃度:1∶300、1∶300、1∶500、1∶800。取無菌試管加入0.5mL菌懸液,不同濃度消毒液4.5mL,混勻作用至預定時間,分別吸取0.5mL菌懸液加入4.5mL中和劑中,混勻后作用10min后分別吸取1mL樣液接種平皿,37℃培養48h,進行菌落計數,計算不同條件的殺菌率。每組實驗重復三次。
表中結果為3次試驗平均值,25℃,作用5min;第3、4、5組間誤差率為6.0%。
從表1試驗結果可知,試驗所選擇的中和劑符合試驗要求。

表1 中和劑鑒定試驗結果

稀釋倍數 溫度/℃ 作用時間/min 平均殺滅率/%98.35 10 99.50 25 5 100 10 100 5 100 4 5 1∶500 1∶800
從表2的結果可知,復合酚稀釋度在≥1∶300時,在4℃、25℃和37℃條件下分別作用5min和10min,其對沙門氏菌的殺滅率均為100%。在稀釋度為1∶500時,在4℃條件下,分別作用5min和10min,復合酚溶液對沙門氏菌均不能完全殺滅。

表2 不同條件下對沙門氏菌的殺滅率
復合酚是一種以酚、醋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為主要成分的消毒劑,其殺菌原理是苯酚為原漿毒,使細菌蛋白質凝固變性而呈現殺菌作用[3]。復合酚能殺滅多種細菌和病毒,主要用于養殖場的環境消毒,如籠舍、墻壁、地面和排泄物等。復合酚稀釋度在大于1∶300時,其在4℃、25℃和37℃條件下分別作用5min和10min,對沙門氏菌的殺滅率達到100%。建議疫病期消毒、常規消毒和消毒池消毒分別按1∶200、1∶300和1∶300稀釋度進行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