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發
摘 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也不斷增加公路里程,同時突出了交通安全問題。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地形條件非常復雜,因此頻繁發生交通事故。本文分析了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交通形態,提出針對性的安全措施,提高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
關鍵詞: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措施
中圖分類號:U491.5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開始注重精神享受,因此促進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發展旅游業有利于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因此需要加大建設力度。而發展旅游行業基礎是解決交通問題,交通條件是旅游景區建設的基礎條件,旅游公路是我國旅游資源主要運輸通道。但是我國很多旅游景點處于山區,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當地公路建設水平比較低,具有較多的山急彎道段,再加上當前主要出行方式為集中出游或家庭組團出游,載運工具為大客車、中巴車及自駕小轎車,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將會引發巨大的損失。因此需要加強分析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安全措施,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概述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事故形態
山區旅游公路線路路段包括急彎道段,但是急彎道段整體情況非常復雜,再加上周邊環境的影響,導致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而且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發生的交通事故通常是重特大型事故。通過統計2010年到2011年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主要事故形態包括正面相撞和側面相撞以及翻車等,這些事故形態占據較大的比重。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發生正面相撞事故,指的是兩輛車對向行駛,車輛頭部發生碰撞,這類事故發生原因是因為車輛沒有根據正常的行駛軌跡行駛,希望通過對向車道超車,或者行駛速度比較快,被迫通過對向車道提高速度,利用對向車道提高行車視距。彎道中側面相撞事故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非正面的側滑事故,第二種是行駛車輛和對向車道車輛發生非正面的碰撞事故。翻車事故指的是車輛的側面車輪懸空,車身著地,翻車事故包括90°翻車和180°翻車以及360°翻車,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行駛速度比較快,將會發生翻車事故[1]。
2 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措施
2.1 提高駕駛人員的安全素質
交通事故誘發原因中,駕駛人員的原因占據較大的比例。駕駛人員的原因指的是駕駛人員駕駛行為,這也是交通事故預防的重要內容。針對駕駛人員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中各種危險行為,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駕駛人員的安全素質。首先需要結合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行車特征,開展主動教學活動,提高駕駛人員的駕駛技能,加強培訓和考試等,促使駕駛人員深入了解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交通事故的發生原因和特征,掌握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行車技能,切實提升駕駛人員的駕駛技能,使其可以靈活地應對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復雜的交通條件。其次需要加強宣傳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行車內容,編制安全行車宣傳手冊,向駕駛人員免費分發,重點是介紹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的基本情況,使其掌握交通事故的發生原因,確定超速行駛的危害性,明確安全行車的注意內容。同時需要綜合利用報刊和電視以及網絡等方式開展安全行車交通宣傳工作。最后需要利用技術方式懲處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交通違法行為,可以綜合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和行車記錄儀以及車載駕駛行為視頻記錄系統等,實時監控糾察違法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促使所有的駕駛人員自覺遵守規章制度,保障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行車的安全性。
2.2 加強排查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隱患
排查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隱患,需要全面分析這一路段的安全影響因素,有效排除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中的安全隱患,拓展行車安全空間。在安全隱患排查過程中,在設計階段就要直接消除事故傾向的元素,在運營階段需要設置道路交通干預措施,有效彌補設計方案的不足[2]。
(1)排查設計階段的安全隱患。一方面需要利用線形設計理念,及時消除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的安全隱患。為了科學的設計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提高后續行車的安全性,在設計階段需要利用新的設計理念,合理研究山區公路平面設計和縱斷面設計線形組合要素,例如需要綜合汽車行駛理論軌跡和視覺原理等,提出合理的線形組合要求,可以利用擬合法等檢查線形指標,也可以利用綜合法繪制平面線位圖,合理的設計山區公路綜合指標。
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交通安全審核工作,這是一種新型技術手段,避免發生交通事故,改善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通過全面審核道路建設項目,要綜合落實提前預測和提前治理等,提高公路交通服務水平。在安全審核階段,需要綜合審核所有的路段,不能局限在某個彎道。同時需要開展綜合安全性設計評估,提出準確的審核報告[3]。
(2)排查運營階段的安全隱患。首先需要建立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交通安全評價體系,對于急彎道段實施安全評價,可以結合車輛運行速度制定車速限速值,也可以結合車輛通行速度檢驗急彎道段的線形要素和行車視距等方面。其次需要加大力度排查急彎道路段交通隱患,結合隱患排查和交通違法整治工作。加強管理交通違法行為,科學排查彎道隱患路段,建立安全隱患數據庫。最后需要合理整治交通安全問題,通過排查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隱患,并且開展交通安全評估工作,需要合理整治急彎道段的隱患點。在整治工作中需要結合急彎道段的特征,合理設計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如果急彎道段并不是連續的,并且視線效果比較差,需要利用視線誘導設施,使急彎道段的視距廣度性提高,此外需要安裝限速標志和警告標志等。如果利用安全設施無法改善交通安全情況,需要重新研究設計急彎道段,融合新建公路設計標準,提高改造設計工作的科學性。
2.3 改善路側設施
(1)設計路側邊坡。因為景區處于山頂部位,在地形條件的影響下,很多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的一側為山體,另外一側為臨水或者臨崖,一些旅游公路沒有處理邊坡部位,因此提高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如果地形條件允許,可以適當放坡在1∶2~1∶3范圍內,可以提高駕駛員的駕駛信心,如果發生突發事故,也可以降低事故嚴重性。此外可以融合道路和周圍環境,有效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4]。
(2)設計路側邊溝。在設計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參考等外公路,為了降低整體造價,通常設置路側邊溝為矩形,但是發生交通事故之后,不利于車輛繼續駛回正常線路。為了消除安全隱患,可以設置邊坡為碟式,或者可以將邊溝蓋板設置在邊溝上,因此擴大安全凈空寬度,優化駕駛人員的視距。
(3)設計路側路肩。路肩可以為來往車輛提供路側凈區,拓展駕駛人員的視野,如果發生交通事故,路肩也可以提供避讓空間。但是很多山區旅游公路沒有設置路肩,因此在設計山區旅游公路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設計路肩寬度,注重結合邊溝[5]。
2.4 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
(1)提供實時動態交通信息。設置交通標志為了向駕駛人員提供準確的道路信息,使其可以結合信息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交通安全性和通暢性。例如設置感應式交通標志,通過前置式監控設備動態監視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的交通情況,同時在可變標志板中實時顯示出來,例如可以顯示對向來車數量。利用可變標志可以準確地顯示交通情況,駕駛人員結合信息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避免和對向來車發生碰撞。再如設置可變情報板,也可以向駕駛人員提供交通信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利用可變情報板可以向駕駛人員實時傳遞交通信息,提醒駕駛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設置可變情報板,方便駕駛人員提前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2)提供預警性信息。因為山區旅游公路具有十分復雜的情況,不利于駕駛人員行駛,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需要設置警告標志和限速標志。例如在事故多發路段需要設置醒目的警報標志,如果急彎道段視距較差,可以設置限速標志。在陡坡路段需要設置“急彎下坡警告標志”,促使駕駛人員重視道路狀況,使其可以謹慎地駕駛,但是要注意不能頻繁利用這種大型圖標,否則不利于引起駕駛人員的重視。同時設置減速振蕩標線,可以提高駕駛人員的警覺性,及時減速行駛。
(3)設置線形誘導。利用線形誘導可以提醒駕駛人員重視前方路線,提高車輛行駛的平穩性。線形誘導主要是利用警報標志和線形誘導設施。通常是在彎道前設置急彎警報標志,提醒駕駛人員注意前方路段。通常是在彎道外側變換設置線形誘導設施,可以發揮出誘導作用。
(4)設置隔離設施。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駕駛人員經常利用對向車道過彎,但是這種很容易發生車輛碰撞事故,需要利用隔離設施。如果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視距較差,需要利用柔性警示柱,可以有效隔離對向車道,避免發生車輛碰撞問題。也可以利用路中線震動帶,提醒駕駛人員集中注意力,避免駛入對向車道,要注意控制警示帶使用數量,如果使用過于頻繁不利于提醒駕駛人員。通常是在道路中線設置中線振動減速帶,提醒駕駛人員注意行駛車道,避免擠占車道發生交通事故。
3 結束語
因為在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做好山區旅游公路急彎道段安全措施,降低急彎道段安全事故發生率,促進山區旅游行業可持續發展,帶動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助力當前的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房銳,張琪,胡澄宇,等.基于風險矩陣的干線公路彎道路段交通沖突風險評估模型[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21(2):166-172.
[2]袁方,楊軫.雙車道公路彎道回旋線長度對行車特性的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2):227-235.
[3]關英紅.基于山區旅游公路綠色背景路線設計方案對比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20(2):66-71.
[4]梅益偉.山區旅游公路智能交通的研究與應用探討[J].低碳世界,2020(3):147-148.
[5]劉正立.淺析高海拔山區越嶺旅游公路的路線設計理念[J].工程與建設,2018(5):7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