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樂媛
(阜陽師范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00)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節奏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現有的產品不但要具有產品本身的功能性,還需要在原有的設計基礎上進行改變,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
便攜式設計是現代設計的產物,它的出現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工作效率也變得更高。如電話機的誕生,縮短了信息傳遞的時間;移動電話的出現則是帶來了一種便攜式的電話終端,打破了空間限制,尤其是當今的5G 時代,更是引領便攜式設計走向新高度。便攜式設計讓傳統的產品隨著時代進行改變,滿足了當代人們的生活需求。
飲茶作為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飲茶可以讓人們在繁忙的工作當中,找到片刻的休閑與寧靜,也可以成為廣泛交友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國有著眾多的飲茶愛好者。對于他們來說,能隨時隨地的享茶、品茶,便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此,茶具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
“便攜式”“可拆卸”通俗易懂的來說就是方便攜帶,可以進行拆卸組裝。便攜不僅很好地體現了產品的功能,還讓用戶個性需求得到滿足,高效率性和不受限制性對產品有著更高的要求。可以這么說,便攜式產品是新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必然產物。
隨著現代設計的快速發展,產品更加趨向人性化,“便攜”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它通過實現時間、空間上的轉移,讓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都發生了改變。便攜式設計打破了產品固有的存在方式,實現了產品現代化。從設計的角度來看,便攜式茶具設計不僅要傳統茶具部件等完整性,還要體現出設計的便攜性。這樣的設計,不僅改善了傳統的飲茶方式,還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便捷。設想一下,當人們出去旅行時,坐在草地上,看著美麗的風景,泡上一壺茶,在山水間品茗,與好友暢談,豈不美哉!
在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茶產業將在鄉村產業發展中起到積極地作用。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很多代表在會上積極發言,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為茶產業的發展指出了一條明路。隨著茶產業的迅速發展,茶葉市場將變得多元化,茶文化產業也將蓬勃發展。
對國家政策進行深入了解,從而考慮設計的可行性。調查市面上的傳統茶具和便攜式茶具,通過研究材料、造型等方面來找出不足之處,從而更有效的解決茶具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為茶具的設計方向提供理論依據。
1.傳統茶具
想要喝到一壺好茶,須將茶葉和水融合到一起。選擇合適的茶具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我國歷史上歷代人民對茶具的需求各不相同,就導致了茶具的種類繁多,功能不一。人們將精神上的寄托融入到茶具中,將功能和藝術相結合,這就是茶具的魅力所在。如圖1 所示,這些傳統茶具造型千姿百態,極具美感。

圖1
傳統茶具在材質上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瓷器茶具:瓷器是我國傳統物件之一,在早期中國以陶器為主,后來漸漸被瓷器所替代。瓷器茶具按照產品來分又分為白瓷、黑瓷、青瓷等茶具。
(2)玻璃茶具:玻璃質地通透,可以欣賞茶葉的泡發過程。
(3)金屬茶具:金屬茶具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成,由于金屬價格昂貴,逐漸被社會所淘汰。
(4)陶土茶具:市面上的陶土茶具有很多種。其中紫砂茶具最為有名,紫砂茶具可以保留其茶香,為眾多飲茶人所喜愛。
(5)竹木茶具:竹木茶具物美價廉,經濟實惠,極具實用價值。
(6)漆器茶具:漆器茶具色澤光亮、輕巧美觀,具有藝術品的作用。
(7)搪瓷茶具:搪瓷茶具非常耐用,在50 年代~60 年代較為流行,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淡出了茶具市場。
2.便攜式茶具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鐵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快捷便利。為了滿足飲茶人士的需求,如出差、旅行等,一些便攜式旅行茶具便出現了。市面上的便攜式茶具大致可分為三個種類,分別是同心杯、飄逸杯、易泡壺組。如圖2同心杯是將杯蓋、內膽、杯身集為一體的一款便攜式茶具,一杯多用,節省空間,便于收納;飄逸杯拆裝簡單,方便清洗,造型美觀;易泡壺組既簡化了傳統功夫茶泡茶步驟,又具有現代設計的創意,可謂是傳統與現代的一次融合。

圖2
通過對傳統茶具及便攜式茶具調查發現:①傳統茶具種類繁多,使用的材料也多種多樣,但都比較單一,性價比也不是很高;②沏茶時壺蓋不易放置,導致水漬較多;③大多數便攜式茶具減少了傳統茶具的組件,并且套裝內的件數比較多,導致質量和體積都有所增加,不僅影響了產品的便攜性,還導致茶具容易損壞。
從調研分析來看,便攜式茶具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①將壺蓋與茶壺連接起來,需要時可以取下;②將木質與陶瓷相融合,既綠色環保,又解決了材料的單一性問題;③保留傳統的茶壺部件,變為可拆卸式,不僅方便攜帶,又增加其安全性和觀賞性;④將茶壺與茶杯組合到一起,節省空間;⑤將茶壺造型與中國文化關聯起來,讓其富有文化內涵。
飲茶愛好者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類人群,一類人群是精通于茶道,喜歡在茶館里喝茶,對于他們來說,喝茶喝的是一種茶文化,品的是意境。另一類人群是喜歡或追求茶的味道,為了解渴或養生而喝茶,喝茶已然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便攜式茶具主要針對后者,將這類人群作為設計的目標人群,簡化泡茶方式,縮小茶具體積,但又不縮減茶的韻味。在適應快節奏生活的同時,提升生活的品質。
實用性和安全性在器物的設計理念中乃是根本所在。在產品功能的定位上,如何讓茶具方便攜帶,這是主要考慮的一個方面。產品不僅要具備茶具本身的功能,更要兼顧便攜,將產品種類最簡化。因此準備從茶具套裝入手,減少茶具件數,只保留茶壺、茶杯等重要組成部件。主要讓茶壺作為可拆卸茶具,茶壺的壺嘴、壺把為主要設計點,讓其便于拆卸組裝,在攜帶過程中更加安全。
為了保證用戶在便攜的前提下可以得到更好的體驗效果,在設計中通過改變茶具的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追求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飲茶氛圍。
茶壺和茶杯的整合設計,通過減少茶具組件,既節省了空間,又簡化了沖泡過程,方便攜帶和收納;通過把易碎和不易攜帶的壺嘴和壺把進行拆卸組裝,能最大程度地保證茶具在攜帶過程中的安全性;壺蓋與壺身設計成既相連,又可以取下,在保證茶壺完整性的同時,解決沏茶時壺蓋不易放置,導致水漬較多的問題。便攜式茶具整合設計實現了空間移動,提升了攜帶的安全性。
茶具材料上選用木材與陶瓷結合。茶壺的壺嘴采用螺旋結構,使用時將壺嘴擰上去就可以進行使用了。硅膠圈具有極佳的耐熱性和防水性,在壺嘴處增加硅膠圈,保證了茶壺的密封性。壺把與木套之間采用的是無肩直榫結構,無肩直榫構件榫端不做改動,榫頭與構件的截面大小無變化,在相應的構件鑿出卯口與榫頭相匹配,方便壺把進行拆卸組裝。壺鈕上可存放茶葉,壺身四周為木套,壺底鏤空,茶杯放在其中。
茶壺造型設計來源取自于“天圓地方”說的“圓”和“方”進行提煉設計,壺身“方”,壺蓋“圓”如圖3 所示,利用茶壺的設計體現

圖3
“天圓地方”說的哲學思想。在壺身上增加了木套,便于壺嘴和壺把的拆卸,同時可以在使用過程中起到防功能,
在顏色上也和茶具外包裝顏色相呼應,使得茶具整體更加協調和美觀。
這款茶具外面的包裝盒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漢字“凹”和“凸”,采用榫卯結構,內部有隔層,包裝盒底部可放茶壺的可拆卸組件。
產品設計的整體效果如圖4 所示,茶具與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畫交相輝映。讓人們仿佛行走于畫中,看著美麗的風景,在山水間品茗,享受這片刻的休閑與寧靜,何其快活!

圖4
攜式茶具整合設計順應時代的發展,在設計材料上,使用了木材和陶瓷的復合型材料;在文化內涵上,提取了“天圓地方”說的文化元素,賦予茶具新的文化內涵。該設計壺嘴采用螺旋結構,壺把采用無肩直榫結構,可進行拆卸組裝便于攜帶;壺蓋與壺身相連,解決壺蓋放置時的水漬問題;壺鈕可存放少量茶葉,壺底可存放2-3 個茶杯,整體收納簡潔方便。
便攜式茶具整合設計不僅便于收納攜帶,更是進一步推廣了傳統飲茶文化,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