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廣
摘 要:安全保衛工作是博物館工作的基石,滲透在行政、業務工作的始終,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總方針,將安全意識深深植根到每個人的大腦里,將安全行為具體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中。
關鍵詞:新時代;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物防;技防;人防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已經實現全面小康,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豐富。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的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日益繁榮,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的現狀和產生問題的原因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線”,“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安身立命之本”。隨著《博物館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并貫徹實施,各級各類博物館進一步加強了安全保衛組織、制度和措施建設,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在當前全國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的形勢下,博物館安全和保衛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博物館建筑從過去的宮殿廟宇古典形式發展到現在的極具個性化特色。[1]大量實體墻、條形采光口、玻璃頂和玻璃幕墻的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博物館建筑美感十足,但大多防雨效果不好,遇到下雨天,便會出現“外面大下,里面小下”的窘況,尤其是一些古建筑、古寺廟、古遺址類博物館,在防雨防水方面往往陷入兩難境地,如果遇到連續特大暴雨天氣,將直接危及博物館和文物的安全,這就為現代博物館在完善物防設施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部分館領導對博物館安全重視不夠,過分強調業務、行政工作,忽視安全保衛工作,指導思想出現偏差,導致工作中落實安全保衛工作輕描淡寫,應付了事。這樣博物館就從思想源頭上出現了安全隱患。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紀律松弛。交接班不準時,工作態度松懈懶散,上班時間玩手機,巡查不及時,檢查不認真。這些都給博物館實際工作中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四)安全技防設施落后、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基本起不到技術防范應有的作用。中控室管理不規范,攝像頭拍攝模糊,門禁系統不完善,重點要害部位技術防范布置不合理;尤其是當前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人員進出靠體溫槍近距離檢查,極有可能造成交叉傳染。
三、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新舉措
博物館是我國文物、標本等收藏、陳列、展覽和研究的集中地,又是人們旅游、學習的重要場所,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這給博物館的安全保衛工作帶來巨大挑戰,面對日益嚴峻的安全問題,博物館從業人員必須樹立大安全觀,堅持“預防為主,確保重點,打擊敵人,保障安全”的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方針,多管齊下,齊抓共管,消除各種安全隱患,保證博物館安全,保證文物安全。
(一)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文物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和文化標識,是國家象征、民族記憶的情感依托和物質載體。保護文物就是保護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守護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底線、紅線和生命線,關系國家歷史傳承和民族團結,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關系人民群眾精神家園建設,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2]博物館作為國家文物收藏重地,要讓全體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和文物安全的重要性,從而生發出保護文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博物館要組織全館工作人員定期參加文物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中要及時落實文物安全措施,文物巡查要天天查、次次記。通過學習和工作把文物安全思想深深植根到每個人的心目中,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中。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員工日常行為。安全管理制度是文物安全的根本,博物館要積極建立健全包括安全責任制在內的各項安全保衛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把安全工作推上日常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規章制度不僅要寫在紙面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中,在落實制度的過程中,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放棄特權思想,率先垂范,為員工做榜樣;員工必須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認真工作,按制度辦事,向細節要安全。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把重要的事情天天做,文物安全就會有保障。
(三)積極構建安防系統縱深防護體系,提升安全防護能力。當前,文物盜竊不斷朝著組織性、技術性發展,盜竊手段趨于智能化、現代化、暴力化。博物館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建設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安全縱深防護體系,完善建立包括有/無線入侵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電子巡查系統、有/無線對講系統、輔助照明系統等相互協作又獨立運行的聯動系統。[3]明確防護區、監視區和禁區,根據不同區域要求,安裝布置相應的監控設備。博物館安防系統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精心設計,突出重點,照顧全面,既要保證系統的科學性、先進性,又要注重防范的實際效果,還要與物防、人防相結合,達到自動化、智能化,實現“打擊敵人、保障安全”的目的。安防系統的建設堅決杜絕照葫蘆畫瓢思想,它不僅起不到防盜效果,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
(四)加強消防演練,強化消防意識。消防安全是博物館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環,博物館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以館領導為核心的消防組織,領導全館的消防工作并制定應急預案,自覺落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接受公安和消防部門的檢查監督。博物館要設置專職消防干部,以全館工作人員為成員組建群眾性的義務消防隊,要對全館人員普及消防知識、培訓消防器材的正確操作,重點要害部位當班人員必須能夠熟練操作各類消防器材,時刻保持戰備狀態。每年組織兩次消防演練,在演練中增強消防意識和消防本領。
(五)加強安全保衛管理,強化保衛隊伍工作紀律。按照《博物館條例》要求,在博物館內部成立專門的安全保衛部門,負責博物館的日常安全保衛工作。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安全保衛工作實施意見;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安全保衛工作的政策法令;對重點部位、重要路線要經常監督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督促檢查全體保安人員崗位職責落實情況,嚴格管理,強化保衛隊伍工作紀律。
(六)突出重點要害部位防護措施,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博物館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好本館的重點要害部位,切實加強技術安全防范。對文物庫房、展廳等場所要配置多種監控設備,相互協作,充分發揮技術防范的優勢。在文物存放、展示的場所,應具備防火防盜功能,設置固定崗和巡回崗,建立報警系統,實時監測文物安全狀況,加強安保工作。在“五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前,要由領導帶隊,聯系各部門,加大節前安全檢查力度,排查到位,不留死角,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要及時整改,消除隱患。
(七)嚴格文物出入制度,嚴防監守自盜。凡藏品收購、登記、鑒定、編目、入庫、使用、調撥、交換、出庫、注銷,都要做到制度嚴格、手續完備。管藏品總賬的人員不兼管實物。館藏品提出館外,派兩名以上人員護送,特別珍貴的,應請當地公安機關派警衛人員押送。每年還要定期對珍貴藏品進行清點核查。博物館在落實防盜措施時,尤其應該關注“監守自盜”,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同時,要從實際出發,設計制度,嚴格紀律,防患于未然。
(八)強化日常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博物館所有安全工作是否落實到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日常檢查。日常檢查必須形成制度和習慣,并加以強化,要以重點要害部位和重要路線為目標,仔細檢查,不留死角,發現隱患,當場處理,不能當場處理的要將具體位置具體隱患立即上報館領導,并記錄在案,做到日日有巡查,次次有記錄。
四、結語
博物館所有安全保衛工作的落腳點都在“三防”上。在物防建設上,要嚴格按照博物館建設標準的要求來設計和建設,杜絕重外觀輕實效;在技防建設上,堅持構建安防縱深防護體系,強調系統的科學性、合理性,防止建設中的簡單模仿。在人防建設上,要建設一支訓練有素、作風優良、責任擔當的安全保衛隊伍,形成上下聯動、運轉順暢、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組織協調體系。[4]三防工作中,物防是基礎,人防是核心,技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要充分發揮物防的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技防的24小時全天候無死角的監控優勢,更要發揮人防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只有將三者緊密結合,三位一體,構建起相互協調,優勢互補,共同防護的安全防護體系,博物館才能走上安全發展的快車道。
參考文獻:
[1]臧海月.采光頂玻璃幕墻的設計與施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00(028):1-5.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7]81號).
[3]申維俊.博物館安全縱深防護體系的建立[J].中國國防,2012(12):37-42.
[4]陳杰.“三防”在博物館安防工作中的重要性與新發展研究[J].大觀(東京文學)(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