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合本《約翰福音》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琛權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外文學院,廣東廣州 510303)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哲學系助理教授麥金華從唐代景教、明清天主教傳教士以至新教由18 世末開始的新教譯經開展期、普及期和后《和合本》時期,簡述了中文圣經翻譯的五個時期,但官話《和合本》地位屹立不倒,時至今日仍然是一部權威譯本。根據約翰.麥卡瑟的觀點,正確解讀圣經的5 個原則分別是(1)字面解經原則;(2)歷史原則;(3)文法原則;(4)綜合原則;(5)實用性原則。
《約翰福音》新約圣經的四福音書之一,寫作對象是初信的基督徒與慕道友。嚴復的“信達雅”翻譯理論中的“信”就是忠實原文,“達”是譯文通順,“雅”指簡明優雅。以下是對該福音書部分經文譯文的評述及其語篇信息的分析與屬靈解讀。
表1 展示的《約翰福音》第一章1 至5 節英語原文及其兩種譯文。
若單從翻譯的“信”角度而言,表1 中1:1-2(下文稱原文句1)應該譯成“道在起初”,而最后一句(下文稱原文句2)則是“道起初與神同在”,但會違反“達”與“雅”原則,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也不夠文雅簡潔。
從英語語法來看,原文句1 是一個倒裝句,正常語序是the Word was in the beginning,其中the Word 是句子主語,由于word 一詞首字母大寫,因此它被看作是一個專有名詞,有特殊含義,介詞短語in the beginning 則充當表語。而在原文句2 中,人稱代詞he 指代 the Word 作主語,原文句1 表語變成地點狀語,而介詞短語with God 充當表語。
比較而言,和合本中文版把這兩句分別譯為“太初有道”(和合本版譯文1)以及“這道太初與神同在”(和合本版譯文2)。我們先分析原文句1 及其譯文。

表1 經文原文及其譯文

表2 譯文對比表
(1)英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原文句1)
(2)作者直譯:道在起初。(譯文1)
(3)和合本譯文:太初有道。(譯文2)
顯而易見,譯文1 遵循嚴格“信”的翻譯原則,主謂賓分別是“道”-“(是)在”-“起初”;但在和合本譯文(即譯文2)中,原文的主語“道”被處理為賓語,謂語動詞“是”改為“有”,表語In the beginning 則成為主語“太初”:太初有道。
由此可見,把原文句1 譯為“太初有道”而不是直譯為“道在起初”,是為了實現譯文的 “達”與“雅”,與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相得益彰,容易被中國信眾理解。從句子形式上看,原文由三個并列句構成,其和合本版譯文也是三個并列句“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是在句式上體現翻譯中的“信”原則。
至于經文1:3-5,英文原文有三句是介詞短語前置,以達到突出重點的強調效果。它們分別是 “Through him…;without him…”以及“In him …”其正常語序應該是這樣的:
1:3:All things were made through him;nothing that has been made was made without him.
1:4:Life was in him, and that life was the light of men.
以下是1:3-5 直譯譯文與和合本譯文對比表(表2):
和合本圣經將all things & through him 分別譯成“萬物”和“藉著”比直譯文本的“所有東西”與“通過他”要高雅莊重,而將1:3 的后半句譯成“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比“沒有他即使已經造出來的東西也會變成沒有”更能表達原意,彰顯翻譯的“達”原則,更符合目標讀者的思維習慣,有助與其理解經文傳遞的福音信息。而“that life”譯為“這生命”而不是字面意義“那生命”,更顯親和力與號召力,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最后半句“but the darkness has not understood it”,按字面理解,是“但黑暗不懂得光”。而和合本將其譯成“黑暗卻不接受光”有其特殊經文含義,嚴格遵守圣經翻譯的“信”原則。
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信息的分類不同,如傳播學中的宇宙信息、地球自然信息和人類社會信息;語言學中的語言信息和語篇信息等。語篇信息研究中,語篇樹狀信息結構模式(TSDI)(杜金榜2007)是用來分析各類語篇信息較為典型的研究思路。
我們首先分析表1 中的1:1-2 節。
A.太初有道
B.道與神同在
C.道就是神
D.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可見,A,B,C 和D 是一個信息單位對應一個命題,屬于同一層次的同位信息,而這四個信息單位的上位信息是隱藏了的E,如下圖1 所示。
圖1 中的A,B,C,D 構成一個語篇片段,其論述的共同對象是隱性主題E,即道與神的關系。
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呢?猶太人與希臘神學家和哲學家對“道”這個名詞有不同的解釋。在希伯來經典中,萬物藉著“道”受造。圣經詩篇33:6 說,“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By the word of the LORD were the heavens made,their starry host by the breath of his mouth)。道是藉先知向人所傳遞的信息,也是神的律法和他神圣的標準。詩篇119:11 告訴我們,“我將你的話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I have hidden your word in my heart that I might not sin against you)。在希臘哲學中,“道”是推理的原則,或是仍在意念中的思想。約翰所說的耶穌是神的真實寫照,萬物是靠著他而立的,他也是宇宙的創造者。對于猶太讀者,“道就是神”是褻瀆的話; 對于希臘讀者,“道成肉身”是難以置信的概念;但對于約翰來說,這個對道的新理解就是福音——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而希伯來書4:12 則認為,“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For the word of God is living and active. Sharper than any double-edged sword, it penetrates even to dividing soul and spirit, joints and marrow; it judges the thoughts and attitudes of the heart)。
我們現在來分析表1 中的1:3-5 節的語篇信息及其屬靈含義。
A.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B.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C.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D.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
句A 是一個信息單位對應一個命題;句B 中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是主導的信息單位,此處一個信息單位對應不止一個命題, “凡被造的”可看作是另一命題。句C 和D 分別使用并列連詞and 與but表示兩個命題,但連詞后面的命題在意義上占主導地位,即“這生命就是人的光”以及“黑暗卻不接受光”比“生命在他里頭”與“光照在黑暗里”在屬靈意義上更重要。
既然我們是受造物(all things were made),就無理由自高自大。我們得以存活(without him nothing was made),只因為神造我們,我們的恩賜也全是他所賦予的。有了神,我們才顯得有價值;離了他,我們什么也沒有,因為離了神,就是違背了他原先創造我們的旨意。
“黑暗卻不接受光”(but the darkness has not understood it)的意思是罪惡不能夠勝過或消滅神的光。耶穌基督是創造生命的主,他的生命為人類帶來光明,因為約翰福音1:9 告訴我們“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The true light that gives light to every man was coming into the world.)在他的光里,我們看見自己的真相──需要拯救的罪人。跟隨這光使我們不至于像瞎子走路,跌進罪惡深淵里;他照亮我們的前路,使我們知道怎樣生活;這真光又除去我們生活上的罪污。因為詩篇119:105 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Your word is a lamp to my feet and a light for my path)此外,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里去(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 No one comes to the Father except through me)——約翰福音14:6。
和合本圣經是最受歡迎和最為普及的基督教《圣經》譯本。本文從“信達雅”三方面對比論述了約翰福音1:1-5 等的譯文,揭示了和合本圣經譯者以敬畏神的態度進行經文翻譯,他們以“信”為綱,兼顧“達雅”,因此至今仍是中文世界最權威的圣經。文章并從語篇信息分析的角度解讀了這些經文的屬靈含義,表明語篇分析理論可以成為圣經解讀方法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