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祎

葛菲菲
“我一直走在神經科學的研究道路上,從未走岔路,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葛菲菲,是南京中醫藥大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其與團隊長期致力于藥物成癮等精神疾病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與中醫藥干預策略探索,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資助。
2004年,葛菲菲考入中國醫科大學并選擇了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專業,正式開啟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探索道路。之所以做這樣的選擇,她坦言,是因為自己從小就有一個醫學夢。出身醫學世家,可以說,葛菲菲的童年是“目讀醫書,輕嗅藥香”般度過的。在這樣濃郁的醫學氛圍熏陶下,幼小的她漸漸燃起了對醫學研究的熱忱。
從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葛菲菲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繼續深造,并加入了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韓濟生院士/崔彩蓮教授課題組。在一次“嗎啡鎮痛”的相關研究中,她深刻體會到此類藥品具有非常強烈的成癮性,而目前在臨床應用中仍未找到根除成癮及防止復吸的方式。“我覺得如果將它作為我未來的研究方向的話,社會意義是巨大的。”
于是,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葛菲菲進行了更為細致的研究,以毒品海洛因為探究模型,她發現成癮動物雖然經過長期戒斷訓練,可一旦再次被置于毒品相關環境,均會誘發復吸行為。因此,她篩選了腦內大量神經元集群,最終通過嚴謹的實驗論證,探索出兩條誘發復吸行為的重要精神環路,并在Neuropsychopharmacology期刊上連續發表相關文章。博士畢業后,葛菲菲赴美國匹茲堡大學Yan Dong/ Yanhua Huang實驗室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進行睡眠碎片化的機制研究。
2017年,葛菲菲進入南京中醫藥大學任職。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葛菲菲及其團隊通過調查發現,甲基苯丙胺(毒品“冰毒”的主要成分)的復吸率高達80%以上,如何抑制復吸行為成為戒毒治療的首要臨床難題。
服務于“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結合中藥多靶點、整體觀、配伍易優化的治療特點,研發創新戒毒中藥已成為戒毒領域的迫切要求。而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針刺戒毒歷史悠久,但因機制尚不清晰,大大限制其應用和推廣。對此,作為一名科研人員,葛菲菲表示,她有義務深入挖掘藥物成癮及中醫藥戒毒的機制,加速和提高中醫藥戒毒的現代化研究進程和水平,突破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尚無有效治療方案的瓶頸。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6月她連續發表2篇學術論文,論文首次報道了電針“百會穴”和“印堂穴”可通過調控三突觸中星形膠質細胞的谷氨酸再攝取功能,從而顯著改善甲基苯丙胺截斷的空間記憶障礙。
同時,作為高校的一名“園丁”,葛菲菲同樣具有匠心。2021年葛菲菲榮獲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稱號,后多次在國家級等教學比賽中獲獎,并指導學生開展了多項江蘇省研究生/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關于抑制毒品復吸研究目前看來仍有很遠的路要走,葛菲菲表示,她始終會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我國相關領域的醫學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