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芬·恩德戈格瓦肯尼亞國際關系學者
恩德戈格瓦近日在肯尼亞《星報》發表評論文章,高度評價中國扶貧成就。他表示,近期發布的《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蘊含了消除貧困的成功秘訣,即全面發展、艱苦奮斗、共享繁榮。“我們需要向中國學習,堅信不平等不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發展趨勢,努力創建一個不讓任何人落后的體系。”他說,中國的成功經驗為那些尋求獨立自主、快速發展的國家提供了有益參考。“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前進道路上克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不屈不撓的意志是中國成功消除絕對貧困的主要原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

2021年7月12日,肯尼亞內羅畢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建設中。

中國企業承建的肯尼亞內羅畢-馬拉巴標軌鐵路。

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
沃洛金近日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提出建議,希望引入撤銷諾貝爾和平獎的機制。他指出,今天的諾貝爾和平獎沒有任何評估的明確標準。他舉例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擔任總統第一年就獲得該獎。但在其執政期間,不但出現“阿拉伯之春”,利比亞爆發血腥內戰,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武裝沖突也都與美國有關。如果想要恢復這一獎項的信譽,應該在獲獎者犯罪、侵犯人權和自由的事實被揭露的情況下引入撤回、追回獎項的機制。

讓-呂克·梅朗雄法國總統大選候選人
讓-呂克·梅朗雄是“不屈法國”的黨首。他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及“對你來說,臺灣是否是一個國家”。梅朗雄表示:“臺灣不是一個國家。臺灣沒有被聯合國承認。我不想陷入同中國的冷戰之中。除了對話以外法國沒有任何其他選項。”他還警告稱,中國對“臺獨”的憤怒是正當的,因為這觸及中國的紅線。

馬凱碩新加坡知名學者
“西方亟須明白,中國沒有任何理由變成西方模樣。如果美國繼續在缺乏全面、長期對華戰略的情況下,就與中國展開地緣政治戰爭,美國將會輸。”馬凱碩近日駁斥“中國應效仿西方”的觀點,稱中國不會步美國后塵尋求稱霸,因為中國專注于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是卷入無謂的戰爭。他認為,中美“新冷戰”說法并不正確,今天的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已經緊密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