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國
摘? ? 要:糧食的生產情況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生產、種植的情況和產量情況影響社會穩定。從小麥的產區特性上來看,山東地區種植的小麥擁有作業面積廣、產量大等優勢特征。濟南市為小麥種植主要高產區之一,因此,在濟南地區的小麥相較山東省其他地區具有更高的生產、加工優勢以及更好的流通發展空間,同時小麥也是濟南市的重要農業經濟支柱。隨著我國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產品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如何進一步加強濟南市小麥種植的產業與產品優勢格外重要。基于此,通過分析濟南市的小麥作物種植優勢,深入討論小麥種植中的相關技術,供參考。
關鍵詞:小麥;種植優勢;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6-0040-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2.1? ? ? ?文獻標志碼: B
山東省是我國農業大省,也是北方地區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其中,濟南市是山東省的主要產業區[1]。隨著社會持續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生產資料的需求也在顯著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小麥產糧的需求也處于不斷提高的狀態,近幾年,濟南市展現出的小麥種植優勢十分顯著,為進一步提高小麥作物的實際產量、生產質量及經濟效益,針對濟南地區的小麥種植產業優勢和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尤為重要。
1? ?濟南市小麥作物種植優勢
1.1? ?氣候條件優越
濟南市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干燥且降水量少,夏季炎熱且降水量多,秋季氣候爽朗,冬季則嚴寒干燥,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十分鮮明。這種條件對于小麥作物來說,能夠滿足其生長所需的光照和水分供給,濟南市優越的種植條件為小麥種植提供了可靠保障[2]。
1.2? ?土壤類型多樣
濟南市土壤類型多樣化,地勢在全市范圍內由南到北、從高到低,依次分布著顯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隱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風沙土6個土類,13個亞類,27個土屬,72個土種。這些不同類型的土壤均具備非常優質的作物生長條件,且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肥力較高,能為小麥作物的正常生長提供全方面的營養供給。
2? ?小麥作物種植技術分析
2.1? ?科學選種
對于小麥種植技術而言,小麥品種的優劣會對小麥的最終產量造成直接影響,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品種選擇。在作物高產不斷提高的同時,提升小麥作物的總體產量并保證小麥最終生產質量成為濟南市小麥種植業的主要發展方向[3]。為保證小麥品種中不會帶有不利小麥作物生長和發育的植物病菌,保證小麥的發芽率,需要進行必要的曬種和篩選操作。在發現小麥種子中攜有病菌病害時,種植者應及時處理,使用正規農藥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然后計算選中種子的實際發芽率及后續的出苗率,以此為憑證,得出與最終播種量相關的數據,為下一階段的補苗提供參考。
2.2? ?規范施肥
在處理土壤的過程中,應堅持深耕細作,通過機械深耕的方式對種植土地實施有效的翻土操作。在整個作業中,嚴格控制翻耕土層的深度,以標準化作業深度為參照,控制翻土深度在18~22 cm范圍內,以此確保土壤結構得到有效強化,具備更好的存蓄水功能。
經過整理后土地的平整度也需要格外重視,不得出現較大的干涸土塊,整體土壤狀態應保證細密均勻,具有良好的呼吸能力。同時,杜絕土壤存在局部的凹凸現象,或出現較大虛空裂痕,一旦發現土壤結構不符合細密、均勻的標準,應及時處理。
在使用肥水方面,春季進行第1次肥水灌溉,過早和過晚都會對作物造成影響,進而降低產量,肥力持久性較好的土壤應將氮肥施用時間向后推移,可有效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生,提高作物生育后期葉片光合作用的持續性及根部活力,進一步延緩衰老速度,達到提高麥粒重量和飽滿度的效果。在小麥拔節期的中晚期,進行水利灌溉,一并按比例追施尿素,可有效提升產量。
2.3? ?科學選擇
2.3.1? ?種植播種時間
小麥作物的播種時間非常重要,如果種子的播種時間不正確,會減少小麥的產量。在種植小麥中的過程中,應做到適期晚播,根據不同小麥品種的種植點確定基本苗,一般而言,10月末至12月中旬是弱春性小麥品種的最佳播種時間,而冬小麥種子大多就在當年的10月份完成播種。播種時間過早會出現作物徒長的情況,導致田地中出現大量弱苗。因此,應在充分了解種植地所在位置的氣候條件與環境特征后,作出科學合理的選擇。
2.3.2? ?種子播種量
在小麥播種過程中,應科學控制種子的實際種植量,按照不同的地區環境及種子種植要求,判斷最終的種植面積,從而達到控制種子播種量的效果[4]。一般情況下,高產地中的主要營養成分與中低產地存在極大差別,二者各自的種子播種量也會有所不同。因為高產地范圍內的土壤營養成分多,所以能夠適當提高播種量,且種子的平均播種深度在5 cm左右,播種行間距大多控制在25 cm左右,播種最低深度不能低于3.3 cm。對于中低產地而言,同樣需要適當控制并提高播種量,但是不可以提高太多,否則種植區域內的土壤透氣性會嚴重不足,導致作物生長缺少空氣,出現死亡的情況。
2.3.3? ?種子播種深度
控制小麥的播種最佳深度為3~5 cm內,種子播種深度需要恰當、合理,必須保證這項工作對小麥的最終出苗率不會造成過多的影響。作物正常生長期間,小麥種子播種深度過淺時,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出現水量儲備不足的現象,進而影響小麥種子正常發芽,使出苗難度不斷加大。當小麥種子的實際播種深度沒有達到相應的播種要求,小麥的種子則需面臨供水量不足的問題,缺水且干燥的環境,無法滿足種子正常發芽和作物生長的需求;當種子播種深度過深時,小麥的幼苗會出現“吊根”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小麥弱苗占總體幼苗的比重也會不斷上升。基于上述兩種情況,栽植過深或過淺均不利于小麥種子正常生長,會對后續階段的小麥生長產生重大影響。所以小麥種子應選擇最適宜的播種深度,能夠為小麥種植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保障。
2.4? ?水分灌溉
水分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條件,可以為小麥作物提供正常生長所需,同時能為小麥幼苗的健康生長保駕護航。在小麥種子播種后,應保證給水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特別是小麥生長狀態良好的時節,必須保證小麥作物生長的水分供應。夏天由于天氣炎熱干燥,無論是田間水分還是植物本身的水分均會大量蒸發,這種情況會給小麥的正常生長帶來一定威脅,從而影響小麥的生長穩定性,對后續階段的產糧造成阻礙,因此,需要及時給小麥進行水分灌溉,保障小麥正常生長。
灌溉技術對小麥的正常生長及有效增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播種完成后到小麥拔節前這段幼苗期,不宜過度灌溉,對水分補充量應充分把握,以免造成植株澇災。在小麥拔節至抽穗的成長期,是小麥生長需求最為旺盛的時期,需水量巨大,水分補充不及時極易對麥田造成傷害,進而導致產量縮減。小麥在抽穗至最終成熟期間約40 d,耗水量雖有所降低,但依然巨大,其主要原因是在小麥抽穗后還會維持一段時間的高水分需求,隨著麥粒成熟度的逐漸增加,水分需求也會逐漸降低。
3? ?結語
在社會持續發展進步的前提下,農業種植者在種植作物的過程中認識到了農作物育種技術及農作物種植技術的關鍵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我國農業部門為各地區的小麥育種制訂了發展規劃[5]。小麥作物在種植的同時還需進行創新,達到提高小麥生產率和質量的效果。選擇土質相對疏松、地勢平坦、排灌水方便的地塊,深翻并施足基肥,然后選用品質優良、單株生產力高、抗逆性強的良種,并對其進行藥劑拌種或直接選用包衣種子。同時,根據小麥品種特性確定播種量,種植后做好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各項管理工作。
對濟南市小麥作物的種植優勢和種植技術展開研究,對我國農業產業走持續發展道路具有積極的助力作用[6],再加上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技術被應用到農作物生產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提高小麥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將更多現代化科技研究成果應用到農作物生產中,提高種植業的科技含量,認識到小麥種植的關鍵性,增加小麥種植面積,緩解糧食危機,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物質需求。鑒于此,在不斷總結經驗與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整理出成功的種植經驗,以此帶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實現濟南市小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發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和影響,充分利用小麥種植優勢,加大濟南市小麥種植技術的研究,讓小麥產業真正成為濟南市的特色產業,讓人們吃到更健康的糧食[7]。
參考文獻:
[ 1 ] 王慧敏,宋擁軍,宋清泉,等.冬小麥種植空間形態的分析方法研究與應用[J].農業科學,2021,11(1):9.
[ 2 ] 楊占花.山東地區小麥種植技術及優化之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20(12):10.
[ 3 ] 欒兆木.小麥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0(6):58.
[ 4 ] 徐軍生.小麥的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0(22):94-95.
[ 5 ] 趙懷春.小麥種植技術優化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新農民,2020(6):32.
[ 6 ] 劉香華.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淺析[J].種子科技,2020(20):52-53.
[ 7 ] 寧邁杰.山東小麥種植優勢及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