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自古注重禮儀教育,禮儀修養成為評判一個人素養的標準。在現代教師教育培養中,禮儀教育方面培養甚是缺乏,中小學也相對較少開設禮儀課程。本文主要通過調查法對漳州地區不同層次的學校進行調查訪問,發現大部分大中小學并未開設禮儀課程,禮儀教育相對缺失。教師禮儀教育的缺失將導致教師教育教學質量降低,教師專業水平逐年下降,基于此,本論文結合基礎教育教師的禮儀教育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提出基礎教育教師應全面提高專業素養,規范自身的言行、儀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國古代禮儀教育;基礎教育教師禮儀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0-005-03
【本文著錄格式】趙帝.教師禮儀對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意義[J].課外語文,2021,20(30):5-7.
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從一定意義上講,中華文化就是禮的文化,中華民族就是禮的民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不論大國外交還是人們日常往來都以禮的要求為行為準則,不論身份、階層都以禮的精神為內在衡量標尺。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人人都把孔孟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各種行為觀念始終圍繞著禮這一核心來運行、展開。
一、中國古代禮儀教育是教學中重要內容
中國歷代書院及官、私學規無不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鍛煉,認為“為學第一,在變化氣質”,“書院作養人才,以立品為首務”。這就明確指出書院等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使學生確立堅定的為學志向,更重要的在于讓他們形成明晰的倫理觀念,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成為有德行修養的人。所以歷代學規非常重視倫理道德的要求,注重學生日常待人、處事、接物行為的鍛煉。強調忠厚正直、誠信恭儉、謹言慎行、克己自省、謙以待人、見賢思齊,一切視、聽、言、行、儀貌、容止,必須約之以禮,使之符合社會的公共道德標準,做到“禮貌習熟,德性堅定”。例如,張覆祥《初學備忘》也說:“初學最緊要是恭儉二字,以敬存心,則顏色、語言、步趨之際,節文自謹。在家庭敬父母,在學舍敬師長,是恭之實事。儉非吝嗇瑣細,日常遇小物,有不敢暴殄之意,凡居處、飲食、衣服有不敢過求之意,是儉之實事。”
“凡學于此者,必嚴朔望之儀,謹晨昏之令。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省。讀書必專一,寫字必楷敬?!?程端蒙著此《學則》,將宋代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規范及行為標準細化,注重對學生人格培養。這些都反映了全民族的思想面貌,其包含了我國古代學人士子固有的刻苦治學、銳意進取、謙虛謹慎、言行一致、改過遷善、不謀私利、不計近功、寬以責人、嚴于律己的優良傳統。歷代學規要求學生隨時隨地注重倫理道德的養成,不要把體現品德涵養的“日用酬酢當作等閑看”。因為這些看上去似小其實非小之事,“乃為學根本,此處不錯,腳跟方踏得住”。人之所以為人,禮儀也。我國古代對禮儀教育的重視,充分體現了禮儀的重要性,是為人之本。
二、現代教育對禮儀教育的忽視
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教師是什么樣的人?智如泉涌,行可以為儀表者,人之師也?;A教育階段學生具有向師性,其身心發展容易受教師的言行影響,直接影響到學生性格的養成及今后的發展。教師職業的示范性,更加突出教師禮儀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禮儀形象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其外在形象,舉手投足間表現的內在涵養、素質,在對學生的日常教化中產生直接影響。知書達理、文質彬彬往往是我們對老師職業形象的一個詮釋,也是對老師形象要求的體現。
然而,在以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大環境中,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一直是分數至上,在教師培養中也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知識,輕禮儀教育。當下,仍有部分教師秉承“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教條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侃侃而談,但卻得不到同學的認可,這些教師不論學術背景還是教育科研往往都在同類院校屬前。高學歷、高能力卻得不到學生、領導的認可,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禮儀修養所造成的。這一點恰恰印證了孔子的名言:“不學禮,無以立。”教師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素養,授課更需要恰如其分,將知識呈現給學生,課堂機智、教師人格魅力缺一不可,教師禮的內在精神始終貫穿整個課堂,外化于言行在課堂教學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A教育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每天把知識、關愛及其他種子播撒在學生這塊土壤上,每天對學生進行灌溉、施肥,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能更好地運用知識,傳播關愛,用寬容、陽光、溫暖擁抱世界。
筆者利用暑假時間走訪漳州薌城區各大中小學校以及一些幼教機構。調查訪問漳州薌城區不同的學校,確定所在學校是否有開設禮儀課以及開設形式,具體包含薌城區的漳州一中、二中、五中、八中、漳州實驗小學、東捕頭小學、閩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等。經調查了解,漳州實驗小學在學校文藝小社團開設禮儀培訓,一些幼教私立學堂注重對學生國學的培養,講授禮儀教育,例如漳州《樂軒學堂》,其他學校未曾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在漳州大部分高校課程設置中,除了藝術、師范類專業開設禮儀課之外,理工科等專業基本不設禮儀課。在一般情況下,禮儀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形式存在。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禮儀教育的培養,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禮的教育不容忽視。畢業生踏入工作崗位,用人單位對于員工的禮儀素質也會提出一定的要求,禮儀素質代表員工的整體形象及內在的道德修養,他們的言談舉止、儀容儀表直接影響公司、企業辦公室文化,這在今后的工作發展中都發揮著潛在的作用。
三、教師禮儀教育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作用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
不論古今,禮始終是教師形象的代名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外在形象、禮儀素養,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小學生普遍對教師的著裝、打扮非常在意,往往因教師的外在條件而喜歡或排斥老師,外在條件好的教師更易受到學生的喜愛。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可見禮儀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禮儀教育作為隱性知識,對學生的發展發揮著潛在的作用。禮反映德,德誠于中、禮形于外,禮德相濟、禮德相融。禮儀通過它“外化”的美,可以傳遞道德價值?!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熉殬I屬于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教師不僅要用知識,更要用自己的全部素養向學生提供專業服務。教師如何教則體現了技術性,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人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此外,教師和其他從業人員工作性質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教師職業的時空性。教師不僅在學校對學生言傳身教,在課外、在生活中同樣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具有示范性。同時社會對教師的個人生活方面的要求也體現了禮的精神,師德師風的一票否決制體現了教育服務的道德性。這就必然對教師的禮儀修養及教師的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語文學科教師是中華古典文化的傳承者,而禮儀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語文教師應著重加強形象塑造與禮儀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及人格魅力,這樣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品德修養。
四、如何通過教師禮儀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提高素質美——具備崇高而全面的教師素質
教師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吧茷閹熣?,既美其道,有慎其行”,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愛學生,“有教無類”,教育不分貧賤,一視同仁。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扎實學識,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學相長,使教師成為學生心中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不僅傳播知識,還要在孩子身上播撒謙遜、關愛他人的種子,有助于學生塑造良好的價值觀。
(二)保持儀態美——培養謙虛而恭敬的教師風度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非常注重禮節、儀態,這里指的儀態不僅指外表、服飾等外在形象,同時也指教師內在的修養所折射出教師的儀態儀表。教師不僅要注重自己的外在美、規范自己的言行,更要注重自己的內在修養,培養謙虛而恭敬的儒師風度。在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生謙虛好學,寬以待人。師者,人之楷模也。一位具有良好儀態的教師,往往熱愛生活、充滿自信,同時尊重他人、嚴于律己,對學生價值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推崇行為美——塑造優雅而得體的教師舉止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會通過對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進行外在評判。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的舉止在相互溝通中的作用甚大,信息的傳遞=7%語言+38%語音+55%身體語言。在任何情況下,一位有教養的教師都應對自己的舉止多加檢點,這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內在美”有賴于“外在美”的體現。其次,教師應注意與學生交談時面帶微笑,注意眼神的交流,避免塑造高高在上、孤傲的教師形象。
(四)強調語言美——講究準確而生動的教師語言
語言是教師主要的教學手段,我們身邊不難發現有些教師滿腹經綸,卻詞難達意,課堂教學效果欠佳。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語言生動形象,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教師需夯實語言基本功訓練,加強語言鍛煉、力求用詞準確,把文本的情感美及節奏美呈現給學生。同時完善自身的性格、有效調整上課狀態,將飽滿積極的狀態傳遞給學生。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機智,提高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把語言家、演說家的論證雄辯,藝術家的豐富情感集于一身。
現代教師禮儀與傳統教師禮儀一脈相承,對傳統師禮合理的部分我們應發揚光大,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學習,增加文學儲備,提高內在道德修養,同時注重自己的外在儀態,只有內外兼修,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丹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農村的傳承路徑探究[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8(1).
[2]揚義.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作者簡介:趙帝,女,1990年生,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