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時,閱讀教學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優化,確保能夠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增強,強化學生整體素質,推進現代教育發展。本文首先分析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然后,從閱讀熱情、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境創設、教學形態和閱讀習慣七個角度綜合探究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0-093-03
【本文著錄格式】明鳳玲.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1,20(30):93-95.
引言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是其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教師在實施具體教學活動時,必須對其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化,保證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課堂學習,強化學生整體素質,推進我國現代教育發展,為了對其教學活動具有更為充分的認知,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語文核心素養
其一為閱讀理解能力。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其他學科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關鍵的作用,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具有決定性影響。學生不僅需要認識相關文字,同時還需要理解文章內容,欣賞文章情境。教師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首先需要確保學生對文字具有較高的熟識度,同時還需要不斷提升閱讀速度,在閱讀文章中深入理解相關語句,明確作者表達的具體情境。學生在進行文章閱讀時,還需要強化自身理解,確保能夠科學評判閱讀文章,并在后期寫作中對其進行合理應用。
其二為思維發散能力。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思維發散能力是其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綜合考慮相關問題,能夠有效避免現有規則、方式方法和固有知識約束學生思維方向,同時,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可以有效聯系現實中的事物。
其三為文化感受能力。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學習時,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所以,教師需要合理優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實現學生知識面的進一步拓展,進而提升學生審美力和理解力,使其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
其四為語言表達能力。在培養語文素養時,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關鍵性價值,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很大的影響,是學生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智力發展的重要前提。教師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不僅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應用書面表達,同時還可以使其能夠熟練口述自身想法。
二、閱讀教學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
(一)激發閱讀熱情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是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時,如果想要對學生語文素質進行更為有效的培訓,必須對學生閱讀熱情進行合理激發。例如,教師在選擇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時,需要對學生興趣進行綜合分析。而在開展具體教育工作時,教師還需要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視頻、音頻和圖片,使其閱讀教學內容具有更高的立體化和多元化,進而保證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閱讀教學,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如果想要保障學生具有更高的閱讀能力,不僅需要確保學生具有更高的閱讀量,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教材講解時,需要確保其簡潔清晰,使學生對其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快速閱讀,通過該種方式,可以確保學生在閱讀材料和文章時,可以對文章和段落的重點與脈絡快速提取,進而確保學生可以全面整理歸納,保證學生具有更高的做題效率。教師在具體講解閱讀材料時,需要對傳統講解方式進行合理優化,例如教師可以采取表演形式講解文章內容,通過該種方式能夠合理優化課堂氣氛,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學習。
(二)明確教學目標
在我國現階段,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教學過程,對講解閱讀內涵缺乏明確的認識,會對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帶來很大的影響。在學生長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對閱讀學習產生負面情緒,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其教學目標相對缺乏,使其閱讀形式化。因此,在具體實施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通過該種方式,可以確保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進而使其在學習中能夠緊跟教師思路,積累更為豐富的閱讀知識,不僅能夠確保高效完成教學目標,還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閱讀情感,保障學生具有更高閱讀理解能力,對其閱讀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
(三)豐富教學內容
在進行語文學習時,閱讀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基礎價值,而學生在具體參與課堂學習時,不同年級的課文具有不同的難度。例如,低年級的教學內容普遍短小精悍,對其進行合理應用,能夠確保學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進而保證學生能夠對其文章內容進行更為有效的閱讀。例如,在進行《小小的船》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識記文章中的生字詞,然后朗讀全文,隨后啟發學生的想象,隨后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總結和科學點評。學生在具體參與課堂學習時,不僅能夠使其課內知識有效結合現實生活,同時還可以理解簡單文章。而對中年級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感悟文章中描寫的美好事物,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在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研討,強化師生互動,確保能夠高度明確學生的想法,保證學生對文章內容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必須對學生表達能力加強重視,將其作為課堂側重,進而保證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文章內容;教師還需要為學生表現自己提供充分的平臺和機會。高年級學生大多已經能夠獨立閱讀,在開展具體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進行情感色彩的科學融入,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文章整體情感。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寫出個人感受,并在班級內進行朗讀,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逐漸強化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四)優化教學方法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合理優化,引進現代教學設備,使其語文知識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利用網絡平臺搜集相關信息,完善課前準備工作,然后在課堂上利用PPT進行呈現,使學生對閱讀學習具有更高的興趣,進而保障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刻,強化學生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開展《守株待兔》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動畫視頻,確保學生對課堂學習具有更大的興趣,利用PPT可以使教學時間大大縮短,讓學生在拓展知識時具有充分的時間。知識拓展可以強化師生互動,保證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學生整體情況。最后,教師需要合理設置課堂結構,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確保學生能夠進行深入探討,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吸收。與此同時,學生在課余時間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圖書館進行自主閱讀,從而實現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形成。
(五)合理創設語境
閱讀可以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一般情況下,文章中具有大量的知識篇章、表達方式和詞匯,學生通過進行大量閱讀,能夠建立科學語言體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口語交際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通過合理創設語境,進行語言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良好交際環境的合理營造。例如在具體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確保學生能夠自由發揮,提升學生交際能力,該方法的科學應用,能夠合理優化課堂氛圍,保證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中可以始終集中注意力,更為直觀地展示書本上的知識,簡化課堂內容。在實施具體教育工作時,教師需要對情景教學與小組合作兩種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結合,確保能夠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此時,教師還需要對自身輔導作用充分發揮,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教師在具體實施閱讀教學時,如果想要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需要合理優化師生關系,強化教學引導。教師在實施具體教育工作時,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練習,為學生學習構建良好的氛圍,確保其民主性和融洽性,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例如教師還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根據閱讀內容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解答問題,通過各種方式能夠實現學生參與性的有效增強,使其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然后在下一次進行課堂學習時,為學生預留充分的時間,確保學生能夠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展示,使其能夠暢所欲言,表達個人內心情感。提問的合理應用,能夠強化學生好奇心,進而實現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激發,實現學生知識面的進一步拓展。
(六)創新教學形態
一般而言,閱讀文本具有不同的內容主題與形式,因此,語文教師具體實施閱讀教學,需要對其教學形態進行合理創新,保證能夠對其閱讀文本進行更為深入的講解,進而強化學生素養。首先可以組織開展閱讀鑒賞課,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如果想要保障學生具有更高語文素養,教師必須對其閱讀文本進行科學選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明確標注閱讀文本中的重點語句和優美語句,然后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同時還可以和教師進行有效互動,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進而強化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寫訓練課,一般情況下,在閱讀文本中存在大量修辭手法、優美語句和優美結構,學生在進行具體閱讀時,需要對其進行記錄,然后在后期寫作中進行合理應用。通過該種方式,不僅能夠實現文章色彩的合理豐富,還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記憶優秀語句,使學生在后期讀寫時具有更高的自信心,進而對其核心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最后需要科學開展鞏固背誦課,學生在具體參與課堂學習時,如果想要對語言應用技巧更為充分地掌握,需要背誦文章,通過各種方式,不僅能夠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拓展,還可以使學生更為牢固地掌握相關知識,對其核心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
(七)培養良好習慣
語文教師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實施閱讀教學時,必須對學生閱讀習慣進行科學培養,確保學生可以對其文章內涵精確掌握,進而保障學生具有更高閱讀效率。教師在實施具體教育工作時,首先需要細心,通過觀察學生的動作和微表情,明確學生閱讀的專注度,對溜號的學生進行及時督促。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強化閱讀積累,利用傳統教學方式積累好詞好句,豐富學生詞庫。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搜集好詞好句,選擇文章中喜歡的句子,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保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強化學生閱讀興趣,使其能夠更為深刻地感受文化背景,強化學生審美能力。最后,教師要保障學生具有更強的閱讀總結能力,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會有各種問題出現,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為學生設定充分的時間,幫助學生進行解決方法的科學梳理,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提問引導學生回顧文章內容,在學生完成個人看法的表達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總結和補充。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通過激發閱讀熱情,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合理創設語境,創新教學形態,培養良好習慣,可以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確保學生能夠對語言文字進行更為充分的利用,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推進現代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葦杭. 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課堂拓展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J]. 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
[2] 張洪飛.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 語文課內外,2020(14).
[3] 駱弟梅. 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初探[J]. 讀天下(綜合),2020(3).
[4] 李云霞. 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分析[J]. 國際教育論壇,2020(8).
作者簡介:明鳳玲,女,1978年生,山東臨沂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