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翠

摘要:【目的】為了解 2020 年吉林省內化妝品微生物污染情況,為消費者提供科學的建議。【方法】按照《化妝品衛生規范》(2015 年版)[1],對化妝品的菌落總數、糞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5 個項目進行檢測分析?!窘Y果】結果發現檢測的 585 份化妝品中,不合格樣品在新啟封時較少。隨著開封后放置時間的延長,各項檢出率有所增加。
關鍵詞: 微生物 菌落總數 控制菌
【中圖分類號】R19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01
化妝品的種類繁多,功能多樣,質量參差不齊。化妝品為了達到美膚、補水、營養等功能,多數富含氨基酸、脂肪、維生素等,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由于化妝品直接接觸皮膚,如果微生物限度不達標,會引起皮膚疾病,更嚴重者會引起壞血病。因此,控制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3],是化妝品安全的第一重要因素。本文抽查了吉林省2020年市售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情況,為消費者提供了科學的參考。
1.材料及來源
洗面奶、爽膚水、保濕乳、霜,口紅等、面膜、洗發、 染發、嬰兒用化妝品(保濕霜、爽身粉等)均來自市面上各銷售柜臺抽取。
陽性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腸埃希菌【CMCC(B)44102】、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來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2.方法
2.1方法依據:按照《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
儀器:生物安全柜、培養箱、超凈臺、高壓鍋,水浴振蕩器
培養基:卵磷脂-吐溫80、孟加拉紅、雙倍乳糖膽鹽、SCDLP、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瓊脂、Baird-Parker
2.2操作方法
2.2.1樣品制備方法:
稱取樣品10g,加10ml液體石蠟,10ml吐溫80[4],轉移至90ml滅菌生理鹽水中,充分振蕩混勻,使其分散混懸,靜置后,取上清液作為1:10供試液。
2.2.2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數:
采用平皿法進行計數:取1:10供試液1ml到9ml滅菌生理鹽水,混勻制成1:100供試液,取1ml,每皿1ml,“菌落總數”傾注卵磷脂吐溫80,“霉菌和酵母菌”傾注孟加拉紅培養基,同時做空白對照。
2.2.3耐熱大腸菌群
取1:10供試液10ml 加到10ml雙倍乳糖膽鹽培養基中[5],置44.5℃培養48小時。
2.2.4銅綠假單胞菌
取1:10供試液10ml 加到90mlSCDLP培養基,置36℃培養24小時,取培養液劃線接種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銨瓊脂平板上,置36℃培養24小時。
2.2.5金黃色葡萄球菌
取1:10供試液10ml 加到90mlSCDLP培養基,置36℃培養24小時,取培養液劃線接種在Baird-Parker平板上[6],置36℃培養24小時。
2.3 樣品開封啟用后,分別于14天后,30天,60天后 ,重復以上實驗。
3 實驗結果
4.分析
本次國家抽驗的化妝品微生物限度檢驗中, 2020年吉林省內化妝品的衛生狀況總體良好。在新啟封的樣品中,控制菌均未檢出,菌落總數,霉菌、酵母菌均在合格范圍內,但是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一份保濕水的菌落總數為950cfu/ml,2份乳液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檢出量分別為81cfu/ml和67cfu/ml,三份面膜菌落總數分別為520 cfu/ml、650 cfu/ml、710 cfu/ml,接近標準臨界值。
但是隨著開封后放置時間的延長,各項檢出率有所增加。這幾類化妝品含水量高,PH值較低,尤其是面膜中富含膠原蛋白,適合微生物的生長于繁殖。當長期使用這些化妝品時,當溫度、適度適宜時,化妝品中的微生物就會迅速生長,增殖,會引起皮膚疾病,甚至引起壞血病,對消費者造成極大的傷害。
5.結論及建議
為了加強化妝品安全使用,生產廠家應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包括工藝流程、操作人員的衛生意識和技能等,生產過程盡量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原輔料等避免微生物污染。建議采用小包裝,減少開封后的使用時間。防止二次污染[7]。另外,衛生管理部門應加強市場上在售化妝品的管理,注意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控制,同時,增強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全面保證消費者的健康。
參考文獻:
[ 1 ]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化妝品衛生規范 [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7 .
[ 2 ] 韓偉,謝小玨,袁辰剛,等.進出口化妝品的衛生狀況及微生物種群分析[J].香精香料化妝品,2013,6 (3 ):37 -42 .
[ 3 ] 陳求歡.海南省化妝品微生物檢測情況分析 [J] .現代醫藥衛生,2014,30 (2 ) :307 —308 .
[4] 徐秋琴. 化妝品微生物檢驗的分析[J].北方藥學,2012 ,9 (9 ) :82.
[5 ] 楊萍,孫燦,董海燕,等.云南省 1996- 2005 年化妝品微生物檢測結果分 析 [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 ,l8 (5 ) :886 —8 89 .
[6] 胡英,鄭洪,劉德文. 我國化妝品微生物污染及其分析 [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04,20(1) :71—73.
[ 7 ] 朱紫杭,周煥寧,盧嘉明 . 化妝品微生物二次污染研究 [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06, 12(2): 50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