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承前啟后的歷史交匯期,是山東省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實現“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總體目標的關鍵期,是濰坊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建設一個全新的有特色的人民滿意的高品質現代化城市的起步期。編制實施好規劃綱要,對于引領濰坊全市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濰坊市人民政府根據《中共濰坊市委關于制定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編制了“十四五”規劃綱要,闡明市委、市政府戰略意圖,擘畫未來十五年的發展愿景,明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導向,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
縱觀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在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指標體系等方面,與國家和省規劃綱要保持了高度契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新階段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同時又與濰坊實際緊密結合。概括起來,主要呈現“1234”的主要特點:“1”,就是一個新奮斗目標:建成現代化高品質城市。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作為這一戰略安排的具體落實,綱要對全市“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進行部署的同時,對“第一步”的遠景目標進行了展望一一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綜合實力、創新力、影響力大幅提升,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發展質量效益全省領先,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2”,就是統籌兩件大事:發展和安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綱要在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任務的同時,強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傘過程,從國家安全、生物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產、經濟運行安全、網絡安全、應急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在整個規劃綱要中,“安全”出現了133次,成為綱要中的高頻詞匯。“3”,就是用三個“新”貫穿全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開啟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適應新發展階段,離不開新發展理念來指引,需要構建適應新階段的新發展格局。具體來說,就是要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對接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4”,就是抓好四項戰略任務:綱要圍繞落實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就是培強做大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兩大主業”,加快突破改革開放創新、新舊動能轉換、安全和諧穩定“三大任務”,傘面提升項目建設、營商環境、民生保障、牛態環境“四個抓手”,聚焦聚力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海洋經濟、總部經濟和商貿流通、文旅教育和醫養健康“五大戰場”,全而提升濰坊綜合競爭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總體上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主要是系統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濰坊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對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進行了分析,提煉出濰坊市積極服務和主動融入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八大優勢”,并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全市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對“十四五”乃至2035年發展的主要目標進行了安排。提出到2025年,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基本建成,全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生態質量進一步優化,開放能級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城鄉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民生福祉進一步改善。特別是提出“錨定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沖刺全國大中城市綜合實力前30強、加速邁入國內二線城市行列”的發展日標,極大提振鼓舞了全市上下創新實干、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干勁。在指標設置上,聚焦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5大領域,共設置具體指標21項,分別明確了2020年基期值、2025年目標值,確保綱要實施成效可衡量、可評估、可比較。
第二板塊是整個綱要的核心部分,謀劃提出了14項戰略任務和舉措:一是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二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特色產業體系。三是突破數字經濟,培育發展新引擎。四是激活內需動力,拓展消費空間。五是完善基礎設施,厚植發展新優勢。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強內生發展活力。七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八是強化區域協同,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九是統籌陸海聯動發展,建設現代海洋強市。十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十一是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現代生態城市。十二是深化開放合作,建設高層次開放型城市。十三是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十四是全面依法治市,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第三板塊主要提出了確保“十四五”規劃綱要落地落實的保障措施,包括全而加強黨的領導、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奮斗、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等3個方面的內容。
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濰坊作為全省制造業大市、現代農業強市,“十四五”期間會有更大作為。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產業興則城市旺,已經成為濰坊全市上下的廣泛共識。濰坊制造業、現代農業基礎良好、優勢突出,發展前景廣闊,納入了全市“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中的“兩大主業”。規劃綱要將“兩大主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進行了謀劃部署。
一方面堅持制造業立市,擴大制造業發展優勢。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廣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加快完善智能制造體系,推動機械裝備、高端化工、汽車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產業高端高質高效發展。二是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壯大聲光電和集成電路、高端動力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重點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三是超前布局先導產業,緊盯全球產業發展前沿,推動機器人、高能電池、前沿新材料、激光雷達、磁懸浮等產業快速發展,搶占發展制高點。力爭到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