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在清
內容提要:“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就是要繼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我已經老了,退下來了,這是不可逆轉的。但是,作為共產黨員,退休不是退黨,不是黨員義務的完成。退休是干部職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殘而離開工作崗位,并按期領取生活費用即退休金的一種制度。作為共產黨員, 退下來后,還必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付以行動,換句話說,就是要老有所為,發揮余熱,繼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
關于老有所為的問題,人們的認識還不一致。我想有幾個問題是需要說一說的,即:如何理解老有所為的含義?老應不應有所為?老能不能有所為?實現老有所為的關鍵性的條件是什么?談談個人的認識,借以和同志們交流其看法。于是,寫此文。
關鍵詞:老有所為 ?盡力而為 ?發揮余熱 ?新貢獻 ?老有所學 ?無所事事
下面談談如何理解老有所為的含義?老應不應老有所為?老能不能有所為?實現老有所為的關鍵條件是什么?
一、如何理解老有所為的含義
“老有所為”是“五個老有”中的一個。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1996年版)第三條的規定 :“國家和社會應當采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2000年做出的《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將適合我國國情的“六個老有”(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確立為老齡工作的長期目標。
“老”是指人達到退休年齡或者60歲以上。“為”,通常指的是“做”或“作為。老有所為的含義是指:老年人,在自愿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繼續為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而作出新的貢獻的各種活動,或者做一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和家庭的事。
要正確理解老有所為的含義要明確如下幾個問題:
(一)老有所為的方式是多樣的
老有所為的方式一般有如下幾種:
1、身體健康的高科技人才,征得本人同意的,可延時退休或者返聘,繼續發揮作用。
2、自己創業。比如,辦果園或養殖場,為社會提供果品或肉食品。老醫生經批準也可以辦個診所,繼續為人看病。辦林場,防風治沙,綠化祖國等等。
3、發揮自已的所長繼續弘揚正能量。比如,擅長書畫的可以創作和發表弘揚正能量的作品;擅長理論研究的,可以繼續著書立說,宣傳馬克思主義、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給青少年講革命故事,進行德育。
5、為群眾提供法律或心理咨詢。
6、適當參與一些志愿者活動。
7、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8、從事社會需要的其它活動。
(二)為誰而為
為誰而為,可以說是為家庭,為國家、為社會所為。
先說為家庭所為。家庭是國家、社會這個身體的細胞,細胞出問題,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古人就很重視管理家庭的問題,在《大學》中,曾經提出“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說:要想治理天下,實現天下太平,就要先治理好自已的國家,而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先管好自已的家。可見,老了盡自已的能力,做一些有利于家庭的事,如接送孫子上學,這是應該,是不可非議的。
但是,人與其它動物不同。人是有社會性的,是社會的人。他們是屬于特定的國家的公民,是屬于一定的社會的成員,他們對自已的國家和所屬的社會負有義務,應當為國家為社會有所為。在處理家庭與國家、社會的關系時就要堅持先公后私。因此,老有所為強調的主要是指繼續對國家對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三)應該堅持的三個原則
1、自愿原則。老人要不要有所為,繼續為國家為社會或者自家做貢獻,必須出于本人的自愿,不要施加壓力。
2、根據客觀需要的原則。客觀上有需要的,我們做了,就會產生好的效果。如果客觀上不需要,我們做了,就是添亂。因此,我們要根據黨和國家的、社會的和家庭的需要,去發揮我們的余熱。
3、量力而行的原則。就是要根據自已的能力,去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要根據自已的所長,適度發揮自已的優勢。
二、老應有所為
對老人要不要有所為的問題,認識并不完全一致。有的人認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了就應該“享清福”、吃喝玩樂,或者注重和研究養生,爭取健康長壽。我不完全反對上述觀點,但也不完全贊同上述的觀點。我認為老人如能有所為,就應當有所為。這是因為:
(一)老有所為是珍惜生命的要求
人的生命是以時間來計算的,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人活著的時間是有限的,對于老人來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去日不多。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奉獻,奉獻越大,人生的意義也就越大。為黨為民做奉獻是我黨的宗旨,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當珍惜有限的時光,乘我們還能有所作為的時候,發揮我們的余熱,繼續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我們現在身體還健康,生活安定,時間充裕,又有專長,正是感恩國家、報答人民的最好時機。振作起來,發揮余熱,爭取作出新的貢獻吧!
(二)老有所為是落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客觀要求
判斷一個黨員,是否“永遠跟黨走”,是否“永葆其先進性”,是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看嘴上怎么說的,而是看其怎么做的。即要看是否盡心盡力繼續為黨為民作貢獻。我們如果躺在功勞簿上,不再盡心盡力繼續為黨為民作貢獻,那只能說曾經是個合格共產黨員,曾經跟著黨走。可見,是否能老有所為而不為,是判斷真假“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客觀標準。因此,我們必須盡其所能,繼續為黨為民作貢獻。
(三)老有所為好處多
1、有利于心情愉快。當你助人一臂之力,解決了一個問題,人家快樂,你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到快樂。
2、有利于身心健康。比如,看書學習,寫東西,動動腦筋,有利于防止癡呆。有所為不會產生無聊感,有利于防止憂郁癥。
3、老有所為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老干部、老教授、老專家,他們有知識、有經驗,他們能夠老有所為,對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定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的老工人、農民、居民,憑著一顆大愛之心,互相關愛互相幫助,有利于社會和諧,當然也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老有所為,問心無悔。晚年還建功立德,一生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問心無悔,死也瞑目。
三、老也能有所為
有些老人認為自已是沒用的人,不再是“寶貴財富”而是“報廢的財富”。我不贊成這種看法。“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
(一)老并不意味著人生的終結
老,是人生過程的一個階段。從60歲退下來到死亡,一般都有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現在有的已經活了一百多歲。新疆有一位老太太今年已經132歲。
老,并不意味著作為能力的消失。由于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身體比較健康,量力而行,繼續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對于絕大多數的老人來說,應當是沒問題的。
(二)老人有老人的優勢
老人 ,雖然是老了,但是,老也有老的優勢。老人的優勢主要有:
1、有時間和支配時間的自由。
2、有長時積累的知識和實踐經驗。
(三)實踐證明,老是能有所為的
在我國,不少老人繼續發揮余熱,作出重大貢獻。既有退休教授、領導干部、也有工人、農民。由于蝙蝠有限,我在這里簡單地說幾個先進人物的事跡加以證明:
1、鄭德榮教授退而不休,繼續發揮所長著書立說。
鄭德榮教授在他60歲時從東北師大副校長的崗位上退休后,并未從此偃旗息鼓,頤養天年,而是繼續發揮其理論研究所長,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中共黨史,先后撰寫和出版了40多部理論專著和教材。鄭老的晚年過得何等有價值、有意義!
(摘自 ?2018年07月12日 07:41 ??東方網 ??繆迅的《老年人要老有所為發揮正能量》一文)
2、社區先進典型人物——楚榮定的事跡。
楚榮定是石河子市向陽街道一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同時也是街道關工委副主任,社區居民黨支部書記。在小區里提起他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老少都親切的喊她“楚老”。他是關愛社區的熱心人,老人業余活動的領頭人,鄰里困難幫扶的貼心人,老有所為的表率人。主要事跡如下:
一是,他認真抓好社區黨建工作。在他的主持下的支部多次被上級表彰為先進黨支部。
二是,春蠶作繭甘縛己,蠟炬焚身樂照人。每逢學生放假期間,社區為留守兒童和青少年家庭的學生開辦了假期班,楚榮定自告奮勇,為孩子們當起了兩個月的社區學校老師。到學校、社區宣講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他諄諄教導近萬人次學生。
三是,關愛空巢老人,樂于調解矛盾。他經常把老人們聚在一起嘮嘮家常,排解心中的煩惱。還給社區化解了很多鄰里之間的糾紛,維護了社區的和諧。
四是,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楚榮定同志自2010年被選上街道關工委委員后,先后為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青少年學生做政治輔導報告,傳播正能量。
楚榮定同志退休后,他繼續用責任心書寫著自己的人生,用公仆對人民的赤誠書寫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光輝形象。社會各界給予了很高評價,先后獲得“社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居委會委員”、“五老先進個人”等稱號。
(注:上述資料摘自作者胡愛群于15-09-29 13:06:40發布的原創 《社區先進典型人物——楚榮定的事跡》一文)
3、喪子母親袁梅芳開通解憂熱線堅持18年挽救百余家庭
根據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實習生 劉梓桐 2019年04月28日06:52??的報道,袁梅芳,生于1949年。退休前是荊門市汽車客運中心的職工。兒子1997年臥軌自殺后,不想別人重蹈覆轍,她于2001年以個人名義創辦了“袁阿姨熱線”,用電話線連接一個又一個陌生人,傾聽他們的心事,給予關心和幫助。18年來,袁梅芳用壞8部座機,寫了60余萬字的熱線日記。17日,新京報記者從荊門市委宣傳部獲得這樣一組數據,截至去年底,袁梅芳共接聽了13萬余人次的電話,接待了一萬兩千多人上門求助,阻止了98人實施犯罪,讓102人放棄輕生念頭,挽救了129個家庭。為了更好地為他人提供幫助,2004年,55歲的袁梅芳還通過六個月的封閉式學習,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目前,袁梅芳身體康健,她說“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會堅持接聽熱線”。
四、實現老有所為的條件
實現老有所為是有條件的。在我看來實現老有所為的條件有二:一是個人要有實現老有所為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政府要為老人發揮余熱創造條件。
(一)個人要有發揮余熱繼續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愿望和條件
個人要有發揮余熱繼續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
1、思想方面。就是要有“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奮斗,繼續為國家為社會做新貢獻的思想;要有愛心和不怕苦。要向老有所為的先進人物學習,正視自已的差距,有進取精神。
2、能力方面。要認真學習從而獲得適應時代要求的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
3、身體方面。堅持鍛煉,保持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體力。
(二)政府要為老人發揮余熱創造條件
政府應當認識,老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要為老年人發揮余熱創造條件,引導老年人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發揮正能量,作出新貢獻的思想認識。要保證城鄉社區老齡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難有人幫。
總之,老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不是人生的終結。老人是仍然可以有作為,已被實踐所證明。作為共產黨員,退休不是退黨,不是黨員義務的完成。 退下來后,還必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付以行動,換句話說,就是要老有所為,發揮余熱。我們期待著各位老人發揮余熱,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