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張瑜
摘要:目的 通過分析1例PICC患者淋巴液滲漏的原因,局部使用泛影葡胺后的效果觀察,并總結其護理體會,為以后護理工作提供依據。方法:總結1例PICC淋巴液滲漏患者的主要臨床資料,分析發生淋巴液滲漏的原因,以及使用泛影葡胺前后的效果觀察。并總結其護理體會。結果:此例患者局部使用泛影葡胺3天后滲液停止。提高患者舒適度,并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治療也得以順利進行。在護理過程中,此方法效果良好,值得在此類病人中推廣。結論 PICC淋巴液滲漏的原因較多且復雜,一旦發生,患者會出現焦慮與不滿情緒,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加大護士的工作量。為提高患者的帶管舒適度和滿意度,我們應采取合理護理措施,做好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使PICC淋巴液滲漏得到較好的護理結局。
關鍵詞:泛影葡胺;PICC;淋巴液滲漏;護理體會
經外周靜脈置人的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 脈、大隱靜脈等)置管,使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方法[1-2]。
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因其創傷小、安全性高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靜脈治療[3],能夠為患者提供高效的治療途徑,降低藥物外滲風險,同時可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減輕反復穿刺的痛苦[4]。但其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類并發癥現象,其中包括置管后穿刺點滲液。 相關研究指出, 國內穿刺點滲液發生率為 1.61%~ 2.4%[5],國外研究報道持續滲血和滲液(>3 d)的發生率為 24.1%[5]。一旦穿刺點發生滲液,需要頻繁更換貼膜,不僅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有的患者無法耐受因此帶來的種種不便而提前拔管。本科室于2020年6月收治 1 例宮頸癌術后同步放化療患者在超聲引導下改良賽丁格技術置入PICC 患者。術中過程順利,術后患者發生穿刺點滲液,采取有效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56歲,于2020年6月3日主因宮頸癌術后你行同步放化療收住入院,入院時完善相關檢查后,遵醫囑給予同步放化療。入院后于2020年6月5日遵醫囑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給予右上肢肘上貴要靜脈置入舒貝康4FrPICC導管,置管者由本科室經驗豐富并具有置管資質的腫瘤專科護士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置管過程順利,一次成功,置管后穿刺點加壓包扎,穿刺點紗布無滲血、滲液,置入深度43cm,外漏5cm,臂圍25cm。術畢前往放射科拍片定位,尖端位置在第7肋間,心包切記處。當日給予TP方案化療,輸液過程順利,無堵管等現象。置管后第2天,穿刺點少量出現淡黃色清水樣滲液,約為4ml,當班護士給予PICC維護,穿刺點繼續墊紗布,外貼3M敷貼,并用自粘彈力繃帶加壓包扎24小時,同上方法繼續維護qd,持續7天。06-14患者仍有少量滲液,淡黃色清水樣,約3ml,PICC貼膜覆蓋皮膚出現瘙癢,有散在紅色皮疹,遵醫囑給予局部用藥,每次PICC維護時給予寶寶膚專家局部外涂,持續3天,皮疹好轉,但穿刺點仍有滲液。考慮頻繁換藥對局部的刺激,后改為每兩天維護一次,仍有滲液,患者滲液長達近2月,在這期間,用過藻酸鹽敷料,均效果不佳,皮疹因滲液侵蝕反復出現。08-02患者穿刺點仍有滲液,穿刺點滴1-2滴泛影葡胺,再墊無菌紗布,外貼3M敷貼,嚴密觀察48小時,穿刺點紗布干燥無滲液。08-04滲液停止,為防止再滲液,重復上述方法,08-06患者滲液完全停止,PICC穿刺點局部皮膚清潔干燥,皮膚紅疹消退。08-07患者放療結束帶管出院。
2 護理方法
2.1滲液原因分析
①淋巴管特征原因?由于上肢淺淋巴管內側部分起自手掌和前臂尺側的淋巴管,數量多,循貴要靜脈方向行進,淺淋巴管位于皮下,與淺靜脈伴行,肘部淋巴管叢與淺靜脈伴行,任何介入性操作均可引起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而 且淋巴管在B超下沒有辦法進行辨認,使得置管后淋巴液滲漏仍 然會有發生。②護理操作因素:由于置管常于皮下 0.5cm 到 2.5cm 進行,導管、血管鞘與穿刺針行走在皮下的距離較長,損傷到皮下組織,修復時有一定的難度,組織間液或淋巴液滲出,極可能引起穿刺點滲液。 穿刺點與擴皮深度、范圍,置管鞘旋入與麻醉劑皮下注射亦有一定的關聯。③病情原因:患者為宮頸癌術后同步放化療,機體免疫力低下,血管彈性差,皮下脂肪少,組織松弛,置管后周圍組織包裹不嚴,組織液會自穿刺部位滲出,引起滲液。
2.2護理措施
(1)觀察與記錄:置管后嚴密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局部皮膚有無異常,導管是否固定妥當,并做好交接班。置管后24h除更換敷料外, 若出現滲液及滲血,需將敷料及時更換,使穿刺部位的皮膚保持干燥清潔,避免感染。另外,在敷料更換時還應對滲液顏色、量加強觀察,了解是否存在感染跡象, 例如穿刺處皮膚是否存在膿性分泌物、紅腫等。護理人員每班進行仔細交接,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者臂圍情況,記錄患者敷料情況以及患者主觀感受,發現異常情 況及時處理。
(2)換藥方法
在滲液期間,經過多種換藥方法均效果不佳,我們采用穿刺點滴泛影葡胺后換藥。
①用物準備?3MPICC換藥包1個,5ml空針1個。
②藥物準備?泛影葡胺1支,必須確保患者泛影葡胺皮試陰性。
③具體方法?先以常規消毒后充分待干,再將泛影葡胺抽吸在5ml空針內,去掉針頭,在穿刺點滴1-2滴泛影葡胺,然后取出換藥包內的小方紗,將1ml左右泛影葡胺滴在小方紗的中央,待穿刺點的泛影葡胺完全待干后,將滴有泛影葡胺的小方紗壓在穿刺點,最后按常規換藥方法貼上敷貼,并固定好導管。48h后再重復上述方法換藥一次。期間必須嚴密觀察穿刺點滲液情況,詢問病人局部有無不良反應。
(3)心理護理
患者本身患者癌癥,心情比較復雜,再加上PICC長時間的滲液給患者帶來不適,頻繁地換藥不但會延長住院時間,而且會增加住院費用,加大病人經濟上的分擔,會使病人產生緊張焦慮和不滿的情緒。因此,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首先,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細致的向患者解釋情況,并盡力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尤其是出院患者需要按時回院進行管道維護,保證護理的質量。與此同時,應該根據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積極處理,在取得一定效果時就需要不斷給患者信心,除外,盡可能滿足患者一些合理要求,為我們的進一步護理提供有效保障。
(4)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學會自我觀察,如發現異常可及時告知護士及時處理。置管側手臂勿出現大幅度運動,加壓包扎期間觀察患者置管側手臂情況,如出現腫脹等不適需要告之護理人員及時調整彈力繃帶的松緊程度。
3 討論與總結
PICC在腫瘤化療患者中已廣泛應用,對于腫瘤患者起到重要的作用。但PICC置管期間并發癥也給患者及護士帶來很多困擾。如PICC 置管后穿刺點滲液,一旦出現,處理不當容易增加感染發生風險,更甚者只能拔出導管[6],不但影響患者的治療舒適度的同時,還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從而引起患者的不滿情緒。因此,我們首先要進行原因分析總結,采取有效措施盡量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如果最終無法避免此情況發生,需要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與配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積極進行處理。此病例在穿刺點滴泛影葡胺后再換藥,效果較好,而且避免長期滲液引起的皮疹,甚至感染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及滿意度,治療值得在此類患者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郭麗娟,王立,任少林等.預防PICC置管并發癥的護理方法[J]實 用護理雜志,2003,19(7):5-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433. 2013:2.
[3] 李全磊,顏美瓊,張曉菊,等.不同 PICC 導管對并發癥發生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390-395.
[4] 位娟,楊益群.PICC 置管后并發穿刺點滲液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9,17(3):284-286.
[5] Leung TK,Lee CM,Tai CJ,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long-te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nd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care and education.[J]Cancer Nurs, 2011,34(1):25-30.
[6] 吳旭紅. 新生兒 PICC 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