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甲樂 石小慧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律失常患者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方法:數據遴選我院收治的86例AMI伴心律失常患者,“硬幣分組法”分參照組(傳統護理,n=43)、預見組(預見性護理,n=43),2組護理效果比較分析。結果:護理前比較心理情緒無差異,P>0.05;與護理前比較,護理后SAS、SDS值更低;滿意率更高,P<0.05。結論:AMI伴心律失常患者行預見性護理可穩定情緒、提高滿意度,值得推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預見性護理;護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臨床較常見心腦血管病癥,病理機制為:冠狀動脈因持續性或急性缺氧缺血,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及病死率高等特點,經流行病學顯示,AMI在我國心血管疾病中的患病率為70%,分析病因尚未明,可能與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及吸煙酗酒等因素有關,患病后表現為瀕死感、壓榨性胸痛及出汗等癥狀,疾病持續進展則并發心律失常、增加治療難度,因此盡早提供對癥診治、護理是關鍵,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楊淑月[1]證實,病情監測、口頭宣教及用藥指導等均是傳統要點,雖能減緩不適、但效果有限,未獲得患者青睞,鑒于此,本文分析AMI伴心律失常患者行對癥護理的價值,匯總:
1 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前瞻性研究,樣本采集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86例AMI伴心律失常患者,預見組(43例):男女比例23:20,年齡39-78歲,均值(58.62±5.36)歲;心律失常類型:室性早搏15例,陣發性室上速15例,其他13例;參照組(43例):男女比例24:19,年齡40-79歲,均值(58.75±5.41)歲;心律失常類型:室性早搏16例,陣發性室上速14例,其他13例。P>0.05、可比較。患者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方法
參照組(傳統護理):口頭宣教、病情評估、用藥指導及常規指導等。
預見組(預見性護理):①病情監測: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的高風險時間為溶栓后24h,此階段需間隔15min監測1次體征,明確是否有氣促、胸悶及疲乏等前驅癥狀,有異常及時匯報,快速搭建2條靜脈通道,給予持續吸氧措施,結合實際、遵醫囑提供抗心律失常藥,期間觀察患者心率、心律等變化,及時對患者主訴情況了解,對相關急救儀器、藥品還需準備;②情志護理:根據患者病情,提供對癥心理疏導,結合文化程度,通俗易懂的闡述病因、治療辦法及疾病轉歸情況等,鼓勵其合理宣泄內心想法、疾病看法等,給予理解、關心及關懷等,必要時輔助列舉案例、肢體接觸及眼神溝通等,增強治療信心及安全感,保證治療進展順利;③生活指導:根據患者飲食愛好、合理制定營養食譜,以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為主,嚴格控制鈉鹽、脂肪攝入,囑咐多吃優質蛋白、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如雞蛋、牛奶等,叮囑戒煙戒酒,根據自身耐受度,鼓勵開展有氧活動,如太極拳、散步及廣場舞等,嚴格控制運動強度及振幅,避免引起不適。
1.3觀察指標
心理情緒:以“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為參照[2],各量表總分100分、以50分為界限,得分越低越好。
滿意度:自制“滿意調查問卷”,百分制,滿意>85分,良好60-84分,差<60分,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t檢驗。計數資料構成比[n(%)],x2檢驗。檢驗水準P=0.05。
2 結果
2.1 心理情緒
護理前比較心理情緒無差異,P>0.05;與護理前比較,護理后SAS、SDS值更低,P<0.05,見表1。
2.2 滿意度
預見組滿意率較參照組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有文獻報道[3],預見性護理用于AMI伴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分析發現:①其屬新型護理,針對疾病、并發癥危險因素采取的護理對策,在心律失常高危時段加強心電監護、生命體征監測力度,可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利于有異常及時提供對癥處理,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②將心理疏導、健康宣教落實到實處,可減緩心理波動、改善心理應激性,穩定情緒,給予健康宣教可輔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提高疾病認知程度,保證治療進展順利,且膳食調理可切實滿足機體營養,提高抵抗力、增強免疫,可縮短療程,輔助有氧活動可增強體質,利于促進疾病恢復,效果較理想。
本研究示:①預見組SAS、SDS值較參照組更低,P<0.05,表示預見性護理可穩定患者情緒、減緩心理應激性,保證其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接受治療;②預見組滿意率較參照組更高,P<0.05,說明本文與厲欣欣[4]文獻相似,因此預見性護理可在護患間建立信賴感、信任感,避免醫療糾紛、提高滿意度,具實踐價值。
綜上所述:AMI伴心律失常患者行預見性護理可為疾病轉歸提供輔助機制,減緩不適、控制疾病進展,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楊淑月.急性心肌梗死護理過程中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01):71-72.
[2]趙紅霞,袁媛.預見性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護理中的具體效果觀察[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40(12):974-975.
[3]葉利華.預見性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9):143-144.
[4]厲欣欣.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預后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0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