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紅
摘要:目的:探討PDCA循環模式對神經外科急診搶救記錄規范化的效果。方法:選擇于2019.06-2021.06這兩年期間,從我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共有8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成兩組,有對照組患者44例應用常規急診搶救模式,以及另外的44例患者為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模式搶救,展開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記錄不規范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更優,(P<0.05)。結論:對于神經外科急診搶救患者的PDCA循環模式,可有效的保障搶救的順利與成功,同時利于搶救記錄更加規范化,值得推廣。
關鍵詞:PDCA循環模式;神經外科;急診搶救;記錄規范化
手術室是醫院治療與急救的重要場所,更是外科的中心環節科室,其護理效果會直接影響到搶救的成功,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說,這不僅是作為醫院整體救治與護理質量的依據,還是護患雙方舉證的一種法律手段。因此,在神經外科的急診搶救過程之中,應用PDCA循環模式,可進一步優化急診搶救的流程,促使其更加程序化、科學化,以此來嚴謹有序的對患者實施急救,規范化的記錄搶救情況,從而實現對患者的成功搶救【1】?;诖耍疚倪x擇于2019.06-2021.06這兩年期間,從我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共有8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進行調查,以下為具體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9.06-2021.06這兩年期間,從我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共有8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成兩組,有對照組患者44例應用常規急診搶救模式,各有22例的男患者與女患者,年齡分布在45歲-68歲,平均(57.24±7.29)歲;以及另外的44例患者為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模式搶救,分別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21例,患者分布在46歲-67歲,平均(55.41±8.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危急搶救的標準,且患者及家屬全部為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簽訂相關協議書;排除存在意識障礙、凝血功能異常、精神類疾病等患者。由統計學分析臨床中兩組患者的年齡與性別等基本資料,無顯著的差異,可以比較(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急診搶救模式,主要按照急救的程序,對患者進行搶救,同時認真檢查患者的各項指數、指標等。
1.2.2觀察組患者實施PDCA循環模式搶救,內容如下:①P(Plan-計劃):對護理人員進行PDCA循環模式的相關知識培訓,并合理分工,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能力及年資等情況為其分組,選定出小組長,各個小組對所負責的項目展開護理的質量評估,建立監督、檢查及考核等制度。②D(DO-實施):各個小組成員共同擬定急診搶救的方案,并按照標準執行各項工作,確保搶救方案的真正實施,每組組長要認真負責。③C(check-檢查):組長對于搶救方案對護理人員進行檢查,詳細的記錄其檢查的結果,并將本組的檢查情況匯總、整合上報,全科定期統一的展開質量的討論與分析。④A(action-處理):對于急診搶救過程,需組織護理人員對每一例搶救無效、死亡的患者進行探討,總結出問題及原因,并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確保在實際的急救時,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2】。
1.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情況,以及記錄不規范的現象,包括醫護記錄時間或內容不一致、護理計劃與執行計劃記錄內容不同、小結事件錯誤等等。
1.4統計學分析
對調查中所涉及的數據以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并記錄,分別對比計量、計數資料,按照t及X2進行檢驗,統計學意義差異標準為p<0.05。
2.結果
對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進行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記錄不規范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更優,(P<0.05);如下表所示具體數據。
3.討論
由于神經外科急診搶救是一項十分關鍵且重要的工作,決定著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搶救過程之中,應用PDCA循環模式,這相比常規的急診搶救模式而言,更加的科學化、規范化,以便護理人員以最短的時間,預見性的評估出患者潛在的危險因素及問題,從而明確出對患者的急救支持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護理質量與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PDCA模式的應用,還能確保急診搶救記錄的規范化,進而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3】。基于此,為了進一步證明其搶救的效果,本文選擇于2019.06-2021.06這兩年期間,從我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的急診患者,共有8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分成兩組,有對照組患者44例應用常規急診搶救模式,以及另外的44例患者為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模式搶救展開調查。從研究數據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記錄不規范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更優,(P<0.05)。由此可見,對于神經外科急診搶救患者的PDCA循環模式應用,利于搶救記錄的規范化、搶救過程的程序化,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瑤, 尹龍燕. PDCA循環在搶救記錄專項質量監控中的應用[J]. 中國病案 2020年21卷7期, 18-21頁, ISTIC, 2020.
[2] 崔萌萌, 李夢. PDCA循環模式的前瞻性護理管理對急診病房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004(022):P.149-150.
[3] 劉新. PDCA循環模式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 醫學美學美容, 2019, 028(0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