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琳 于陽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經濟社會以及人們生活物質和精神生活條件水平的不斷改善和逐步提高,國內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發病率逐漸逐年上升,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以往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將結合前人的研究結果進一步分析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通過各種健康教育路徑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改正不良惡習,如吸煙喝酒等,增加患者的運動頻率及自主性,切實從各個方面促進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1采取多種健康教育途徑促進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1.1傳統健康教育模式
口頭為患者講述糖尿病基本知識和與糖尿病相關知識,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項是最常見的健康教育模式,常稱為傳統健康教育模式。[1]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和護理時,常以口述形式在飲食和生活上對患者進行囑托,這種教育模式僅能淺顯的增加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未能真正起到健康教育的本質作用。
1.2應用健康教育路徑
根據醫院規模、結合醫院實際情況,由醫院領導協助相關臨床人員、社區站的醫務工作者組織建立健康路徑教育工作小組,并選取一批有較高資歷、交流溝通能力較強并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醫務人員擔任組長,通過小組探討、文獻查找等形式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全面覆蓋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內容,并有明確的分工進行實施和效果評價,并且進行跟蹤調查患者掌握健康知識的情況,針對掌握健康知識不牢固的患者進行二次健康教育,使其真正掌握健康知識。[2]這種醫學教育模式的運用有利于醫生和護士對患者疾病情況的掌控,嚴格按照標準化路徑實施,使患者深刻地掌握健康知識,在引導患者進行自主培養自身疾病管理意識和積極治療依從性兩方面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1.3微信健康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普及,微信的廣泛使用幾乎遍布各個年齡段人群,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也能夠改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促進其構建健康的生活方式。[3]利用微信平臺宣傳和開展健康教育,能夠潛移默化的改變和糾正患者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采取閱讀文章打卡的模式,促進糖尿病患者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采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患者獲取和使用健康知識,能夠大大提高患者對糖尿病及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不斷使患者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從而方便醫患之間溝通,使患者更易于遵醫治療,有效控制病情的進展以及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發病率較高,具有遺傳性的終生性慢性疾病。[4]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糖尿病都已經成為流行病之一。目前,由于我國正在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不斷嚴峻,而且我國的中老年人又是易患有糖尿病的主要人群。[5]因此,我國對糖尿病十分重視,在探究糖尿病影響因素等方面做了諸多研究,為加強糖尿病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在健康教育方面也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干預。
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改正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能夠促進人們正確地獲取和充分利用健康知識,易于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水平得以改善和提高。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低于已經接受過健康教育的糖尿病患者,通過對其研究結果的分析和探討,可明顯得出健康教育能夠有效促進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由于在中老年人群多發糖尿病,醫護人員在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時,盡可能做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對患者家屬灌輸健康知識,更加有利于患者接受和改善其生活行為,更好地促進糖尿病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品味。
綜上,對以往學者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整合,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確實能夠顯著影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不同的健康教育途徑,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我認為,對于糖尿病患者及患者家人和親屬進行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以及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峻形勢更加嚴重,糖尿病這種特殊的慢性疾病成為了影響健康水平的重要問題,對于和糖尿病具有同樣特征的慢性疾病,為防止引發由這些疾病導致的各種并發癥,應對患者及其家人進行嚴格標準的健康教育,給予患有疾病的群體正確的生活指導和心理疏導,促進糖尿病患者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摒棄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對自身健康有利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增添生活樂趣,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方瓊英,張秀玲.糖尿病現狀與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2,10(14):1337-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