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燕(中國農業銀行山西省分行)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及其與金融業務之間的緊密聯系,商業銀行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需要不斷加強風險防控工作。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會面臨各種風險,比如信貸風險、運營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現金運營風險等。商業銀行需根據不同的風險情況,結合自身發展需求,通過采取適當的風險防范措施,及時調整風險預防政策,持續優化風險管理機制,拓展業務體系等方式,將商業銀行風險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對商業銀行日常經營中的現金運營風險管理問題展開討論。
商業銀行現金運營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為客戶辦理現金存取款、支付結算等業務以及自助設備加配鈔、金庫管理等過程中,由于風險控制失效給銀行或客戶造成資金損失的風險。現金運營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最關鍵環節之一,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的業務情況,多措并舉,最大限度降低風險隱患,減少案件的發生。
商業銀行現金運營風險的典型業務特征:
A.多樣性。現金運營風險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勾結作案;現金運營風險的發生也可能是因為員工柜面風險防范意識不強或能力不足導致,呈現多樣化特點。
B.破壞性大、損失嚴重。現金運營操作風險類型多種多樣,覆蓋面廣,近年來發生的銀行現金運營操作風險案件層出不窮,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大,給社會、銀行和客戶等都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
C.不可預知性。由于現金類業務涉及的經辦人員較多、流程復雜、業務量大,因此,潛在的風險也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D.負面影響性大。現金運營風險與信貸風險、政策風險相比,帶來的經濟損失不算太大,但是引起的社會負面影響很大,對銀行的品牌形象損毀嚴重。
現金類自助設備作為當前銀行業務分流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來數量和業務量也在增加,因此,以現金類自助設備為主要不良事件的主體案件比例也呈增長趨勢。現金類自助設備維護人員及加配鈔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過于隨意,混崗操作、不按規定期限修改密碼、長短款處理不及時、輪崗不及時等問題時有發生。
一是基層行在開展上門收款業務時,存在未經審批、擅自上門收款的情況;二是上門收款交接不規范,包括銀行與上門服務單位之間的交接以及銀行內部交接;三是上門收款箱上的鑰匙未做到分管分用。以上各類問題的存在使得上門收款業務也變成了高風險業務,潛藏著巨大的風險隱患。
柜面違規操作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為員工的不良習慣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員工操作失誤引起的。員工的操作失誤或不良習慣會進一步弱化銀行內部自身監督管理機制的效力,為重大違規案件或不良影響事件的發生埋下風險隱患。比如:柜員臨時離開柜臺不鎖屏;柜員臨時離崗,現金、印章、重要空白憑證等重要物品未上鎖保管;不按照規定程序辦理業務,存在逆程序操作的問題,如付款業務先付款后記賬,收款業務先記賬后收款等;現金業務的辦理不能做到一戶一清、一筆一清等。對違規操作行為,銀行一定要采取零容忍態度,嚴格追責,對連續犯錯人員要加重處罰力度。另外也要加強對員工上崗培訓力度,特別是新上崗員工崗前培訓,一定要確保員工操作規范方準許上崗[1]。
柜員現金箱管理是現金風險管理的重要部分,是辦理業務的基礎保障,更是各種不良案件發生的關鍵環節。尤其對于保管銀行大額現金的現金崗位柜員,如果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就會給銀行帶來極大的資金損失。主要違規操作行為有:日終沒有切實履行雙人清點的要求,箱包交接不規范,未按照制度進行,規章制度流于形式的情形居多;有權人查庫不全面、不徹底,查庫應付差事,沒有認真清點、審核庫存實物;辦理現金調撥時只實施了記賬,未調撥現金;在庫存現金不足的情況下,個別人員存在虛存虛取的違規行為。
金庫作為銀行集中存放現金的重要地點,是銀行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金庫存在著各種違規操作。如:未按規定進行對賬、金庫人員與押運人員箱包交接不規范、金庫備用鑰匙和密碼管理不規范、有權人未按規定進行查庫等問題。以上各類問題看似小問題,但如果不引起重視,則可能引發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大案件。
在銀行日常經營過程中,存在重要崗位人員不按規定進行輪崗,不兼容崗位混崗的現象。如:銀行核心系統柜員實際工作權限超出原本崗位權限;不相容崗位權限未分離;人員轉崗但系統用戶未及時清理;使用其他員工系統號操作系統;轉崗轉授權情形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備案,或者轉授權給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等等。這些違規現象經常發生在銀行,也是眾多銀行案件發生的關鍵原因。因此,銀行不僅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崗位權限制度,還要監督制度的執行情況,從源頭上引導員工工作行為,確保員工在職責范圍內行使權力,盡可能地從源頭上防范操作風險[2]。
要用“技控”逐漸代替“人控”,通過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業務處理系統和銀行業務綜合管理系統,實現現金業務異常檢測、實時控制交易崗位權限、大數據分析處理自動化等。有效提升柜面現金操作風險防范能力,也可以大力推行電子印鑒、支付密碼等系統,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有效防范風險。
一是制定合理的現金備付計劃并制定相應的考核要求。分檔次提出現金備付計劃,并采取具體措施確保現金備付計劃的實施。二是加大現金業務監督管理力度。按日、周、月總結的方式對現金備付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各級行要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現金庫存的監控,加強重點時間段、大額庫存現金業務等的管控,確保資金安全。三是開展現金備付考核管理,對備付率控制指標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考核,合理控制現金庫存。
一是制定并嚴格落實大額現金報備審批制度。大額現金支取采用逐級審批、報備的方式,嚴格控制資金流向,避免可能引發的風險。二是加大現場檢查頻率。商業銀行可以把現金業務檢查納入常規檢查,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對現金業務、上門收款業務等進行專項檢查。對柜員現金業務操作、作業高峰期、節假日等業務活動采取突擊檢查。三是把柜面現金交易業務納入監控中心日常監控范圍。秉承“聯防聯控風險”的思想原則,把柜臺現金操作、柜員現金箱交接等環節都納入內部監控中,可以有效促進前臺柜員不斷提高個人操作準確性,不斷提升個人工作能力[3]。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員工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首先,培訓要注重規章制度、業務環節、操作流程等,確保員工能夠熟悉制度體系,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業務操作,有效避免因操作不當引發的風險。其次,培訓要注重員工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理想信念等方面,通過與員工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了解員工的職業發展要求,增強員工對銀行的歸屬感和對工作崗位的責任感,以此來避免因私心而導致的風險。最后,完善內部控制激勵制度體系,真正實現責任與獎懲并存的管理,這樣既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也可以通過懲罰措施讓員工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
為了規范柜面現金風險管理,規范業務流程,商業銀行應該制定各項現金管理制度,從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入手,梳理好規章制度,增強制度的有效性。同時也要強化對高風險、履查履犯風險點的管控,并且為其制定健全的制度,對銀行新業務和新產品進行有效風險評估,最終實現制度和流程防范的目的[4]。
另外,商業銀行要嚴格落實輪崗制度。輪崗制度在商業銀行日常業務活動中是合理且必要的,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對銀行內部人員的監督管理,也可以避免銀行內部員工不良操作帶來的損失,同時也避免了不相容崗位相容的問題。商業銀行現金從業人員重要崗位輪崗要求如表1。

表1 商業銀行現金從業人員崗位定期輪崗制度示例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方面風險,其中,現金運營風險尤為突出,現金風險出現頻率高、管理難度大、影響范圍廣。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商業銀行現金運營風險管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后文也提出了提升現金業務的安全防范技術、強化現金備付管控、加強對柜面現金操作的監督檢查力度、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制度流程建設、嚴格落實輪崗制度等完善銀行現金運營管理的對策,以此來降低商業銀行現金運營操作風險、減少風險給銀行帶來的不良聲譽和負面影響,確保銀行實現健康、穩定、有序發展。
相關鏈接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