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嚴 潔
建構開始前,我們班的孩子們正圍坐在一起討論接下來的建構內容。當時,孩子們對名建筑的話題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對金字塔,其特殊的構造特點引發了孩子探索與嘗試的欲望。很快,我們的建構主題“金字塔”就誕生了。
金字塔建構時,酷愛歷史的淳兒主動提出來分享金字塔的故事。孩子們對這種獨特又新穎的分享形式尤為感興趣,個個聽得十分認真,對金字塔也更入迷了。與此同時,為了讓孩子們對金字塔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們還采用了家園配合的形式,讓父母和孩子共同搜索有關金字塔的圖片、視頻,了解金字塔背后的歷史,并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建構前期,為了能夠體現金字塔從下至上逐漸變小的構造特點,孩子們商量采用逐層推進的方法,可是搭到第五層時積木總是倒。孩子們又開始嘗試縮小推進的距離,但還是失敗。在反復的探索與嘗試中,孩子們發現有積木支撐的建筑穩固多了。于是,孩子們每鋪一層就用小方塊積木支撐一層,這樣的建筑就更加穩固。
其實,孩子不像我們成人能夠預知下面的可能性,他們常常都是在一遍遍的試錯中積累經驗,所以老師一定要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去嘗試。
建構還在繼續,由于建筑整體較大,后期孩子們便遇到了積木不夠用的問題。其中,兩個女孩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組合代替的方法。例如,兩個三角形積木或斜坡形積木都可以拼合代替單元積木。只是孩子對這樣的立體圖形并沒有直觀的概念,結果竟拼出了兩種“單元積木”。后來,孩子們在對比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兩種積木組合不僅方向不統一,其穩固性也相差甚大。孩子們在不斷思考與嘗試的同時也是他們思維發展的一個過程,更是學習交往的過程。
金字塔的搭建到了中期,孩子們計劃為它制造更多神秘的驚喜。他們說:“黃色的小人代表著法老,而藍色的小人則是法老的侍衛,在那個危險的時代,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法老的安全。”考慮到“陵寢”周圍比較空,孩子們想到了書里提到的“黃金面具”。為什么要畫兩個面具呢?孩子們說:“這是法老和他的王妃,他們雖然死了,但死后要永遠在一起。”他們將兩張黃金面具的圖片面對面貼在法老的陵寢前。有的孩子甚至想到了金字塔里的古埃及壁畫,于是,他們在模仿與創造的基礎上還畫出了獨特的壁畫。
在即將封頂之際,孩子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金字塔是否需要留門?如果沒有門,建造者是如何進出的呢?孩子們的疑問也難住了教師,經查閱資料了解到:金字塔是有很多門的,但只有一扇門可以正常出入。孩子們用了一個正方形積木來表示,他們稱之為:真正的門。在金字塔頂端還有一個小驚喜——太陽計時器,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機日時,太陽光會穿過甬道,射向神像。
孩子們在建筑金字塔的過程中遇到了建筑不穩、積木不夠用等種種問題,教師作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并不是在困難面前直接“教”給孩子如何做,而是先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思考、解決問題。
孩子作為活動的主體,要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潛力,其前期經驗必不可少。因此,教師應作為與之平行的伙伴參與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豐富有關金字塔的經驗,為建構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建構活動中,當孩子遇到的困難已超出其能力范圍,甚至影響其學習興趣時,教師可以利用引導者的身份適當地超前引導孩子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