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嬌,魏鶴群,謝 芬,張文雄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胸外科,南昌 330006)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居惡性腫瘤首位,且仍處迅速增長狀態[1]。早期NSCLC外科手術治療仍是首選的治療方式。然而部分手術患者在出院后再次出現術后并發癥,如刺激性咳嗽、手術切口疼痛不緩解、胸悶及肺功能恢復慢等,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后生存質量;因此,加強NSCLC患者術后護理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應雪琴等[3]研究表明,患者手術出院后缺乏專業人員監督,康復依從性及自我護理意識低,康復訓練效果差。
4C護理模式是王少玲等[4]建立的以奧馬哈系統為護理程序框架的循證護理活動,指由病房和社區護士密切配合為患者提供出院前準備及出院后家庭隨訪的個案護理方案。張錦鋒等[5]指出“4C”延續性護理方案按照全面性、協調性、延續性、合作性的原則,使患者在家庭和社區得到持續性康復護理,可提高患者的康復意識、行為能力和生活質量。傳統的護理模式僅在院內執行,過于簡單,難以滿足患者出院后的需求。本研究結合NSCLC手術患者的特點,在NSCLC手術患者術后及出院的護理中運用4C延續護理,將結果報告如下。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NSCLC患者臨床資料,根據術后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予4C延續護理)和對照組(予傳統護理),每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5~72(62.38±11.43)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3~71(65.22±11.20)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年齡18~75歲;2)行動自如,無精神失常;3)患者或家屬能正確理解手機信息者;4)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正常者;5)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并發癥;2)意識不清者,有視覺、聽力及認知障礙者,不能進行良好的語言溝通者;3)患者及家屬無法配合;4)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對照組按照傳統的護理方法實施:住院期間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出院指導、出院小結交待患者1、3、6個月來院復查。
觀察組嚴格按4C延續護理進行統一干預。制定4C延續護理方案:統一對參與研究人員進行培訓。在患者出院前3 d開始4C延續護理干預。
1.2.1 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
按照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1-74)對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狀態等四個維度、20個因子,包含74個條目中相關信息選擇性進行收集,利用二維碼建立NSCLC患者健康檔案。出院當天進行出院指導:包括自我護理能力指導(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合理的飲食、用藥、休息與活動、心理疏導,定期復查等),建立微信群(患者和家屬),讓患者及家屬加入科室的健康樂??艫PP信息護理平臺。建立隨訪本,由一名護士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每月1次。隨時解決患者術后恢復期存在的生理、心理的問題,并定期在專科APP信息護理平臺上傳NSCLC預防保健知識、專家在線咨詢;患者出院后及時客觀地向護士反映自己的心理狀況、飲食情況、休息與活動、大小便以及肺功能康復鍛煉的情況等;鼓勵患者每天進行適宜的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在患者出院后第3、6個月返院復查時舉辦健康知識講座,交流出院后疾病康復和生活狀態等內容,完成第6個月回訪調查,也可通過電話或微信及??艫PP信息平臺完成問卷調查。
1.2.2 合作性(collaboration)
合作性是延續護理小組、患者與家屬之間的相互協作,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通過電話、微信、APP平臺進行交流、溝通,隨時調整患者的延續護理計劃。
1.2.3 協調性(coordination)
在患者出院時由醫生與當地的基層醫院聯系并給予指導,當患者發生病情變化時,由延續護理小組成員進行醫院、基層醫院、家庭三方協調,讓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和養護支持。
1.2.4 延續性(cony)
患者出院前3 d延續護理小組介入完成評估和出院指導,隨后持續進行電話、微信及APP平臺隨訪,出院后3、6個月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將護理干預措施貫穿于全過程。
調查表由專人負責,研究小組成員進行統一培訓,由調查者在患者出院前3 d對患者進行詳細講解填寫方法,不加任何暗示,如實填寫。收集資料從出院前3 d及出院后6個月進行電話回訪、來院復查、微信或從APP信息平臺上獲取所要求資料。
1)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1-74)。采用GQOL1-74對2組患者軀體功能(F4-F13)、心理功能(F14-F20)、社會功能(F21-F26)和物質生活狀態(F1-F3)等4個維度進行比較,采用5級評分法,各個條目積分范圍為1~5分,5分為非常滿意,1分為不滿意,評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
2)患者滿意度。采用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分值為100分,≥95分為非常滿意,80~<95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評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
3)基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住址、郵編、電話號碼、手術時間、出院時間等。

2組干預前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生活質量各評分明顯都有提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分
2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n(%)
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的優勢在于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連續隨訪和指導,建立長久的醫護患關系。隨著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水平更加重視,出院后患者的治療、護理需求會顯著增加。鄧鳳梅[6]指出,我國肺癌延續護理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很多的問題;肺癌出院患者的延續護理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文結果顯示,患者在干預前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4C延續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既往有研究[7-9]表明,癌癥患者的心理障礙達92.0%以上,其中焦慮、抑郁、沮喪、恐懼和擔憂等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反應。為此,本研究以循證的護理框架為前題,利用4C延續護理通過APP、微信平臺、家庭訪視、電話隨訪、定期組織活動等了解患者生存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并予以及時的健康指導;加強與患者家屬的協調溝通,加強與當地基層醫院的聯系,為患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指導休息與運動,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及應對能力,提高患者自我疾病管理的能力及患者的依從性,促使患者逐步適應角色的轉變,改善總體健康狀況,降低再入院率,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另外,在實施4C延續護理過程中,存在著患者不能及時來院復查、不相信基層醫院的醫療、自身經濟原因導致不就診等情況,故醫護人員需要耐心細致、定期的回訪,加強與基層醫院的聯系,并關注家屬與患者的配合。
綜上所述,將4C延續性護理模式對NSCLC患者術后進行干預,能有效提高NSCLC術后的院外生活質量,對NSCLC患者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及預后轉歸均有積極意義,并且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