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妹,肖 璐,周宇璇,王淑梅
(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南昌 330038)
冠心病心絞痛病因多且復雜,單純給予藥物治療難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輔助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則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屬于一種前瞻性的臨床護理管理方法,通過積極發現問題、預防問題,進而避免或消除失效模式起因,該方法目前被逐漸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1]。冠心病心絞痛由于病程長,反復發作,給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產生嚴重影響,有報道[2]顯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及轉歸。音樂療法是一種較為新型的心理與生理輔助療法,是一門集音樂、心理學、醫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其媒介是音樂活動,目的在于增進身心健康,目前該療法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精神疾病的治療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護理中,且被證實能有效緩解疼痛、焦慮及抑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4]。本研究探討FMEA模式聯合音樂療法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江西省人民醫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觀察組男96例,女54例;年齡42~65歲,平均(61.4±6.3)歲;病程9個月~6年,平均(3.25±1.32)年;穩定性心絞痛76例,不穩定性心絞痛74例;合并焦慮82例,抑郁59例。對照組男92例,女58例;年齡41~65歲,平均(60.3±5.1)歲;病程8個月~6年,平均(3.08±1.19)年;穩定性心絞痛80例,不穩定性心絞痛70例;合并焦慮79例,抑郁56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學》中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5],中醫辨證為心腎陽虛證[6];2)年齡40~65歲;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自愿受試,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急性心肌梗死、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嚴重高血壓等疾病;2)伴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3)頸椎病、甲亢、重度神經官能癥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4)合并肝腎功能不全;5)合并造血系統、免疫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6)妊娠或哺乳期婦女;7)智力障礙,認知異常,不能正常溝通交流;8)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治療包括給予硝酸酯類藥、β受體阻滯劑、降血脂藥物、抗血小板制劑等藥物;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心絞痛發作時囑患者立即休息,指導患者靜坐或半臥,深呼吸等,告知患者用藥禁忌與飲食禁忌,保持良好作息,隨身攜帶急救藥品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FMEA模式聯合音樂療法。
1.3.1 FMEA模式
1)建立團隊。醫院心內科病房醫護人員及院內管理人員共同組建FMEA團隊,團隊組建成立后,先對所有組員進行FMEA模式相關知識系統培訓,使組員熟悉管理流程與操作程序。
2)繪制流程圖。例舉可能影響冠心病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及護理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可能誘發冠心病心絞痛發作的相關因素,據此繪制出操作流程圖。
3)分析風險原因。對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探討。
4)計算優先風險數值(RPN)。計算每個失效模式的RPN,數值越大,表明安全隱患越高。RPN=S×O×D,其中S指潛在嚴重程度,O指失效模式的發生概率;D指被發現概率。O、D、S分值均為1~10分,RPN最低1,最高1000,數值越大表明風險越高,潛在問題越嚴重,若失效模式RPN值>125,即有必要采取相應改進措施。見表1。

表1 失效模式與潛在風險分析
5)將4項得分最高的因子作為最需要改善的失效模式,給予針對護理。①加強基礎病情及臨床資料評估:做好記錄,以便于充分掌握患者病情,使治療及護理更具針對性。②加強健康宣教:入院后即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種宣教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對健康宣教的效果進行評估,以持續改進健康教育質量。③心理干預: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針對性地給予疏導,緩解其恐懼、擔憂等心理。④規范管理:加強對護士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護理技能與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彈性排班,減輕護士工作強度,減少工作疏漏。
1.3.2 音樂療法
1)選樂。選用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五行能量SPA音樂系》CD。心腎陽虛證定位于心和腎,火音通于心,在音為徵;水音通于腎,在音為羽[7],故選擇《五行能量SPA音樂系》中的《水系A》和《火系SPA》。
2)施樂。①音樂設備:音樂播放器及耳機設備。②環境:環境清靜、空氣流通。③音量:音量調至約45~55 dB左右,以患者舒適為度。④施樂時間及時長:施樂時間定為早上8:00—8:30與晚間8:00—8:30,根據文獻[8]選擇最佳賞樂時間,將《水系SPA》施樂時間定于晨8:00,將《火系SPA》施樂時間定于晚20:00,可以起到促使腎的精氣隆盛和補益心臟的作用。音樂治療前,指導患者聆聽音樂時調整呼吸,放松全身肌肉,結合內心暗示,放松身心。開始音樂治療后,囑患者戴上耳機,閉上雙眼,護理人員暫停護理活動,限制探訪者、電話、聲音等干擾治療。每次音樂療法結束后,閉目休息3~5 min,放松體態,再緩慢睜眼。⑤療程:連續干預8周。⑥注意事項:A施樂期間指導患者閉上雙眼、隨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調整呼吸、心情放松,展開冥想。B施樂中觀察患者心電監護變化、有無軀體不適及精神狀況。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監督實施,出院后由家屬監督實施,護士每周隨訪,并作好記錄。
2組均連續干預8周。
1)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干預前后2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與每次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2)焦慮、抑郁程度。干預前后采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估。SAS量表臨界值為50分,SDS量表臨界值為53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越嚴重。3)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9]對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5個因子19個項目,分別為軀體活動受限程度(9項)、心絞痛穩定情況(1項)、心絞痛發作情況(2項)、治療滿意程度(4項)、疾病認知程度(3項)。每項評分做正向化處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提示機體功能狀態及生活質量越好。4)遵醫行為。干預過程中對2組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評價,根據2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與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2組干預后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或P<0.001)。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2組干預后SAS和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或P<0.001)。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分
2組干預后SAQ量表各因子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升高更明顯(P<0.05或P<0.001)。見表4。

表4 2組干預前后SAQ評分比較 分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5。

表5 2組遵醫行為比較 例
FMEA護理模式可充分了解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病情、生理、情緒狀況及其變化,并及時調整護理方案以適應變化,提高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病情改善,提高患者對治療的希望,改善患者負性情緒[10]。近年來中醫五行音樂療法改善抑郁情緒的臨床研究較廣泛,能最大程度調理臟腑、調暢氣機[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或P<0.001),說明FMEA模式聯合音樂療法能改善心絞痛發作情況;SAS和SD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或P<0.001),說明二者聯合可促進患者焦慮、抑郁的緩解;SAQ量表各因子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升高更明顯(P<0.05或P<0.001),說明二者聯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為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升高(P<0.01),說明二者聯合,可改善患者遵醫行為。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FMEA模式與音樂療法能有效促進患者焦慮、抑郁的緩解,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況,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