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羅紹芳,羅嘵紅
(興國縣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江西 興國 342400)
膽囊結石以其高達2.60%~2.92%的發病率[1]成為消化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2],而生活節奏的加快與生活水平的提升,使膽囊結石逐漸呈現出低齡化態勢[3],對人群傷害范圍擴大且程度加深。目前對膽囊結石的干預方式以微創腹腔鏡手術為主流[4],但受術后疼痛發生率較高且疼痛持續時間較長[5]以及患者疼痛控制態度方面的障礙、疼痛來源的多樣性等影響,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常處于疼痛管理不充分的狀態,使患者及臨床醫護人員均深受疼痛管理問題困擾。本研究探討態度障礙擊破法聯合個性化溯源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實施疼痛管理的效果。
選擇2020年1—12月于興國縣人民醫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膽囊結石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47例與對照組47例。對照組男23例、女24例,年齡(45.62±7.84)歲;觀察組男22例、女25例,年齡(45.90±7.65)歲,2組患者性別和年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術后常規疼痛護理,在接收到患者疼痛主訴時遵醫囑給予藥物或非藥物鎮痛護理。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態度障礙擊破法聯合個性化溯源護理,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態度障礙擊破。使用障礙問卷[6]對患者實施影響疼痛管理的態度方面的障礙評價,該問卷含8個維度的障礙合計27個條目,分別為希望成為一個好患者、副反應擔憂、宿命論、承受能力擔憂、成癮擔憂、疾病加重擔憂、注射擔憂、擔心這只是醫護人員對疾病治愈所采取的注意力轉移方法等,各條目均為0~5分,分別代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得分值越高則障礙越多,障礙程度越高。依據評估結果做出疼痛管理態度障礙個案報告,詳細列明每個患者所現存的疼痛管理態度障礙條目與程度,與患者進行針對性再溝通,深度挖掘患者態度障礙的成因,提供相應的知識宣講和心理疏導,提供具體細致的障礙解決建議,對各個態度障礙給予逐一擊破,幫助護理對象建立起正確正向的疼痛管理態度。如:以PPT課件形式講解正確的疼痛知識,告知患者要求獲得可靠而有效的疼痛控制是其正當權益,糾正護理對象強行忍疼的錯誤想法,強調鎮痛藥合理使用不會致其成癮,亦不會影響其疾病治療進展,說明正確的疼痛管理態度與良好的疼痛管理依從性不僅對降低其疼痛具備積極意義,而且對其疾病的整體控制與康復亦具備顯著的正面效應等。
2)個性化溯源護理。對患者的術后致痛源進行仔細的觀察詢問,在獲取精準的致痛因素追溯結果基礎之上,向患者詳細解釋其疼痛根源與致痛機制,并提供個性化的疼痛控制干預。如:對屬于創口早期疼痛的護理對象,及時提供高質量鎮痛劑用藥護理,處于晚期疼痛的護理對象則提供并指導其正確有效地使用腹帶,以盡可能降低活動對其創口附近組織所形成的牽拉刺激性疼痛;對人工氣腹二氧化碳殘留致痛者,適當延長供氧時長,以促進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對因胃腸蠕動下降而致腹部脹痛的護理對象,施以熱敷、按摩等促胃腸蠕動措施完成疼痛干預;對于牽涉致痛的護理對象施以注意力轉移法疼痛干預;對于因膽漏致痛的護理對象,則于保守治療期內提供積極有效的負壓引流處置與護理。
1)疼痛管理態度障礙評分。使用障礙問卷對2組患者實施影響疼痛管理的態度方面的障礙評估,得分值越高則障礙越多,障礙程度越高。2)疼痛管理依從性。自行編制疼痛管理依從性測評問卷,對2組患者實施疼痛管理依從性評價,完全不依從至完全依從分別計分為1~3分,分值越高提示該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疼痛管理依從性越好。3)疼痛控制有效率。以長海痛尺對2組患者實施疼痛評估,疼痛改善率=干預前后疼痛評估分值之差值/干預前長海痛尺疼痛評估分值×100%,改善率<25%計為無效,25%~48%計為有效,49%~75%計為顯效,>75%計為治愈,疼痛控制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7]。4)疼痛控制滿意度。以休斯頓疼痛情況調查表[8]為評價工具對患者進行疼痛控制滿意度測評,指導患者在一條含0~10(最不滿意至最滿意)數字的水平線上標記出最能表明其疼痛控制滿意度的數字。

試驗組術后24 h疼痛管理態度障礙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疼痛管理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疼痛管理態度障礙和依從性評分比較 分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疼痛控制有效率和疼痛控制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后疼痛控制有效率和疼痛控制滿意度評分比較
膽囊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普遍存在程度不等的疼痛癥狀[9],是患者術后康復受阻或遲滯的重要負面影響因素,必須對該類患者的疼痛癥狀施加積極的控制與管理已成為相關醫療領域共識。但許多患者因對疼痛管理存在諸多副反應、成癮性等方面的誤解,同時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而出現羞于表達疼痛、強行忍痛等行為,此外還可能因對致痛原因及機制等的認知缺乏而對醫護疼痛控制措施有效性產生疑慮,故易致患者表現出疼痛管理依從性不佳行為,使該類患者的疼痛控制處于明顯的不充分狀態。本研究采用態度障礙擊破法聯合個性化溯源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實施疼痛管理,在以科學工具獲取準確的疼痛管理態度障礙信息基礎之上,通過科學疼痛教育、針對性心理引導、個性化致痛源分析講解等方式,對患者所存在的各類態度障礙因素施以針對性的逐一擊破,提高其對合理鎮痛認知認同度,減少患者因素所致的鎮痛管理障礙,從而提高患方疼痛控制依從性水平。正如表1所示,試驗組干預后疼痛管理態度障礙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疼痛管理依從性評分則顯著高于對照組。因此,采用態度障礙擊破法聯合個性化溯源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實施疼痛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管理態度障礙水平,提高其對疼痛干預措施的依從性。
個性化疼痛護理在膽結石術后疼痛控制方面的有效性已獲多位研究者[10-12]證實。表2顯示,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疼痛控制有效率和疼痛控制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采用態度障礙擊破法聯合個性化溯源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實施疼痛管理,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疼痛控制效果和提高疼痛控制護理滿意度評分。疼痛控制效果的高低取決于2個重要影響因素,一是疼痛控制方案的科學合理性,二是患者對疼痛控制方案的高度依從性。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的疼痛原因復雜多樣,患者所表現的疼痛癥狀常為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故而科學合理的疼痛控制方案必須建立于準確的疼痛原因分析與疼痛程度評估基礎之上,態度障礙擊破法可成功改善患者鎮痛態度,這為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疼痛相關的進一步溝通活動奠定了可靠基礎,使個性化溯源護理所獲取的疼痛溯源結果更為可靠、細致與準確,護理人員據此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可使患者所獲取的疼痛控制措施與其個性化的致痛源之間形成高度的匹配化關系,提高對導致護理對象疼痛不適的各個根源性因素控制與打擊的準確有效性,在較為快速地獲取較好的疼痛緩解效果的同時,亦可進一步提升患方對疼痛管理的信賴度與依從性,科學合理鎮痛方案與積極主動鎮痛依從性二者之間形成良好的彼此推動效應,最終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疼痛控制效果,并成為深受患者高度認可的疼痛護理模式。
綜上所述,采用態度障礙擊破法聯合個性化溯源護理對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患者實施疼痛管理,可顯著降低該類患者的疼痛管理態度障礙水平,提高其疼痛管理依從性,獲得較為理想的疼痛控制效果,并提高疼痛控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