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蘭州市生態林業試驗總場,甘肅 蘭州 730080)
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選育和配套栽培實操期間,所涉及內容和技術相對較多,需技術員能夠結合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實際特點,科學合理地實施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選育和配套栽培各項技術工作,強化技術實操效果及專業水準。因而,綜合分析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選育和配套栽培科學技術,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一是,在育種目標層面。選育比較適宜國內黃土高原地區,該部分地區所處自然環境往往有著優良親和性、早果、矮化、強抗逆性、耐貯運、嫁接品種優良品質等良好經濟特性本土自育類蘋果的矮化砧木;二是,在選育過程層面。國光及河南海棠于1978-1982 年實現種問雜交。自1982 年,雜交苗均實施壓條生根的試驗操作,淘汰不生根所有單系,生根單系可嫁接紅富士、金冠、新紅星各種品種,參照M 系嫁接同等品種。對試材實施16a 物候期、生產性能、生物學性、生理生化相關細致觀察及有效測定,初選單系60 個,定名是SH 系,實行優中選優,篩選最終是SH 相關突出性狀優系8 個[1]。SH 優系音嫁接品種過后表現強適應性、好親和性、豐產、早果、矮化等相關特點,自1990 年擴繁及多點試栽后,于2002 年將SH 擴大。蘋果的矮化砧木實施區域化試驗及有效推廣。全國SH 蘋果的矮砧果園至少有3.33 萬hm 左右。
山西省的晉中地區,蘋果矮化的砧木SH 萌芽于4 月中旬,開花于5月上旬,果實成熟于9 月下旬至lO 月上旬,落葉于11 月初。
在植物學層面呈中庸樹勢、直立樹姿狀態,樹干光滑、且呈灰褐色,1 年生的枝條呈黃褐色,而新梢則呈淺綠色,其側芽飽滿、呈三角形;葉片為掌狀、呈卵圓形,成熟葉片呈濃綠色,葉尖漸尖、葉基圓形,葉緣鋸齒尖銳、呈不規則狀態,葉背絨毛少于河南海棠;整個花蕾呈白色,花瓣卵圓形、且離生。果實呈圓形,縱徑平均2em,單果質量平均13g;果實成熟期,果皮底色呈黃白色,表面則呈紅色[2]。
我國現階段蘋果的矮化砧木實際生產期間因受水及肥基本條件限制,以八棱海棠、山定子為基砧,以矮化的砧木為其中間性砧嫁接一類品種,對于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基本生產特性,詳細如下:一是,在矮化性層面。20 年生成SH 矮砧的蘋果園,SH 屬于中間位置砧嫁接紅星樹體、紅富士平均高度各為285cm、305cm,以SH 為中間的砧嫁接紅星、紅富士,樹高和基于M 拍中間砧之間無突出差異,控冠層面能力與M 拍相同;二是,在砧穗優良親和性層面。山定子和八棱海棠為基砧,嫁接的中間砧SH 于第2 年后再嫁接金冠、丹霞、紅星、紅富士等品種,其成活率均高于95%,一級苗>85%出圃率,比M 衢砧木的中間砧高;三是,在早花早果和豐產性層面。以SH 為其中間砧所嫁接的紅富士樹,其定植于第2年便可開花,M 拍為中間砧所嫁接紅富士樹于第二年并沒有開花植株;紅富士未落實花管理相關工作,以SH 為其中間砧所嫁接5 年的紅富士樹,還有其3 年生的紅富士樹實際開花株率各為100%、30%;而3~5 年所生的紅富士樹累計平均株生產的果實各是20kg、16.1kg,該SH 蘋果累計產量相當是M26124%。故可以說,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早花早果和豐產性突出;四是,在適應性層面。首先是耐寒性。山西省春季從北向南2 次范圍較大果樹晚霜產生。4 月上旬該地區氣溫驟降,其中南部地區為蘋果樹及花蕾的開花期,所產生凍害較為嚴重。低溫凍害情況下,蘋果產量大致減產70%,但SH 嫁接品種處于萌芽期、開花相對比喬砧樹大約晚1 周左右,部分雖開花,但除中心花遭受凍害,其邊花序未受凍害,當年多數植株仍開花結果,呈小幅度減產狀態;其次是耐旱性。秋冬連旱情況下,秋冬季降水量平均是37mm,土壤的干土層超過10em,極大弟影響蘋果樹木生長及發育,尤其影響冬季未實施凍水灌溉果園;最后是強固地性及抗倒伏層面。SH 作為中間砧蘋果幼樹、2O 年生樹、結果樹,砧穗加粗長速處于一致性狀態,嫁接口牢固且光滑,和基砧、嫁接品種呈優良親和性狀態,無需支架,中央位置領干無傾斜現象產生,可維持樹體正常的生長狀態。
結合果園所處地點及地勢情況,合理規劃全園株的行距、灌溉設施、道路等。為確保活土層得以加深,挖掘操作前期,需借助大型的拖拉機與單鏵實施開荒犁作業,深翻土地50cm,對其實施平整處理,方便后期灌溉果園,且實施田間作業等。
一是,挖定植溝作業。沿著行距方向實施80cm*80cm 挖溝作業,分開堆放陰陽土。栽植之前完成挖定植溝作業,若春季栽植,則上年入冬之前務必挖成,而夏季務必要于夏季完成操作,較大栽植面積情況下,實施機械挖掘作業。腐熟充分優質的農家肥務必要和底層土實施均勻混合回填處理,完成回填定植溝需一次性灌足水,確保回填土踏實下沉,做好栽樹準備;二是,株行距需確定好。設1.5-2.0m 株距、3.5-4.0m 行距;選定2-3 年較高整齊度優質的大苗,且根系是否發達,其嫁接傷口需維持良好愈合狀態,實施開溝栽植作業,且要求需于第二年的春季或者是當年秋季栽植[3];因3 年大苗成品樹體相對較大,有較長緩苗期,春季氣溫相對較低、干旱,栽植苗木期間套樹套,且樹盤下覆蓋薄膜;此外,授粉樹木比例通常是栽植總體株數30%左右,隔株或者是隔行配置操作;定植期間,苗木入土的深度務必于苗圃入土深度維持一致性狀態。
完成定植過后,結合飽滿芽情況予以定干,去除掉剪口下方2-4 芽,剪掉全部側枝,小柱需預留1cm。前1-3a 以樹體主干培育為主,以竹竿予以綁縛扶植樹干。高紡錘樹需以冬夏相結合周年性的修建手段為主,較少動剪量,全部側枝超過25cm 長度旺側枝應當拉枝于水平之下。在夏季的修剪處理一刻芽、扭梢、環剝、摘心、拉枝相關處理為主。
SH 矮砧,其3 年的生果樹到初結果期后,務必要將花果管理妥善落實好,注重樹體的營養生長及其生殖生長有效平衡調節,避免樹體產生早衰現象,疏花疏果務必要及時,負載量需把控好,公頃產量在7500kg 左右。
密植園有著大密度、快速生長、高產量等特性,也有著極大需水量及需肥量,栽后的3 4a,其每年9 月在凍土前期,務必做好深翻及施基肥作業,基肥應選定機肥;春季的3-4 月份實施追肥作業,其占據追肥全年總量50%;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實施追肥作業,其占據追肥全年總量20%[4];7 月下旬處于果實的膨大期,則需追施鉀、磷、氮 復合肥,也可施加果樹的專用肥。
栽后1-2a 的行間切勿間作高稈或者是耗水作物,在第3 年行間即可開始生草,可達到較好效果。覆草要不間斷的年年覆,連續覆草需超過5a。
綜合防治病蟲害措施可結合喬化的蘋果園。蘋果園的病蟲害一般是以介殼蟲、卷葉蛾、蚜蟲、葉螨、白粉病、早期的落葉病、腐爛病為主,最為嚴重的為腐爛病,對蘋果產業良性發展會產生阻礙。健壯樹勢有效培養,對腐爛病有著極佳防治效果,先追施一定量有機肥,采果過后有機肥需施用一次;春秋兩季需實施腐爛病的病斑刮治2 次;早春清園,對于花后及采后需予以噴藥防侵染處理;待修剪完畢,需及時涂藥,對傷口起到有效保護作用,生長期務必涂干,對落皮層可起到促脫落作用;入冬前,需實施樹干涂白處理,起到防凍害的作用,刮治后務必及時涂藥,避免復發情況出現。
從總體上來說,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選育和配套栽培過程中,要求技術員能夠把握好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基本特性,把握好選育及其配套栽培各項技術實操要點,積極落實前期準備、建園、整形修剪、樹體的營養生長及其生殖生長有效平衡調節、肥水和生草管理、防治病蟲害等各項技術工作,確保蘋果矮化的砧木SH1 選育和配套栽培效果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