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學習了亞洲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研究日本的地理位置、地理環境特征,從地理位置的分析,到地形、氣候、河流及自然災害的分析,最終明確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是相互關聯的。為后面學生學習其他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征打下很好的鋪墊。
二、學情分析:
本節知識是在學習亞洲的基礎上,對于分析某一地區或國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征基本方法的初步運用,難度并不大。教師應盡可能通過創設情境,提供充足圖文資料,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互助方式,讓學生自己展示分析成果,其他小組糾錯修正,最終得出結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 .運用圖文資料,學會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并概括其自然環境的特征。
2.運用地圖、景觀圖以及文字介紹,明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點及成因。
3.通過模擬逃生訓練,掌握災害逃生技能,提高防災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及自然環境特征。
教學難點:通過對日本的地形、氣候特征對日本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理解自然地理環各要素的的相會關聯的特性。
五、教學過程:
導入:相信同學們對“研學旅行”這個詞并不陌生,今年寒假我們學校的部分同學完成了一次華麗的加拿大研學之旅,他們在友好學校交流學習;觀看冰球比賽,體驗冰球運動;參觀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了解加拿大的自然環境特點,親近了大自然,提高了自己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可以說是收獲滿滿。今天我們來模擬一次寒假日本研學之旅。
展示教學目標:通過模擬研學旅行,我們需要達到以下三個學習目標,請同學們默讀一遍。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
師:研學旅行作為一種重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它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必須進行充足的出行準備,作為出門旅行的神器地圖是必不可少的,請同學們幫老師選擇一下,這六福地圖中,我們需要帶哪些?并說明理由。(學生選出世界政區圖、日本地形圖和日本觀光地圖)師:地圖選出來了,那我們會不會用呢,下面我們來小試牛刀。
小組合作: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兩幅地圖(世界政區圖和帶經緯網的日本地圖),結合老師的提示,總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點。提示:(1、半球位置:在南北半球中,日本主要位于半球,在東西半球中,日本主要位于半球。2、經緯度位置:日本的經度范圍是°E至°E。緯度范圍是°N至°N。主要位于五帶中的,要位于高低中緯中的緯地區。3、海陸位置:日本位于亞洲的部,東臨洋,西臨海。
學習成果展示:教師在學生展示經緯度范圍時,用bord軟件標注功能,把相應經緯線畫出來,其他小組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學生核對答案,總結日本地理位置的特征。教師點撥:島國、內陸國和沿海國海陸位置的描述方法,教師板書: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島國。
(二)日本的地形
師:明確了日本地理位置以后,我們選擇從青島乘坐飛機直達日本的首都東京,請同學們從課本圖7.1中找到東京,看一下它所在的島嶼名稱是什么?沒錯是本州島。在東京稍作休整,我們準備先去游覽日本的名山大川,這時候需要用到那副地圖了呢?(日本地形圖)
小組合作:依據日本地形圖,結合老師的提示,思考總結日本的地形特征。(1、地形以為主;2、中部為, 沿海為;3、地勢高,低。)
學習成果展示:完成最早的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修改。教師板書:以山地丘陵為主
(三)日本的領土組成
承轉:請同學們從圖7.2中,找到富士山,雖然寒假研學旅行沒法看到日本的國花——櫻花,但是富士山的壯麗景觀仍然非常值得一游。
在欣賞完了富士山的美景之后,有同學建議去體驗一下日本的滑雪運動。請同學們在老師提供的城市中,選出積雪最厚的城市,指出它所在的島嶼,(提供日本部分城市圖),并說明選擇理由(札幌的緯度最高,氣溫最低)。體驗了酣暢淋漓的滑雪運動后,我們還要去參觀一下日本的北九州工業區 ,它又在日本的那個島嶼上呢?(九州島)這樣我們就認識了日本的三個大島嶼了,請問日本一共有幾個大島嶼,他們的名稱分別是什么?(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教師用forclass分享屏幕,學生在平板上書寫四大島嶼的名稱,并指出學生的易錯點,“州”的書寫。那如果我請同學們描述一下日本的領土范圍,該怎么描述呢?(日本領土由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四個大島,及附近的很多小島組成)
(四)日本的氣候
承轉:接下來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交流學習了,在這期間,我們還要對參觀旅行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做一下解釋。(教師提供日本部分城市地圖及札幌和北九州的氣候資料圖)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在札幌體驗滑雪運動的時候,人們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但第二天我們參觀北九州工業區的時候,大街上幾乎看不到穿羽絨服的人,這種服裝差異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組合作:結合日本部分城市圖及札幌和北九州的氣候資料圖,分析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并說明兩地的氣候類型和特征。
學習成果展示: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修改,然后用亞洲氣候圖進行驗證,教師板書:兩種季風氣候。
(五)日本的河流
承轉:明確了日本的地形和氣候特征了,日本的河流在長度、流速和徑流量方面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小組合作學習:根據老師提供的日本地形圖及札幌和北九州的氣候資料圖,分析日本的河流在長度、流速和徑流量方面具的特征。
學習成果展示: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修改。教師板書:短小,湍急,徑流量豐富。教師點撥:這體現了哪些因素對河流的影響?(地形和氣候)引導學生認識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關聯的特性。
(六)日本的自然災害
在日本研學旅行期間,同學們拍攝了一些關于日本建筑的照片,請同學們說一下,日本建筑材料有什么特點?(多為木制,建筑材料較輕)日本為什么要采用較輕的建筑材料呢?(多火山、地震)。
小組合作學習:閱讀日本的板塊位置圖,結合板塊構造學說的原理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學習成果展示:不能答: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應答:主要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詣在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教師板書:多火山地震。出示日本對小學生進行地震逃生演練的圖片,讓學生重視地震逃生技能的培養。接著教師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讓學生觀察中國的情況,得出中國也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所以我們也必須具備相應的災害逃生技能。
六、課堂小結:
結束了研學活動,我們從東京乘坐飛機返回青島,回到學校,完美的結束了日本的研學之旅。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我們收獲了哪些知識:教師根據板書知識框架,進行課堂小結,并指出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是相互關聯的。
七、課堂鞏固:
我們通過幾個題目檢驗一下我們的學習成果,用智慧云平臺推送相關練習題,學生用平板快速完成,點擊收卷后,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有目的的講解。
淄博職業學院 25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