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以及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網絡貸款成為許多大學生獲得消費來源的選擇,但是,由于大學生的經濟收入不穩定、自制力差等自身原因以及選擇的貸款平臺不正規等問題,造成了許多校園悲劇,為家庭與學校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傷害,引發了強烈的社會關注,因此,完善大學生網貸市場的法律法規迫在眉睫。通過完善大學生網貸的法律法規,從法理學層面,分析解決大學生網貸市場中在網貸平臺中介方面、網貸平臺借款限制方面以及對網貸平臺的運營監管等方面出現的問題,明確大學生在網絡貸款中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健全我國關于網絡貸款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營造正規誠信的大學生網貸市場,推進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本文就法理學下大學生網貸市場法律規制的健全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校園網貸;法律法規
引言:
網絡貸款走進高校,在適應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大學生沒有相應的社會經驗,誤用非法平臺進行貸款,導致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給大學生的學業以及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壓迫,使大學生偏離正常學習成長的軌道,甚至產生危及性命的嚴重后果,面對這種情況,政府、社會以及高校都應當有所作為,尤其對于政府而言,應當加大對網絡貸款市場的整頓并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懲非法校園貸,構建良好的網絡貸款的市場秩序。同時,高校以及相關部門也應當加大對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宣傳,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使大學生了解自身在網絡貸款中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法律義務,依法規范改正自身不良行為,推動網絡貸款行業良性發展。
一、大學生網貸市場現狀分析
(一)校園網貸平臺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貸行業取得了迅猛發展,校園網貸市場的發展前景向好,校園網貸平臺的數目也不斷增多,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校園網貸平臺。其次,由于消費觀念的進步,當代大學生對于超前消費的熱情高漲,同時學生的網貸借貸門檻較低,大學生網貸數量增加較快,但是大學生對于網貸的風險意識較為淡薄。除此之外,借貸平臺的利率普遍較高以及亂收費現象嚴峻,校園網貸為吸引學生對加入,以利率為吸引點大力宣傳自身網貸平臺,但是其實際利率卻遠高于民間借貸利率,為學生償還貸款留下無窮隱患。
(二)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
在校園網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不僅網貸平臺出現違法現象,部分大學生也由于對相關法律規則認識的缺乏而觸犯法律法規,擾亂了大學生網貸市場秩序,危害大學生的健康發展[1]。首先,網貸平臺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由于部分網貸平臺受利益誘惑等原因,網貸平臺故意知法違法,與大學生簽訂損害大學生利益的違法條約,故意扣除大學生的相關借款費用,違背我國民法所規定的平等原則,挑戰法律權威,阻礙網貸市場的發展,其次,由于大學生的經濟償還能力有限,存在部分借貸平臺暴力逼貸的問題,通過暴力手段逼迫學生償還貸款,例如,某些網貸平臺私自打壓扣留未按時償還貸款的學生,嚴重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更有甚者,將裸條借貸學生的隱私信息公之于眾,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傷害,構成違法犯罪,相關部門必須出臺法律法規加以制止暴力催款行為。其次,在大學生網貸過程中,大學生自身的行為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存在大學生欺騙網貸平臺的情況,由于大學生自身的經濟有限,部分大學生為了能夠及時償還貸款或者增加借貸額度,利用他人信息進行網貸并進行非法活動導致無力償還債務,面對這種惡劣的行為,相關部門可以借鑒《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
二、明確大學生在網貸中應當承擔的法律規范
完善健全大學生網貸市場的法律法規首先應當明確大學生在網貸中應當遵守的法律規則以及法律義務。對于在校的大部分大學生而言,都已達到法定的成年年齡,這也意味著大學生已經成為了完全民事行為人,有能力也有義務對自身的行為負責,鑒于此種情況,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大學生在網貸中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避免出現大學生由于自身錯誤引發網貸問題時逃避法律責任,導致大學生網貸市場混亂的情況。在制定相關法律時,相關部門要結合實例,充分考慮現實情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有的大學生在正規的網絡貸款平臺借款,卻以非法手段消費借款,導致最終無力償還留下高額本息,面對這種情況,法律不能坐視不管,法律應當對大學生的行為界定行為屬性,使大學生不能肆意為之,違反法律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警示大學生以規范借貸行為。其次,在制定相關法律時,應當制定適當的懲罰措施,法律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在確定大學生在網絡貸款中違法犯罪的情形后,制定的懲罰措施也要符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立法部門應當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經濟償還能力、主觀意向等因素,以合理的懲罰措施督促大學生規范自身網絡貸款的行為,使大學生提高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減少大學生網絡貸款不法現象的發生。
三、多角度分析、健全網貸法律法規
(一)規范網貸平臺
網貸由于門檻低、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深受大學生的歡迎,但是網貸的優點相對的是網貸的風險,網貸平臺存在著諸多風險,比如,網貸平臺有很多種類,其質量也參差不齊,有以大型互聯網公司為背景的網款平臺,如百度有錢花,螞蟻借唄等,也有以商業銀行為背景的網貸平臺,如平安普惠等平臺,還有其他上市的網貸平臺,多種多樣的網貸平臺使人眼花繚亂同時也讓許多非法的網貸平臺趁虛而入,借機發放使大學生無法償還的高利貸,惡意經營。面對網貸平臺質量不一的情況,相關部門可以根據我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建全網貸平臺的準入以及退出機制,通過健全準入機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網貸平臺必須要達到一定準則才能進入市場,同時也要重視對網貸平臺從業者的考察,降低在網貸平臺上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率,構建正規有序的網貸平臺,除了健全網貸平臺的準入機制外,網貸的退出機制亦應當完善建全,要調研市場情況,完善網絡貸款平臺的退出機制,防止有發展問題的網貸平臺不顧借款人與貸款人的利益,私自吞并財產并非法跑路,通過健全網貸平臺退出機制,限制外帶平臺的非法退出行為,維護借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激勵網貸平臺改善經營制度,規范大學生網貸市場秩序[2]。
(二)規定大學生的借款限額
在大學生網貸過程中,存在著部分貸款平臺肆意為大學生發放貸款的現象,大學生對于貸款的經驗較少,高額的貸款金額導致大學生被迫承受“高利貸”的壓力,為大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好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規范大學生的借款金額。當然,根據《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關于借貸的相關規定,要求禁止發放高利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背國家有關規定,正規的網貸平臺一般對于借款人的借款額度都是有限度的,但是考慮到大學生的償還能力等因素,網貸平臺對于大學生的借款限額應當依據實際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立法部門也要加快完善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通過完善的法律法規規范網貸平臺的借款限額,限制大學生的貸款數額,減少不法貸款平臺惡意發放貸款。網貸平臺也要有意找尋相關法律并嚴格遵守,比如《民法典》中關于貸款方面的法律[3],網貸平臺便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對大學生的借款額度進行必要的限制,減少大學生因償還能力較弱而在網貸中產生不法行為的現象,通過健全網貸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推進網絡貸款市場穩定發展,。
(三)健全網貸行業的征信體系
健全的征信體系是推動大學生網貸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在網貸行業的征信體系建設中,首先應當健全信用法律制度,我國對于改善網貸平臺的信用法律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網貸交易中,網貸平臺往往沒有專業針對網貸信用的法律依據,依靠其他領域法律中關于信用的相關規定為依據,導致一些不法網貸平臺鉆法律空子,非法運營,擾亂網貸市場秩序,損害民眾利益,尤其對于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對網貸平臺的非法行為真偽難辨,更易受到侵害[4]。因此,相關立法部門必須加強對網貸信用立法的工作,通過法律法規管控網貸市場,打擊網貸平臺之間的不良競爭,保護大學生在網貸中的信息安全,提高網貸平臺與大學生的信用意識,促進網貸行業發展。同時,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可信的網絡信任服務,在構建網貸行業的征信體系中也可以打造黑名單共享機制,通過黑名單共享,為網貸平臺提供關于大學生的全面信用情況,從而幫助網貸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合理的借貸限度,減少大學生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的發生。除此之外,相關部門也要重視對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扭轉網貸平臺與用戶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推進信息共享,將信用信息的作用最大化,整合信息資源,發揮信息資源共享優勢,加強網貸企業的合作,推動網貸行業發展,使個人的信用評價更加完善,推動網貸行業健康發展。
(四)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大監管力度
監管部門在法律法規的落實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生網貸市場的整頓中,相關監管部門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監管部門在監管工作中絕對不能松懈,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嚴格的監管措施,明確監管工作的目的,推進網貸市場良性發展[5]。尤其對于校園網貸,政府部門不僅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高校也應當制定相應措施來提高對大學生網貸的監管力度,比如,高校可以開展有關校園網貸的協會,監管校園網貸平臺,及時發現大學生在網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制定相關處理措施,整頓校園網貸的發展,規范大學生網貸市場的發展。
四、高校要增強對大學生的網貸與法治教育
大學生網貸的熱度體現了大學生對消費的需求,但是,頻繁出現問題的大學生網貸現象也表明大學生對于金融知識以及法治意識的缺失,因此,增強對大學生金融與法治教育,提高大學生對網貸風險的意識,是高校應當采取的一項措施。在增強大學生金融以及法治教育中,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的形式,向大學生傳授有關金融與法治的知識,使學生在網貸交易中做到守法守規,不觸犯法律的棱角,助力大學生成長。其次,在增強對大學生金融與法制教育中也要指正大學生的消費觀點,大學生對于網貸的熱衷從側面透露出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點存在一定問題的情況,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引導學生拋棄攀比消費、奢靡消費等不正確的消費觀,改正自身不健康的消費行為,減少校園網貸現象[6]。另外,高校也要加大對網貸風險與相關法律的宣傳,向學生適當宣傳網貸的危害,鼓勵學生學習關于《民法典》中借貸方面的法律條文,提高學生對于網貸方面的法律認知,增強大學生網貸的法律與風險意識,依據法律規正自身行為。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對網貸的風險防衛意識,規范大學生網貸行為,推進大學生網貸市場的發展。
五、結束語
網貸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便捷快速的融資渠道,及時緩解大學生面臨的經濟壓力,但是,大學生在網貸活動中不斷出現問題,無論是網貸平臺問題還是大學生自身問題都嚴重影響著網貸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大學生網貸市場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使得不法分子在網貸過程中嚴重侵害大學生的利益,因此,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至關重要,在法律法規建設中,要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大學生網貸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大學生權益,助力網貸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銀滟.法理學視野下完善大學生網貸市場的法律規制探討[J].法制博覽, 2019, 000(007):P.232-232.
[2]姜昳芃,尤泳,孟心如,等.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網貸問題研究[J]. 數字通信世界, 2019, 000(008):251.
[3]陸澄木,楊江麗,陳超連,等.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網貸動機現狀與對策研究[J]. 產業創新研究, 2020, No.36(07):66-68.
[4]姚雪芹.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網貸消費心理[J]. 中華傳奇, 2019(5):198-198.
[5]高艷.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網絡借貸風險防范教育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 018(001):226-227.
[6]陳香琴.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P2P網絡借貸現象分析及對策研究——以福州,廈門,泉州為例[J].新商務周刊, 2019, 000(019):141-142.
作者簡介:
姓名:董瀟涵,出生年月:2000.12.29,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省菏澤市,職務/職稱:學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法理學,單位信息: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所在省市?:?山東省泰安市,郵編?:?271000
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 山東省泰安市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