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結合輔導員開展醫德教育的優勢,進而對輔導員在醫德教育中進行角色定位,提高醫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醫學院校;輔導員;醫德教育
一、醫學院校開展醫德教育的必要性
醫德教育是指醫學教育及醫療衛生機構依據醫學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對醫學生或醫務人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醫學職業道德影響的教學活動。
1.醫德教育是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中指出,要把德育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首要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進一步加強以醫學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為基本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大醫精誠”的救死扶傷精神,引導學生將預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維護群眾健康權益作為從醫的神圣職責。醫學院校學生只有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才能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為將來成為一名人民愛戴的、合格的、具有良好醫德品質的醫務人員奠定扎實的基礎。
2.醫德教育也是醫療行業的規范性要求,常言道“無德不成醫”,優秀的醫生必定是“仁心”與“仁術”缺一不可的,對醫學生來說,醫德教育對于其提升學生醫德認知與良好道德素質的養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
3.醫德教育是每一名醫學生專業技能學習中的重要構成內容,醫學院校不僅有責任培養醫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通過醫德教育培養學生人道主義精神、高尚的醫德醫風、良好的職業道德、有效的醫患溝通能力等,這樣有利于減少醫患矛盾,降低和規避職業風險。
二、輔導員開展醫德教育的優勢性
醫德教育是一種在醫療學習和工作中長期的、在理論和實踐教育過程中,持續積累所獲得的道德品質,需要長期的去進行引導和教育。目前,醫學院校學生的教育主體有課程老師、思政課教師及輔導員。課程老師主要以醫學教學任務為主,其他課程的教師主要是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對于醫德教育內容很少,這導致部分學生對于醫德認知不足。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作為學生思想的指引者、成長成才的導航人,其在學生醫德教育中充分發揮獨特的角色優勢。
1.輔導員學生工作的全程性保障醫德教育的連續性。醫德是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積累所獲得,醫學生從入校到畢業,其每個階段的心理發展不同、教育側重點不同,其所對應的醫德教育也要有所不同,這樣才能取得一個好的實效。輔導員因崗位職責要求,其工貫穿了學生整個大學階段學習、成長的全過程,這就有利于輔導員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身心發展規律來進行學生醫德教育,有利于保證其連續性和長效性。
2.輔導員學生工作的全方位性有利于醫德教育的資源整合。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號)中關于輔導員工作九大工作職責,涉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心理、就業等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一切事務,這就有利于輔導員在開展醫德教育時,可采取的方式很多,如在包括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評獎評優工作、學生資助工作、黨團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社會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學業指導和就業指導等;其次輔導員的工作會與學校很多職能部門、教學醫院、實習醫院進性交流溝通,這也有利于輔導員輔導員整合多方資源開展醫德教育。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要將醫德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結合,找到醫德教育的發力點,引導醫學生開展“自我教育” “同伴教育” “實踐教育”等,努力營造多方資源協同支持醫德教育的良好氛圍,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等醫科院校輔導員在醫學生醫德教育中的角色
(1)做好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傳播者與引導者
縱觀當前醫學生的課程設置,其醫德教育的課程占比較少,主要以《醫學倫理學》為主,再加一些心理學課程如《醫學心理學》等少量課程。加之,進行醫德教育的課程教師其教學水平良莠不齊,教學模式單一,局限于醫學案例的講解,這導致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基礎較弱。
這時輔導員有必要做好學生的醫德教育,發揮好醫德教育的宣傳和引導功能。不僅要挖掘各種;德素材,通過組織主題班會、黨團活動、談心談話等顯性、隱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群體的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醫德教育的個性化指導;還要抓住醫學生臨床實踐的關鍵環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及良好的醫德。
(2)做好醫學生良好醫德的示范者
司馬光說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才華固然很重要,但德行更加重要,要做到德才兼備,同時以德為先。輔導員作為和學生們長期接觸的老師,其自身的個人行為品德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學生們,輔導員自己應該具備高尚的德行,以坦蕩的人君子胸懷熏染學生。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輔導員要養成良好的醫德素養,以高尚的師德境界和師德行為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
當今的醫學生面對的社會環境紛繁復雜,更需要作為思想引領者的輔導員進行導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學生肩負著“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作為醫學院校的輔導員要以培養“德術雙馨”的醫學人才為落腳點, 讓未來的醫務工作人員承擔起自己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1]田源,龍藝.貴州省某醫科大學醫德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9,21(1):115-118.
[2]吳濤,馬嬿,黃中巖.醫學院校輔導員在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34(3):30-33.
[3]羅才貴 ,孟昭容.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減少醫 療 糾 紛 的 思 考 〔J〕. 中 國 醫 學 管 理 ,2016,26,(09):58-60.
[4]王玉蓮,劉燕,尹紅新,吳子奇.關于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量化分析 〔J〕. 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03):61-62.
作者簡介:
張明珍(1988-),女,漢族,云南鎮雄縣,助教,研究生學歷,西安醫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