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摘要:我國進入新的時代,企業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本文從產品在競爭市場和壟斷市場中的表現進行分析,產品在此市場中的利與弊,提出在合理的社會環境之下,適當對行業降低準入門檻,增加行業的競爭性和活力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市場的基本結構
一、市場與市場結構理論
1、市場理論
市場是指賣方和買方所從事商品、服務等交易的場所,是商品交易關系的總和,是企業生存和消費者進行滿足需求的基礎。傳統的是市場主要指有形的商品交易或交換的場所,如:菜市場、商場等。而進入現代社會,市場不僅僅包括了有形的市場,也包括了無形的市場,即通過網絡工具在平臺及線上進行虛擬的商品交易的地點,即虛擬市場。如:線上商城、游戲裝備的購買等。
2、市場結構理論
市場結構即市場的壟斷與競爭的程度,指一個行業之中賣方的數量、進入該市場的難易程度、買家對市場價格決定權的大小以及行業內各個賣家生產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等。以上四點均是影響市場結構中壟斷與競爭程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將從產品在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與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利弊進行分析,尋找出適合產品的市場結構。
二、競爭市場的利與弊
競爭市場是一種能夠實現社會資源合理化配置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價格能夠充分發揮其“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在大部分消費者的眼中,更加傾向于競爭市場,認為市場只有在公平及甚至完全競爭的狀態之下,一切才會最好,本節通過競爭市場的利弊來解釋以上觀點。
1、競爭市場的優勢
競爭市場之中,企業不受或者受少量的阻礙和干擾,能夠全心全意的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開發,買賣雙方的信息對等,資源能夠相對自由的進行流動。在此市場中,企業能夠在市場中可以長期處在相對均衡穩定的市場狀態中,在市場競爭導致的優勝劣汰基本完成之后,在不同區域范圍內的運輸企業各自擁有相對固定的運輸資源供給和運輸需求,比如:相對穩定的客戶、國家政策寬松的環境。在此市場狀態之下,企業之間競爭現對較大,會使得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研發、產品質量、市場的差異化服務等,以期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量。所以企業會經常做出改變與改善,從而有利于消費者。
2、競爭市場的劣勢
競爭市場無法解決市場資源中的所有問題,同樣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因為在競爭市場中,企業進入市場的要求和條件較低,因此市場的供應者較多,新入賣家也非常的多,因此在競爭市場之中,幾乎所有企業都相對規模較小,無法為社會資源形成有效利用,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來減少生產、運輸等成本的投入。需要經歷長期的發展才能取得專業生產和規模生產的高效率。同類產品的可替代性較大,因此不同企業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替代性越高,導致企業之間的競爭就越來越激烈。無法形成企業之間的合作,客戶對企業的忠誠度總體較低。企業只能不斷的研發新產品,達到差異化,產品的差別程度越高,壟斷程度就會越高。因為信息相對對稱,消費者基本知道該行業產品的價格,企業只能通過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來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一旦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會尋找其他替代品來滿足自身需求,因此企業的壓力較大,弄不好就會出現銷售量斷崖式的下跌。
三、壟斷市場的利與弊
壟斷市場一般針對寡頭壟斷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而言,其共同點都是一家或者少數幾家控制市場的商品銷售與生產。
1、壟斷市場的優勢
首先在于壟斷型企業能夠以較少的成本獲取規模效應,以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例如中國鐵路總公司,因前身為中國鐵道部,其擁有著對整個國家鐵路服務的定價權,可以組織大規模的運輸活動,并且對鐵路方面的科研和創新能夠進行巨額的投資,能夠為人民提供高效的出行服務,滿足社會的需求,推動我國鐵路市場的快速發展。還有一些因為政府的準入制度而形成的壟斷企業,這部分企業關系著社會公共資源、財政收入相關的企業,比如:郵政、供電、水等市場的壟斷。這樣能夠保證公共資源價格相對穩定,不會因為市場的情況導致價格大幅度的波動,有助于消費的利益及國家的社會穩定。同時壟斷市場允許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如:中國郵政,通過市場細分將快遞行業劃分了出來,使得快遞行業飛速發展,利用政策引導快遞行業的規范性增長。壟斷市場有利于保護知識產權,形成專利壟斷,如:某公司生產出某種病癥的靶向藥品,該公司擁有此類藥品的定價、技術等權利,能夠有效保障研發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證企業的研發積極性。
2、壟斷市場的劣勢
壟斷市場因為自身的的屬性,也擁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價格歧視,即壟斷型企業擁有完全的定價權,其會用相同的產品向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價格。比如: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居民用電的價格不相同。其次,資源浪費較多,消費者獲取產品成本高。壟斷型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往往會把產品生產的量控制得較小,使得其產品價格更高。例如:某國家的牛奶企業寧愿把生產出的牛奶倒掉也不愿意低價賣給人民。再次,壟斷性企業地位穩固,長期擁有市場的主導權,產品無法被替代,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都會相應的下降,同時消費者會出現投訴無門的現象。最后,壟斷性企業憑借其壟斷的地位獲取了超額利潤,加劇了社會的分配不均。
四、結論
盡管很多消費者都希望市場能夠變成自由的競爭市場,但是,通過分析我們也知道,壟斷市場和競爭市場有各有利弊,在某些行業中,壟斷企業的存在是保證了該行業順利進行的基礎;也是國家實行社會資源調配,維持社會穩定的必要的手段。因此國家應當充分的發揮大型企業的規模和經濟效益,進行市場的細分,使得小型企業具有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空間。國家在某些行業中,可以適當的放寬政策和門檻,如:石油行業,以增加市場的競爭性和活力,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瑞.經濟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06-117.
[2]夏新燕.經濟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124-129.